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097/141043 (78%)
Visitors : 46424012      Online Users : 53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傳播學院 > 廣告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60152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0152


    Title: 戰後台灣社會變遷對民眾飲食習慣之影響:廣告觀點
    Advertising point of view to explore how social changes in the fifty years after the war activities affected the diet habits of Taiwanese.
    Authors: 孫琳鳳
    Sun, Lin Feng
    Contributors: 鄭自隆
    孫琳鳳
    Sun, Lin Feng
    Keywords: 文獻分析法
    社會變遷
    飲食習慣
    飲食趨勢
    歷史研究法
    Content Analysis
    Diet Habits
    Dietary Trends
    Historical Research
    Social Change
    Date: 2010
    Issue Date: 2013-09-04 16:26:33 (UTC+8)
    Abstract: 本論文以台灣戰後五十年來中國時報上與飲食活動相關的廣告,從廣告的觀點,去探索台灣社會變遷如何對民眾飲食習慣造成影響。
      本研究採用歷史研究法,蒐集1950年至2000年在中國時報刊登所有飲食活動相關的廣告,整理歸納出台灣民眾飲食習慣的變化。並使用文獻分析法,分析影響台灣社會變遷之政治經濟文化等相關論述及官方統計資料、期刊論文。
      研究結果發現,社會變遷使得台灣民眾飲食習慣從重視「吃的功能」走向「吃的價值」;經濟發展帶動飲食習慣由重「量」轉而重「質」的發展;戰後五十年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使得台灣飲食習慣走向西方化、速食化;女性角色轉變因而帶動更直效的飲食習慣;飲食產業也隨著飲食趨勢提供不同需求的商品及服務。
    In this paper is from an advertising point of view to explore how social changes in the fifty years after the war activities affected the diet habits of Taiwanese.
    This study uses Historical Research to collect all published in the China times from 1950 to 2000 the diet activity-related advertising. And use the Content Analysis to analysis of Taiwan social changes of the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other relevant official statistical data, and the journal article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e social change makes the diet habits of the Taiwanese from the emphasis on “food’s functional” to “food’s valu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d diet habits by attention “quantity “towards "quality". Outside culture influences to make Taiwan diet habits Western oriented and fast-food oriented. The changing role of women and thus bring more direct eating habits. The diet industries provide goods and services with different needs dietary trends.
    Reference: 中文部份:
    丁康宇、馬康莊(1986),《台灣社會變遷的經驗》。台北:巨流圖書。
    于平凡譯(A. J. Toynbee著)(1981),《文明是怎樣創造的》。台北:大林。
    中國烹飪協會(2009),《新中國60年百姓飲食習慣》。中國新聞社。
    文崇一(1989),《台灣的工業化與社會變遷》。台北:東大。
    方鵬程(1997),《台灣經驗的社會變遷模式》。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
    王作榮(1983),《掌握當前經濟方向》。台北:經濟與生活。
    王振寰、瞿海源(2009),《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圖書。
    王淑女等(2002),《社會學的概念與特色》(原著:Landis Judson)。台北:洪葉文化
    王瑤芬(1997)<食品廣告50年特輯>,《廣告雜誌》。台北:滾石文化
    史明(1980),《台灣人四百年史》。台北:蓬島文化。
    朱岑樓(1981),《我國社會的變遷與發展》。台北:東大
    朱岑樓譯(Samuel Koeinig著)(1980),《社會學》。台北:協志。
    行政院文建會(1992),「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文化建設長期展望-民國81年至90年」。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行政院主計處(1997),「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社會指標統計-民國85年」。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8),《台灣地區社會發展趨勢調查結果提要報告》。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9),《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年報》。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9),《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社會年報》。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11),《國民所得統計摘要-民國40年至99年》。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11),《國情統計通報第007號》。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9),《婦女勞動統計》。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9),《勞動情勢統計要覽》。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余舜德(2006),<夜市小吃的傳統與台灣社會>,《第九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9-134。台北: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呂思勉(1995),《歷史研究方法》。台北:五南。
    李佳螢(2005),《報紙廣告中之台灣庶民生活影像》。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研究所。
    沙亦群譯(Alex Inkeles著)(1976),《意識型態與社會變遷》。台北:巨流圖書。
    卓文倩(2005),《從國宴菜單看我國飲食文化和政治變遷》,第一屆美加中漢學會議。
    卓克華(2008),《台灣舊慣生活與飲食文化》。台北:蘭臺。
    林萬億(2002),<台灣的家庭變遷與家庭政策>,《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林嘉雄(1992),《社會變遷與社會運動》。台北:黎明文化。
    林鍾雄(1987),《台灣經濟發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
    邱萬土(2001),《台灣歷史與美食》。台北:澳洲台灣同鄉聯誼會。
    金耀基(1986),《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文化。
    俞景蘧譯(Wibert E. Moore著)(1988),《社會變遷》。台北:巨流圖書。
    施百俊(2998),《宅經濟全攻略》。台北:商周。
    食品工作發展研究所(2009),《飲食行銷大未來》。台北:食品工作發展研究所。
    泰山企業,<台灣五十年食品歷史簡表>。
    高淑貴(1998),《家庭社會學》。台北:黎明文化。
