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7852394      Online Users : 96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典藏 > College of Law > Department of Law > Theses >  Item 140.119/87372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7372


    Title: 時效取得制度之存在理由及其對於時效取得制度要件及效力之影響
    Authors: 周武榮
    micheal, chou
    Contributors: 蘇永欽
    Su, Yeong-Chyn
    周武榮
    micheal, chou
    Keywords: 時效
    時效取得
    時效取得地上權
    消滅時效
    占有
    Date: 1996
    Issue Date: 2016-04-28 13:30:42 (UTC+8)
    Abstract: 雖然我國民法關於時效取得制度,係以動產及不動產所有權之時效取得為規定之主軸,然而我國實務運作卻極為特殊。動產所有權時效取得之案例,其為罕見;而不動產所有權取得時效之用,又因我國民法對於不動產取得時效之適用,限於未登記得之不動產,從而幾許案例,亦僅見於民國初年中國大陸戰禍稍息,登記制度尚未完備之時期,而台灣地籍登記制度經日據時代查勘及國民政府之圖治發展,己堪稱完整,從而不動產所有權取得時效,幾年適用之可能性,然因台灣迭經政權轉移,法制變更及傳統上之繼承習慣等原因,土地之利用,常發生事實上使用收益土地之人,與名義上之真實權利人不相符合之狀況,而有適用時效取得制度之思考。惟因立法上之限制,真實利用土地之人,並無法受惠時效取得之規定,而取得土地之所有權,實務上為突破立法上之限制,從時效取得所有權以外其他財產權之準用規定,發展出特殊之時效取得地上權之適用,相衍成習竟成為取得時效適用之大宗。
    "第一章緒論..........1頁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頁
    第二節研究方法與範圍..........2頁
    (本章註釋)..........3頁
    第二章時效制度之概念..........4頁
    第一節時效飲本質..........4頁
    第二節時效制度之沿革與立法例..........5頁
    第一項羅馬法制..........5頁
    一、羅馬古代..........6頁
    二、羅馬法務官法時代..........6頁
    三、羅馬帝政時代..........6頁
    第二項中國固有法制..........7頁
    第三節時效制度存在之理由..........7頁
    第一項我國學者通說之見解..........8頁
    一、社會安定之維持..........8頁
    二、真實權利之舉證困難..........8頁
    三、權利不行使之消極限制..........9頁
    四、交易安全之維護..........9頁
    第二項證據功能之存在理由..........10頁
    一、時效取得制度之存在理由10頁
    二、消滅時效制度之存在理由10頁
    第三項日本學說之爭論..........10頁
    一、權利消滅說與法定證據說之論爭..........10頁
    二、日本立法沿革及學說見解..........11頁
    【圖示】..........12頁
    (一)全部推定說..........12頁
    (二)全部權利消滅說頁13
    (三)部份推定說..........13頁
    第四節時效制度所產生之社會作用..........14頁
    第一項促進物之價值..........15頁
    第二項避免糾紛、維持社會和諧..........15頁
    第三項維護交易安全..........15頁
    第四項簡化訴訟程序..........15頁
    (本章註釋)..........16頁
    第三章占有之概念..........17頁
    第一節前言..........17頁
    第一項占有為事實或權利..........17頁
    第二項占有須否有主觀意思..........18頁
    第二節占有之主體..........18頁
    第三節占有之客體..........19頁
    第四節占有之取得..........19頁
    第一項占有之原始取得..........20頁
    第二項占有之繼受取得..........20頁
    一、因法律行為之占有移轉..........21頁
    (一)移轉占有之意思..........21頁
    (二)占有物之交付..........21頁
    二、繼承之占有移轉..........21頁
    三、繼受取得之效力..........22頁
    (一)占有之合併主張..........23頁
    (二)占有之分離主張..........23頁
    第五節占有之消滅..........24頁
    第六節占有之態樣..........24頁
    第一項自主占有、他主占有..........24頁
    第二項自己占有、輔助占有..........25頁
