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1316/142225 (78%)
造訪人次 : 48396595      線上人數 : 70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5883


    題名: 政治人物助理之勞務權責研究:以地方議員小編為例
    作者: 藍恭唯
    LAN, KUNG-WEI
    貢獻者: 江明修
    藍恭唯
    LAN, KUNG-WEI
    關鍵詞: 血汗小編
    政治人物幕僚
    民意代表助理
    社群媒體編輯
    社群經營
    日期: 2023
    上傳時間: 2023-07-06 16:51:30 (UTC+8)
    摘要: 摘要
    政治人物助理是政治團隊最重要的靈魂,政治小編的工作內容多元繁雜,且需承擔極大的社會責任,目前絕大多數的小編都是由正職幕僚兼任,導致血汗加班勞務情形屢見不鮮。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研究擔任政治人物助理的社群媒體編輯,用深度訪談的方式進行分析,結合自我民族誌的個人經驗,歸納出小編所遭遇的勞務困境。
    期盼藉由此研究能讓廣大民眾周知,社會上有一群默默無名的人,在替人民服務,期許民代在守護人民福祉之外,能讓自家辛勞工作的助理,能享有應有的福利及保障,這樣不僅能讓政治團隊運作更穩定,對社會更有正向的發展。
    參考文獻: 王泰俐(2013)。「臉書選舉」?2012年台灣總統大選社群媒體對政治參與行為的影響。東吳政治學報,31(1),1-52。
    王光旭、蔡子弘、陳薇丞(2019)。政治人物經營臉書策略之研究:以第九屆不分區立法委員為例。民主治理,6(2),1-45。
    王嵩音(2017)。社交媒體政治性使用行為與公民參與之研究。資訊社會研究,32,83-112。
    王儷臻(2013)。政治人物經營粉絲專頁成功關鍵策略之研究。中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桃園市。
    王佑瑄(2018)。Facebook粉絲專頁社群編輯的生產與勞動。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林尚蓉(2015)。政府機關社群媒體經營與民眾參與之探討-以Facebook粉絲專頁為例。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永鑫、黃耀賢、林奎伻、楊濠鴻(2016)。台灣名人經營粉絲專頁成功因素之研究-以Facebook為例。創新與管理,12(3),25-46。
    林聰吉、張一彬、黃妍甄(2020)。政治興趣、網路政治參與以及傳統政治參與。東吳政治學報,38(1),113-161。
    周得媛、康學真、呂佳妍、謝泓晉(2019)。網路紅人可信度影響消費者態度之研究-以YouTube表演類網紅為例。圖文傳播藝術學報,87-101。
    邱奕勝(2013)。政治人物經營臉書策略之研究。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市。
    邱瀅穎(2018)。探究臉書新聞小編的編輯日常:從使用Hashtag的戰略與戰術談起。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台北市。
    洪寧(2010)。Facebook上消費者類社會互動對品牌關係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許育誠(2020)。Facebook 影響政治人物與民眾互動之研究─以 2018 年桃園市議員選舉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許原榮(2017)。臺灣民眾社群媒體的政治性使用對政治參與的影響。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新北市。
    陸子鈞(2016)。小編薪資大調查。數位時代。取自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0694/bn-2016-08-24-100638-178
    張卿卿(2002a)。競選媒體使用對選民競選議題知識與政治效能感的影響-以兩千年總統大選為例。選舉研究,9(1),1-39。
    張卿卿(2002b)。大學生的政治媒介認知、政治媒介行為與其政治效能與政治參與之間的關係。選舉研究,9(2),37-63。
    張哲榮(2015)。政治人物臉書經營對選民投票意願之影響研究。國立臺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臺東縣。
    陳品皓(2016)。網路使用行為對於台灣民眾政治參與的影響之初探研究。復興崗學報,108,95-120。
    陳夢琨(2017)。2014年台北市市長候選人柯文哲競選策略之研究。中國行政評論,23(3),1-36。
    陳啟英、張少樑(2013)。使用者如何看待候選人社群網站暨官網。傳播文化,12,41-73。
    陳憶寧(2016)。臉書使用者的社會資本與政治參與。傳播與社會學刊,35,141-183。
    黃柏叡(2013)。第八屆立法委員質詢行為與臉書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黃厚銘、林意仁(2013)。流動的群聚(mob-ility):網路起鬨的社會心理基礎。新聞學研究,115,1-50。
    程沐真(2018)。社群媒體對選民政治態度及政治參與之影響。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劉昌德(2020)。小編新聞學:社群媒體與通訊軟體
如何轉化新聞專業。新文學研究,142,1-58。
    鄭堃益(2011)。網路新聞之社群經營研究─以facebook「粉絲團」為例。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研究所(含碩專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譚躍(2019)。候選人臉書粉絲專頁的使用、決定因素和影響:以2016年臺灣區域立委選舉為例。中華傳播學刊,36,81-115。
    Abfalter, D., Zaglia, M.E., and Mueller, J.(2012). Sense of virtual community: a follow up on its measurement.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8(2),400-404.
    Ancu, M. and Cozma, M. (2009). My Space Politics: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of Befriending Candidate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and Electronic Media, 53(4), 567-583.
    Beer, D. (2009). Power through the algorithm? Participatory web cultures and the technological unconscious, New Media Society, 11(6), 985-1002.
    Bennett, W. L. (2012). The personalization of politics: Political identity, social media, and changing patterns of participation.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644(1), 20-39.
    Bucher, T. (2012). Want to be on the top? Algorithmic power and the threat of invisibility on Facebook. New Media & Society, 14(17), 1164-1180.
    Gainous, J., & Wagner, K. M. (2013). Tweeting to power: The social media revolution in American poli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lesne, C. (2016). Becoming qualitative researchers: An introduction. Pearson. One Lake Street,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07458.
    Highfield, T. (2017). Social media and everyday politics. John Wiley & Sons.
    Jennings, M. K., & Zeitner, V. (2003). Internet use and civic engagement: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67(3), 311–334.
    Kavanaugh, A.L., Fox, E.A., Sheetz, S.D., Yang, S., Li, L.T, Shoemaker, D.J., Natsev, A., Xie, L. (2012). Social media use by government: From the routine to the critical.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9(4), 480-491.
    Macnamara, J., & Kenning, G. (2011). E-Electioneering 2010: Trends in Social Media Use in Australia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Media International Australia incorporating Culture and Policy, 139, 7-22.
    Mason, J. (2017). Qualitative researching. Sage.
    Resnick, M. (2002). Rethinking Learning in the Digital Age. In 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 Readiness for the Networked World, edited by G. Kirkma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ettberg, J. W. (2009). “Freshly generated for you, and Barack Obama”: How social media represent your life.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4(4), 451-466.
    Sandelowski, M. (1995). Qualitative analysis: What it is and how to begin. Research in nursing & health, 18(4), 371-375.
    Stever, G. S., & Lawson, K. (2013). Twitter as a way for celebrities to communicate with fans: Implications for the study of parasocial interaction.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5(2).
    Trottier, D., & Fuchs, C. (2015). Theorising social media, politics and the state. Social media, politics and the state: Protest, revolutions, riots, crime and policing in the age of Facebook, Twitter and YouTube, 3-38.
    Vitak, J., Zube, P., Smock, A., Carr, C., Ellison, N., & Lampe C. (2009). Poking people to Participate: Facebook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2008 Election. Proceeding of a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21-25. May 2009. Illinois: Chicago.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1092107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10921077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107701.pdf2024KbAdobe PDF20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