    商業發展研究院(2009),《先進國家商業服務業發展趨勢之分析研究》。台北:經濟部商業司。
    商業發展研究院(2009),《兩岸服務業發展分析與消費者行為探索》。台北:經濟部商業司。
    商業發展研究院(2009),《國際餐飲產業發展趨勢與個案集》。台北:經濟部商業司。
    張晉芬(2002),<找回文化:勞動市場中制度與結構的性別化過程>,《台灣社會學刊》,第29期,頁97-125。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張華葆(1987),《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張樹倫(1998),<台灣地區五十年來的社會變遷>,《人文及社會科學教學通訊》,Vol.9,2,頁37-51。
    張鏡予(1954),《社會安全制度》。台北:國際經濟研究社。
    郭慧敏(2004),《從家庭結構、社會控制理論、社會學習理論探討青少年不良行為》。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
    陳世敏(1990),《大眾傳播與社會變遷》。台北:三民書局。
    陳李豪、孫琳鳳(2005),<泰山大事年表>,《今日泰山》,第120期。
    陳紹馨(1979),《台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
    陳湘芬(2008),<推動部分工時工作的荷蘭經驗>,《台灣勞工季刊》,頁46-56。。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陳慈暉(2000),《泰山半世紀》。台北:遠流文化。
    陳曉林譯(A. Toynbee著)(1978)。《歷史研究》。台北:遠流。
    陳曉林譯(O. Spengler著)(1976)。《西方的沒落》。台北:華新。
    游鴻裕(2001),《經濟發展、婦女就業與家庭變遷:台灣經驗之觀察》。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
    紫松林(1991),<社會變遷與人類休閒生活趨勢>,《休閒與大眾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馮 燕(1998),《托育服務-生態觀點的分析》。台北:巨流圖書。
    黃俊傑(1995),《戰後台灣的轉型及其展望》。台北:正中書局。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楊國樞、葉啟政(1984),《台灣的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
    楊國樞、瞿海源(1988),《變遷中的台灣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楊鴻烈(1975),《歷史研究法》。台北:華世。
    葉秀燕(2008),<飲食、文化與社會變遷專題導論>,《文化研究》,第86期。台北:中華民國文化研究學會。
    詹火生(1991),《當代社會變遷與問題》。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賈馥茗、楊深坑主編(1988),《教育研究法的探討與應用》。台北:師大書院。
    廖炳惠(2000),<台灣流行文化批判>,《當代》,第149期,頁76-93。
    劉美琪、許安琪、漆梅君、于心如(2005),《當代廣告 概念與操作》。台北:學富文化。
    蔡文輝(1980),《派深思之社會進化理論》。台北:正中書局。
    蔡文輝(1982),《社會變遷》。台北:三民書局。
    蔣豔蓉(2001),《從餐飲版面探討台灣飲食文化之變遷─以中國時報、民生報為例》。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鄧景衡(2002),《符號、意象、奇觀-台灣飲食文化系譜(上)(下)》。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鄭自隆(2008),《廣告與台灣社會變遷》。台北:華泰文化。
    鄭貞銘(1981),《大眾傳播與現代化》。台北:時報文化。
    鄭陸霖(2004),<全球在地化的多重軌跡─台北市異國餐飲的時空構成>,《東吳社會學報》,第17期,頁1-41。
    鄭慧文(1996),《新世紀健康食品:食補VS.藥補》。台北:宏欣
    蕭新煌(1992),<台灣新興社會運動與民間社會的興起>,《中華民國民主化─過程、制度與影響》,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賴守誠(2008),<現代食物運動的浪潮中享用傳統飲食:義大利慢食運動及台灣客家飲食運動的文化經濟>,《文化研究》,第86期。台北:中華民國文化研究學會。
    賴秀玲(2003),<女性就業狀況與經濟地位>,《主計月刊》,第571期,頁46-56。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龍冠海(1966),《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薛承泰(1992),<再論單親家庭>,《社區發展季刊》,第58期,頁306-310。
    謝文顯(1995),<台灣速食發展的近況>,《中國畜牧雜誌》,第54冊,頁30-32。
    謝碧枝(2000),《企業轉型中的多角化策略選擇-以食品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農企業管理所。
    顏伯勤(1978),《廣告實例研究增訂版》。台北:華欣文化。
    顏伯勤(1978),《廣告學》。台北:三民書局。
    顏伯勤(1984),《廣告》。台北:允晨文化。
    龐建國(1993),《國家發展理論》。台北:巨流圖書。


    英文部份:
    Acker, Joan and Donald R. Van Houten.(1974),“Differential recruitment and control: The sex structuring of organization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2):152-163.
    Arrigo, L.G (1980) , “The Industrial Work Force of Young Women in Taiwan”, Bulletin of Concerned Asian Scholar, 12(2), PP.25-36.
    Brown, Richard (ed.) (1973),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Cultural Change, London: Tavistock.
    Davis, Kingsley(1949), Human Society. NY: The Macmillian Company.
    Lauer, Robert H.(1983), Social psychology: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symbolic ieractionism. Englewood Cliffs, NJ:Preice-Hall. 2nd Ed..
    Rassuli, Kathleen M. and Stanley C. Hollander(1986),“Desire – Induced, Innate, Insatiable?",Jaurnal of Macromarketing, 6:4-24.
    Swanson, Guy E.(1971), Social Change: Introduction to Modern Society Series.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網路資料:
    台灣飲食文化資料庫 http://turs.infolinker.com.tw/cookbook_t/start.htm
    全家便利商店官網 http://www.family.com.tw/
    味丹企業官網 http://www.vedan.com.tw/home/homepage.html
    味王企業官網 http://www.vewong.com/index.php
    味全企業官網 http://www.weichuan.com.tw/
    食品產業資料庫 http://fikb.firdi.org.tw/fikb/index.htm
    泰山企業官網 http://www.taisun.com.tw/
    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 http://www.fcdc.org.tw/
    統一企業官網 http://www.uni-president.com.tw/
    統一超商官網 http://www.7-11.com.tw/
    黑松企業官網 http://www.heysong.com.tw/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廣告研究所
    96452015
    99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452015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廣告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01501.pdf9871KbAdobe PDF2171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