    第三項直接占有、間接占有..........25頁
    第四項單獨占有、共同占有..........26頁
    第五項有權占有、無權占有..........26頁
    第六項善意占有、惡意占有..........27頁
    第七項有過失占有、無過失占有..........27頁
    第八項和平占有、強暴占有..........28頁
    第九項公然占有、秘密占有..........28頁
    第十項繼續占有、不繼續占有..........28頁
    第十一項有瑕疵占有、無瑕疵占有..........29頁
    第七節占有之推定效力..........29頁
    第八節占有之變更..........30頁
    第一項他主占有變為自主占有..........30頁
    一、他主占有人應對使其占有人表示為所有之意思..........31頁
    二、因新事實變為以所有之意思占有..........32頁
    第九節準占有..........32頁
    第一項意義..........32頁
    第二項成立要件..........33頁
    第三項準占有之客體..........33頁
    第四項時效取得與準占有..........34頁
    (本章註釋)..........34-1頁
    第四章取得時效概念內容之建立..........35頁
    第一節取得時效之本質..........35頁
    第一項法律事實..........35頁
    第二項法律事實之分類..........35頁
    第三項取得時效之法律事實..........35頁
    第二節取得時效存在理由之推演..........36頁
    第一項時效取得制度可能之進化..........36頁
    第二項取得時效制度理由混合存在之探討..........37頁
    一、訴訟法說(推定說)時效取得制度理論形成之可能模式..........37頁
    ﹝占有及所有權源爭執型﹞..........37頁
    ﹝所有權爭執型﹞..........39頁
    二、判決類型之比較..........41頁
    (一)法院無証據取捨之餘地者..........41頁
    (二)法院容有自由心證之處者..........42頁
    三、取得時效思想之緣起..........43頁
    四、時效取得制度完整化之過程..........44頁
    (一)取得時效之原始形態..........44頁
    (二)原始制度之擴展..........46頁
    五、實體法說(權利消滅說)取得時效制度理論形成之可能模式..........47頁
    ﹝爭執型﹞..........47頁
    ﹝非爭執型﹞..........49頁
    六、實體法說之取得時效制度之理由形..........50頁
    七、訴訟法說與實體法說可能模式比較分析..........51頁
    (一)兩模式之相似處..........52頁
    (二)兩模式之相異處..........52頁
    (三)擴展後之訴訟法說與實體法說..........53頁
    (四)時效取得制度存在理由見解之評析..........54頁
    八、我國取得時效之存在理由..........57
    九、小結..........58頁
    (本章註釋)59-1頁
    第五章取得時效要件之形成..........60頁
    第一節主體要件..........60頁
    第一項無權利人..........60頁
    第二項自然人(權利能力、行為能力)..........61頁
    第三項法人(公法人、私法人)..........62頁
    一、法人之概念..........62頁
    二、法人之權利能力..........62頁
    三、法人之行為能力及行使方式..........62頁
    第四項共有人..........63頁
    一、動產之共有人..........63頁
    二、不動產之共有人..........64頁
    三、共有物之時效取得其他財產權..........65頁
    第二節客體要件..........66頁
    第一項取得時效所適用之客體..........66頁
    第二項他人之物的概今..........67頁
    第三項未登記物之必要..........68頁
    一、登記之概念..........68頁
    二、取得時效適用客體登記必要之立法例(登記取得時效)..........68頁
    三、我國時效取得制度適用客體之登記問題..........68頁
    (一)我國法制關於登記之特色..........69頁
    (二)未登記不動產之含義..........69頁
    (三)時效取得其他不動產物權是否以未登記為必要..........72頁
    1、民法第七七二條之解釋..........73頁
    (1)其他財產權適用時效取得制度之限制..........73頁
    I、無法為占有或準占有之財產權..........73頁
    II、無法認定為以行使權利之意思占有或準占有..........74頁
    III、無法為和平公然繼續行使權利..........74頁
    IV、權利行使內容無法成立一定財產權..........74頁
    (2)時效取得其他財產權之適用劃分標準..........75頁
    (3)所有權以外之財產權如何準用而形成要件..........77頁
