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8002992      Online Users : 102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3239


    Title: 由刑事判決探討警察用槍訓練政策
    Discussion on police gun training policy by criminal judgment
    Authors: 楊博維
    Yang, Po-Wei
    Contributors: 莊國榮
    Chuang, Kuo-Jung
    楊博維
    Yang, Po-Wei
    Keywords: 警槍判決
    比例原則
    用槍訓練
    電腦情境模擬射擊
    非致命強制力
    Date: 2019
    Issue Date: 2019-05-02 14:46:07 (UTC+8)
    Abstract: 治安環境丕變,警察執法仍需禁得起司法檢驗。有鑒於近年來頻傳警察用槍涉及業務過失犯罪的爭議司法判決,本文先行探討法院對於用槍合法性的認定理由,歸納出用槍時機分為「防衛生命」、「拘捕逃犯」兩大類型。前者多能主張合法用槍;後者易構成業務過失犯罪,尤其以拘捕駕車逃犯為大宗。此外,法院以「比例原則」審查用槍方法的合理必要性,依據「狀況急迫」之程度調整比例原則之審查密度。
    基於法院判決啟示,研究者欲從訓練角度切入警察用槍策進作為。觀察現今之警察常年射擊訓練多聚焦於靜態靶位的「精準度」,導致「去情境化」訓練下欠缺適法性判斷能力,構成訓練缺口。電腦情境模擬訓練可作為因應之道,並結合學科、術科之情境模擬式學習。
    非致命性強制力(電擊槍、防暴網、防護型噴霧器、破窗尾蓋)的配備及訓練亦可作為警察增加執勤彈性,以符合法院強調比例原則之最小侵害原則,英國執法現況之比較可為借鏡。
    最終,根據警政署實證,射擊車輛輪胎無益於制止車輛動能,除非狀況急迫達到可能造成警察或第三人之生命、身體重大危害程度,作者建議警察不宜為追求績效或積極維持國家公權力之完整,而於難以期待射擊精準度之動態中對駕車逃犯直接用槍,宜採取其他圍捕方式或根本放棄此類高風險之執法手段,以降低子彈飛行之高度不確定性致人死傷之爭議;此外,法院亦應與時俱進,排除射擊輪胎手段作為判決理由。
    Reference: 一、專書
    林鈺雄(2016)。新刑法總則(五版)。台北:元照。
    莊國榮(2018)。行政法(四版)。台北:元照。
    施俊堯 (2017)。警械使用條例解析案例研究(初版)。台北:自版。
    Endsley, M. R.(2006). Expertise and situational awareness. In K. A. Ericsson ,N. Charness, P. Feltovich, and R. R. Hoffman, R. R.(Eds.),Cambridge handbook of expertise and expert performance(pp.633-651).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二、期刊論文
    石支齊(2009)。警察執勤新利器-TASER能源傳導武器介紹,警光雜
    誌,631,96-101。
    方銓鐘 (2009)。精進員警手槍射擊訓練、提升執勤安全之作為。警光雜誌,631,74-79。
    林明鏘(2010)。由防止危害到犯罪預防-由德國警察任務與權限之嬗變檢討我國之警察法制。台大法學論叢,39(4),167-212。
    林信睿(2009)。英國警察制度分析與借鏡。警學叢刊,40(1),205-229。
    林慶陽 (2010)。如何依法用槍-從訓練做起。警光雜誌,650,36-39。
    洪文國章(2017)。使用防衛型噴霧簡介。警光雜誌,727,76-81。
    洪文玲(2017)。警察任務之比較法觀察。警大法學論集,33,51-115。
    李震山(2015)。人權發展與警察職權-以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為例。中央警察大學學報,52,1-13。
    李聖傑(2007)。因果關聯的發展在實務實踐的光與影。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01,161-174。
    李聖傑(2007)。過失行為的刑法處遇。月旦法學雜誌,57,77-86。
    李聖傑(2017)。侵害生命身體法益之修法芻議。檢察新論,22,142-151。
    許恒達(2018)。員警槍及拒捕通緝犯的正當防衛爭議-評最高法院105年度台非字第88號刑事判決與其歷審裁判。月旦法學雜誌,276,22-41。
    柯耀程 (2016)。用槍過當。月旦裁判時報,45,33-39。
    吳斯茜(2012)。司法判決書中關於警察用槍時機判斷之分析研究。警察行政管理學報,8,171-183。
    吳斯茜(2016)。探討警察用槍決策歷程及訓練設計。警察行政管理學報,12,57-68。
    陳政揚(2010)。從法定用槍程序談警察如何大膽用槍。警光雜誌,650,48-51。
    陳英淙(2012)。探討警察用槍之法規範要件的邏輯性。警大法學論集,23,41-66。
    陳英淙(2013)。探討延伸與縮短程序之警察強制。憲政時代季刊,39(2),39-73。
    陳英淙(2017)。論警察危害防止與刑事追訴的分與合。政大法學評論,151,91-150。
    陳佳瑤 (2016)。我國警械使用條例警察用槍比例原則之審查基準-與美國司法判決之比較。105年度警察執法專題研究年報,1-17。
    陳景發(2010)。論警告射擊之適法性。法學新論,26,81-103。
    陳景發(2016)。論警察應勤裝備器材之攜帶使用的法問題。警大法學論集,31,49-76。
    章惠傑(2017)。警察人員使用警槍之法規範暨階段性程序之探討-以日本法治為例。警政論壇,17,1-35。
    張世儒(2018)。警察使用槍械影響心理因素之研究。警光雜誌,745,17-23。
    黃朝義 (2015)。警察用槍規範與審查機制。警大法學論集,29,18-30。
    黃政龍(2011)。警察行使強制力之研究-以美國法為中心。警學叢刊,41(6),173-216。
    黃惠婷(2017)。業務過失致死傷罪之要件認定與存廢。台灣法學雜誌,330,32-40。
    梁哲賓(2014)。攔截圍捕與執勤安全。刑事雙月刊,61,44-50。
    鄭善印 (2010)。警察用槍與警械使用條例的關係。警光雜誌,650,40-43。
    鄭善印 (2012)。使用警槍致人傷亡之司法研究。警察法學,11,49-77。
    Endsley, M. R.(1995).Measurement of situation awareness in dynamic systems. Human factors,37(1),65-84.
    Jones, D. G. & Endsley, M. R.(1996). Sources of situation awareness errors in aviation. Aviation , Space,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67(6), 507-512.
    Joyner C., & Basile, C.(2007)Dynamic resistance response model: A modern approach to the use of force. FBI Law Enforcement Bulletin,76(9), 15-20.
    Parent R. B.,& Verdun-Jones, S.(1998). Victim-precipitated homicide: Police use of deadly force in British Columbia. Polic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ce Strategies & Management,21(3), 432-448.