    第四項公物之適用..........84頁
    第五項不融通物之適用..........87頁
    一、絕對禁止..........87頁
    二、相對禁止..........87頁
    三、條件限制..........88頁
    第三節客觀要件..........90頁
    第一項行使一定權利之事實狀態..........91頁
    第二項和平、公然進行事實狀態..........91頁
    一、和平進行事實狀態..........92頁
    二、公然進行事實狀態..........93頁
    第三項繼續一定之期間..........94頁
    一、繼續狀態..........95頁
    (一)期間之中斷..........95頁
    (二)取得時效之中斷..........95頁
    1、自然中斷原因..........96頁
    (1)占有人自行中止占有..........96頁
    (2)占有人變為不以所有之意思而占有..........96頁
    (3)占有被侵奪而不能回復..........96頁
    2、法定中斷原因..........96頁
    (1)消滅時效中斷與不完成之類推適用..........97頁
    二、一定之期間..........98頁
    第四節主觀要件
    第一項一般主觀要件..........99頁
    一、一般主觀要件之形成..........99頁
    二、以所有之意思而占有或準占有..........99頁
    (一)自始以所有之意思占有或準占有..........99頁
    (二)嗣後以所有意思占有或準占有..........100頁
    1、他主占有人應對使其占有人表示為所有之意思..........100頁
    2、因新事實變為以所有之意思占有..........101頁
    3、問題之思考..........101頁
    (1)民法第九四五條之適用..........102頁
    (2)民法第九四五條規定之本旨探討..........102頁
    (3)「新事實」之含義..........103頁
    4、民法第九四五條之類推適用..........104
    三、時效取得主觀意思混合可能性..........104頁
    (一)以所有意思兼有行使其他權利之意思..........104頁
    (二)占有意思混合探討之區別實益..........104頁
    (三)問題試探..........105
    第二項特別主觀要件..........106頁
    一、善意..........107頁
    二、無過失..........109頁
    (一)無過失推定之學者見解..........109頁
    (二)我國民法之修正草案..........110頁
    (三)修正立法理由之應有之說明..........110頁
    (四)無過失占有之區別實益..........111頁
    (五)無過失未設推定之理由..........112頁
    (六)無過失占有應有之修正..........114頁
    三、善意無過失之合併主張..........117頁
    (一)類型比較..........117頁
    (二)類型內容說明..........118頁
    (三)學說見解..........120頁
    1、原始占有人標準說..........120頁
    (1)就占有合併之主張而言..........120頁
    (2)就短期取得時效之規定而已..........121頁
    2、繼受占有人標準說..........121頁
    (1)就占有合併主張而言..........121頁
    (2)就短期時效制度之規定而已..........122頁
    3、問題之癥結與釐清..........122頁
    〈本章註釋〉..........122-1頁
    第六章取得時效之效力..........124頁
    第一節取得權利..........124頁
    第一項時效取得係原始取得或繼受取得..........125頁
    一、原始取得與繼受取得之意義..........125頁
    二、原始取得與繼受取得之區別實益..........125頁
    三、原始取得與繼受取得之類型..........126頁
    四、類型分析..........128頁
    五、問題試探..........129頁
    (一)動產第三人交易安全..........131頁
    1、質權、留置權之消滅..........131頁
    2、動產抵押權之消滅..........132頁
    (二)不動產第三人交易安全..........133頁
    【圖示說明】..........133頁
    1、時效取得土地所有權..........133頁
    2、時效取得建築物所有權..........134頁
    3、時效取得地上權..........135頁
    (三)內容說明..........136頁
    1、取得時效所有權之權利限制消滅..........137頁
    (1)土地所有權部份..........137頁
    I、設定限定物權之消滅..........137頁
    II、時效取得限定物權之消滅..........138頁
    III、法定限定物權之消滅..........139頁
    (2)建築物所有權部份..........140頁
    (3)時效取得地上權之權利限制消滅..........141頁
    六、小結..........142頁
    第二項時效取得與所有權之消滅與登記..........143頁
    一、時效取得與所有權之消滅..........143頁
    (一)圖示..........143頁
    【動產】..........143頁
    【不動產】..........143頁
    類型一:繼受取得所有權人於占有人占有前取得所有權..........143頁
    類型二:繼受取得所有權人於占有人占有後取得所有權..........143頁
    (二)內容說明..........144頁
    二、時效取得所有權登記為維護交易安全之本質..........145頁
    (一)原始取得與物權生效圖示..........145
    1、原始權利不存在..........145頁
    2、原始權利存在..........146頁
    (二)內容說明..........146頁
    第三項時效取得後占有人與所有人之權利義務調整..........147頁
    一、時效取得與契約上之權利..........148頁
    二、時效取得與侵權行為..........149頁
    (一)時效取得所有權與侵權行為之因果關係..........149頁
    (二)時效取得與侵權行為之消滅時效..........150
    1、十年時效期間..........150頁
    2、二年時效期間..........151頁
    3、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返還..........152頁
    三、時效取得與不當得利..........158頁
    【類型分析】..........160頁
    【類型總結】..........161頁
    四、時效取得地上權後地上權人與所有權人之權利義務調整..........163頁
    (一)時效取得地上權之類型..........163頁
    (二)時效取得地上權人須否繳納地租..........163頁
    1、時效取得地上權之存續期間..........164頁
    2、時效取得地上權人須否繳納地租..........164頁
    第二節取得權利或取得登記請求權..........165頁
    第一項取得登記請求權..........165頁
    一、符合時效不動產取得要件之效力..........165頁
    二、登記解釋之區別實益..........166頁
    三、「請求登記為所有人」之意..........166頁
    (一)請求對象..........167頁
    (二)登記前占有人是否為所有權人..........167頁
    1、我國學者通說及實務見解..........167頁
    2、時效取得制度與物權公平制度之比較..........168頁
    (1)不動產取得時效之登記與物權公示原則..........168頁
    (2)不動產取得時效登記與物權相對絕對要件主義之接近性..........168頁
    (3)不動產時效取得之登記適用物權登記要件主義之理由..........169頁
    I、不動產物權登記生效要件之立法理由..........169頁
    II、物權生效要件與取得時效之登記..........170
    (4)不動產取得時效應經登記之特別思考..........172頁
    I、時效取得應經登記之特別思考..........172頁
    A、表格說明..........172頁
    B、內容說明..........172頁
    II、取得時效與民法七五九條適用項目之差異..........173頁
    A、表格說明..........174頁
    B、內容說明..........174頁
    第二項登記前之占有權源..........177頁
    一、我國實務之運作..........177頁
    二、占有權源之取得..........179頁
    (一)我國實務之見解..........179頁
    (二)理論上之占有權源..........180頁
    第三節溯及生效與嗣後生效..........181頁
    第一項圖示:..........181頁
    一、動產之效力始點..........181頁
    二、不動產物權之效力始點..........181頁
    第二項內容說明..........182頁
    一、溯及效力解釋之實益..........182頁
    二、取得時效之效力始點..........183頁
    三、存在理由上之效力始點..........184頁
    第四節取得時效利益之援用及拋棄..........184頁
    第一項我國之學說及實務見解..........184頁
    第二項取得時效之援用與取得時效存在理由之關係..........184頁
    一、訴訟法說之存在理由..........185頁
    二、實體法說之存在理由..........184頁
    第三項日本立法學說上之爭議..........185頁
    〈本章註釋〉..........187-1頁
    第七章結論..........188頁
    第一項時效取得制度之特殊性..........188頁