    三、學位論文
    林文鴻(2012)。互動式電腦射擊模擬器對於警察射擊教育之影響評估-以應變回應系統為例。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張軒智(2015)。警察追車策略裁量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許世祺(2010)。警察用槍適法性之研究-兼訪談警察用槍之實況。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四、譯著
    曾沁音(譯) (2013)。等待的技術:慢想讓決定更好(原作者:F. Partnoy)。台北市:天下遠見文化。
    張家福(譯)(2014)。時機問題:頂尖專家教你打開全新視野,學會在對的時間做正確的事(原作者:S. Albert)。台北市:大塊文化。
    蘇文賢、江吟梓(譯)(2010)。基層官僚:公職人員的困境(原作者:Michael Lipsky)。台北市,學富文化。

    五、網路等電子化資料
    天下雜誌編輯群(2016)。台灣社會信任度調查:法官記者信任度吊車尾,2018年12月3日。
    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6475。
    林欣儀、彭耀祖(2014)。FBI調查:台灣世界第二安全國,2018年12月2日,取自:https://news.pts.org.tw/article/273415?NEENO=273415。
    官政哲(2018)。第一線警察配發電擊槍的意義,2019年1月25日,
    取自: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81219/38209583/。
    項程鎮(2016)。桃園警擊斃通緝犯判6個月、非常上訴翻案失敗,2018年12月5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709362。
    張文川(2018)開槍擊斃拒檢駕駛警員張景義判無罪,2018年12月2日。
    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2306439。
    羊正鈺(2017)朝逃逸移工連開9槍致死,警察錯了嗎?2018年12月3日。
    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7946。
    黃宣翰(2018)高雄市2特警搏命破獲行動軍火庫警政署長慰問表揚,2018年12月5日。取自: https://udn.com/news/story/7320/3064295。
    監察院(2018)。員警近距離朝涉案外籍勞工連開9槍案 監察院糾正新竹縣政府警察局,2018年12月5日。取自:https://www.cy.gov.tw/sp.asp?xdURL=./di/Message/message_1.asp&ctNode=903&mp=1&msg_id=6620。
    警政署(2019)。警政統計通報,2019年1月16日,取自https://www.npa.gov.tw/NPAGip/wSite/ct?xItem=90499&ctNode=12594&mp=1
    陳韋廷(2017)。英國恐攻今年3次了,為啥倫敦警察打死不配槍?2018年11月20日)。取自https://theme.udn.com/theme/story/6775/2503935。
    陳宛茜(2017)。台灣社會信任大調查,2017年5月30日。取自:http://gvsrc.cwgv.com.tw/?p=1094。
    警光新聞雲(2015)。打擊犯罪更積極、勤練警技更有力,2018年10月26日。取自:http://policetorch.blogspot.com/2015/07/blog-post_13.html。
    鄭淑婷(2016)目擊毒販倒車輾斃女童、員警痛苦深淵中掙扎,2018年12月1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680043。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0492104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21048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Appears in Collections:[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4801.pdf13039KbAdobe PDF2182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