    一、存在理由之特殊性..........188頁
    二、立法繼受原則之混亂..........188頁
    三、法律剝奪人民權利之立法..........189頁
    第二項我國取得時效制度立法原則..........189
    一、理論上取得時效制度應有之存在理由..........189頁
    二、我國取得時效制度存在理由之立法採擇..........189頁
    第三項我國取得時效制度之檢討..........189頁
    一、立法修正..........189頁
    二、實務之解釋適用..........190頁
    〈本章註釋〉..........191頁
    參考文獻..........192頁
    Reference: 本文主要參考論文、期刊
    壹、中文部份
    [關於時說取得地上權部份]
    王澤鑑著,時效取得地上榷的要件、登記與效力,收錄於氏著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七冊。
    王澤鑑著,地上權之時效取得,收錄於氏著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二冊。
    王澤鑑著,最高法院判決在法學方法論上之捨討,收錄於氏著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冊。
    王澤鑑著,無法律原因上之財產損益變動,收錄於氏著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甜。
    黃虹霞著,時效取得不動產之效力,萬國法律,第三十期(七十五年),第六頁。
    林錫湖著,取得時效之完成與求為定土地界限之訴,司法通訊,第三八三期(五十八年) 0
    王甲乙著,因時故而取得之地役權,司法通訊,第三七0期(五十七年)
    葉忠雄著,租地,建屋居位二十年以上,可否主張時效取得地上權,萬國法
    律,第十三期(七十二年)
    阮文泉著,論時效取得地上權,萬國法律,第一八八期(八十四年)
    謝在全著,取得時效初論,法律評論,五十三卷第十一期(七十六年)
    謝在全著,地上權取得時效完成之效力,司法週刊610期(八十二年)
    陳清秀著,公物有無取得時說之適用,植根雜誌第三卷第七期
    林錫湖著,自主占有能力,所有權時效取得要件之一,民事判解介紹,法務
    通訊雜誌社
    林錫湖著,土地租質權與時效取得,民事判解介紹,法務通訊雜誌社
    苓顯鑫著,時效取得地上權之效力一我國實務見解之整理與展望,軍法專刊
    許士當著,地上權時效取得登記請求權與土地所有人之容忍義務,植根5卷8期
    林禮模著,時效取得地上權之實務問題,萬圈法律67號(八十二年)
    張良華著,因時效取得地上權之理論與實務,司法週刊376期(七十七年)
    [關於占有制度]
    劉得寬著,占有改定與即時取得,法學叢刊,第五十八期(五十九年)
    劉得寬著,論占有訴權制度,民法諸問與新展望(五十九年)。
    蘇永欽著,動產善意取得若干問題,法學叢刊,二十八卷四期(七十二年),收錄於氏著民法經濟法論文集(一)。
    蘇永欽著,侵害占有之侵權責任,收錄於氏著民法、經濟法論文集。
    郭瑞萌著,動產善意取得之研究,郭瑞繭,六十九年政大碩士論文。
    張立中著,占有制度之近代化,七十三年政大碩士論文。
    黃安樂著,論占有制度之功能,台大法學論叢第十一卷第一期。
    黃豆言樂著,占有保護請求權,輔仁法學第二期。
    [關於時效制度]
    陳宗慶著,民法上消滅時效之研究,六十一年中興碩士論文。
    提啟文著,消滅時效之中斷與不完成,法律評論,三十卷六期(五十三年)。
    林錫璋著,催告與消滅時技之中斷,法學叢刊十四卷三期(五十八年)。
    吳明軒著,試論因起訴而中斷消滅時效之效力,法令月刊,四十卷三期(七十
    八年)。
    吳明軒著,試論中斷消滅時效之起訴,法令月刊,四十一卷四期(七十九年)。
    吳明軒著,試論消滅時效之特別期間,法律評論,五三卷一0期(七十六年)。
    應式文著,淺談權利義務主體自然人與法人,法律評論,四期(七十二年)。
    黃明磊著,消滅時技之研究,收錄於民法總則論文選輯(上)。
    蔡章麟著,簡介德、團民法消滅時效制度,收錄於民法總則論文選輯(上)
    楊家樹著,消滅時效與除斥期間,收錄於民法總則論文選輯(上)。
    倪江表著,論我國民法上消滅時效之概念及其名稱之當否,收錄於民法總貝IJ
    論文選揖(上)。
    [關於地上權部份]
    蔡勝雄著,地上權之沿革反其社會作用,軍法專刊三十六卷二期(七十九)。
    蔡勝雄著,地上權之研究,七十三年輔大碩士論文。
    楊與齡著,論分層地上權,法令月刊三十八卷六期(七十六年)。
    黃宗樂著,地上權有無基於地上權之物榷的請求權,輔仁法學,七期(七十七年)。
    黃茂槳著,基地,租實權及未經登記之共有房屋之善意取得,台大法學論叢(七六年)。
    行政院經建會,大眾捷連法草案之研究,經社法規研究報告3002(七十五年)。
    日文部份
    岡村玄治著,時效取得?即時取得後?果??原始取得,載於法學訴報六十二卷二號。
    漥田守雄著,土地質借權?時效取得,民事研修三四六。
    惟條用省二著,司法經研所報三二號。
    星野英一著,取得時技與登記,民法論集,四卷。
    星野英一著,時效?關??覺書一??仍存在理由?中心???一法學協會雜
    誌,八六卷六號、八號,八九卷一號,九○卷六號。
    內池慶四郎著,時效????援用?中斷??關係,法研30卷六號。
    內池慶四郎著,時效?目的???根據????一時效要件????時間經遇?意味,私法28號
    於保不二雄著,時效?援用及?時效利益仿放棄,法曹時報5卷七號。
    風問鶴壽著,羅馬法????時效制度?一斷面,論叢40卷3號。
    三藤邦彥著,取得時效制度?仍存在理由????,學習院大學政經學部研究年報5號。
    吾妻光俊著,私法????時效制度?意義,法學協會雜誌48卷2號。
    中島弘道菜,時效制度?仍存在理由?構造,新報64卷7號。
    山中康雄著,時效制度?本質,8號。
    半田正夫著,不動產所有權?時效取得的性質,青山法學論集24卷。
    岡村玄治著,時效取得?及時取得?果??原始取得?,新報62卷2號。
    本文主要參考書目
    壹、中華民國
    [總則部份]
    民法總則 史尚寬著 七十九年八月出版
    民法總則 施啟楊著 七十年月出版
    民法總則 鄭玉波著 七十一年八月出版
    民法總則之
    理論與實用 李模著 七十七年月出版
    民法總則之
    現在與未來 曾世雄芸 一九九三年六月出版
    民法總則 王澤鑑著 七十七年九月出版
    [物權部份]
    民法物權 鄭玉波著 五十二年十月出版
    民法物權論 謝在全著 八十三年十月出版
    民法物榷論 謝在全著 八十三年十月出版
    民法物權論 姚瑞光著 七十九年九月出版
    民法物權論 張企泰著
    物權法論 史尚寬著 六十 年十一月出版
    民法物權論 倪江表著 七十一年十二月出版
    中國民法物權論 曹傑著 五十三年四月出版
    民法要義 梅仲協著 五十二年十月出版
    民法物權 李肇偉著 六十八年十月出版
    民法物權 王去非著 三十七年三月出版
    民法物權論 辛學祥著
    民法物權論 楊與齡著 七十年九月出版
    民法物權詮解 黃右昌著 五十四年三月出版
    民法物權新論 李光夏著 四十四年
    民法物權上卷 劉志易著 三十七年十月出版
    民法物權論 黃棟培著 五十七年十月出版
    民法物權(第一冊) 王澤鑑著 一九九二年四月出版
    民法物權(第二冊) 王澤鑑著 一九九五年五月出版
    民法判解研究 錢團成著 五十五年七月出版
    民法物權實務研究 張龍文著 六十六年六月出版
    羅馬法要義 鄭玉皮著
    貳、日本
    民法總則 川島武宜著 一九六五年八月出版
    民法總則(民法講義1 ) 我妻榮著 昭和二十六年六月出版
    民法總則 吾妻光俊著 昭和二十九年出版
    判例民法總論上卷 柚木馨著 昭和二十六年月出版
    下卷 二十七年月出版
    改訂民法總則 穗積重遠著 昭和十四年出版
    民法總則 舟橋諄一著 昭和三十年六月出版
    民法總則物權法 我妻榮合著 昭和二十六年六月出版
    有權亨
    註釋民法(五) 安達=野田=…
    借地法上卷 鈴木錄彌著
    民法總則 幾代通芸
    新定物權法(民法講義II) 我妻榮著 一九八四年四月出版
    法律行為乃至時效 鳩山秀夫著 明治四十三年
    判利物權法總論(補定版) 柚木馨著 昭和四十七年九月出版
    有泉亨補訂
    物權法 舟橋荐一著 昭和五十四年十二月出版
    物權法講義(三訂版) 鈴木祿彌著 昭和六十年三月出版
    注釋民法(7) 川島武宜編集 昭和六十年三月出版
    物權法 廣中俊雄著 一九八九年二月出版
    物權法 周橋諄一 昭和五十四年十二月出版
    註口述物權法 石田喜久夫著 昭和五十七年三月出版
    物權法上卷 山田及著 昭和十九年三月出版
    物權法?研究 鈴木漾彌著 昭和五十一年七月出版
    物權法研究 小川株弘著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出版
    所有權法?理論 川島武宜著 一九八七年八月出版
    物權法論 淺井清信著 一九六五年六月出版
    物權法 勝本正晃著 昭和四十四年一月出版
    民法II物權 淡路剛九 一九九0 年九月出版
    兼田倉、
    原田純學、
    生熊長幸
    民法提要(物權法) 松板佐一著 昭和四十九年九月出版
    民法講義2物權 原島重義等 著昭和五十七年二月出版
    占有論?研究 田中整商著 昭和五十年十月出版
    不動產法大系 中川善之助著 昭和四十八年七月出版
    自主占有 田中整爾著 昭和五十年十月出版
    消滅時說法?原理? 內池慶四郎著 平成五年十月出版
    歷史的課題
    時效理論展開?軌跡 金山直樹 一九九四年三月出版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8125101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268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Law]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18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