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8050812      Online Users : 83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傳播學院 > 廣告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29733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29733


    Title: 報紙廣告中之台灣庶民生活影像:1950~1999
    Authors: 李佳螢
    Contributors: 鄭自隆老師
    李佳螢
    Keywords: 台灣廣告史
    社會變遷
    庶民生活
    報紙廣告
    廣告與社會
    Date: 2005
    Issue Date: 2009-09-11 16:12:17 (UTC+8)
    Abstract: 本論之分析1950~1999年間的中國時報50年的「食」、「衣」、「住」、「行」、「樂」廣告,透過歷史研究法、文獻分析法等方法,瞭解廣告與當時社會背景脈絡的關係。

    本研究除了驗證「社會」藉由「媒體」影響「廣告」的單線行進模式,瞭解社會與廣告之間的關係是相互影響之外,也看出50年廣告,反映了台灣人民當時「食」、「衣」、「住」、「行」、「樂」各類別的生活樣貌。「食」:呈現出50年來庶民對於食品營養觀念的變化;「衣」:服裝成分的轉變,如由天然材質到加入化學纖維。個人對於服裝從要求整潔、美觀到必須呈現獨特風格;「住」:民眾對於家電產品的依賴程度日漸提高、而從房地產類廣告可以看到台灣經濟起飛的軌跡之外、也看到台北人面對日漸標高的房價,所產生的應對方法;「行」:看到私人自用車從早期的奢侈品、到成為家家戶戶的必備、近期自用轎車除了彰顯財富,更是表現生活品味風格的象徵;「樂」:呈現台灣女性對於保養以及化妝觀念的改變。

    關鍵詞:台灣廣告史、社會變遷、歷史研究法、廣告與社會
    Reference: 中文書目
    <中華 台哥大 遠傳 和信 電信四強股票值得你買進嗎?>。《e天下》2001年1月,
    中國時報五十年社慶系列專刊<世界在等著我們>,《中國時報》,2001年9月。
    中華民國台灣地區人力資源統計年報(1987)。台灣地區歷年人力資源調查重要結果。頁236。
    中華民國台灣地區進出口貿易統計(1975)。進口化品分類金額(類、項別)。No.70。頁38-48。
    中華民國統計提要。1954年。頁88-107。
    中華民國統計提要。1966年11、12月。頁32-93。
    <中日斷交對廣告界的影響>。《廣告時代》第四輯。1972年11月。頁4-5。
    王文科(1998)。《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頁274-277。
    王淑女等(2002)。《社會學的概念與特色》,台北:洪葉文化(原著:Landis Judson)

    王隆盛(1994)。<歷史研究法的探討>。《教育研究方法論文集-紀念蔡保田教授逝世三週年》。台北:台灣書店。頁15-20。
    王雅芬(2003)。報業整合行銷傳播的創新--以中國時報系為例。私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德馨(1971)。《廣告學》。台北:三民。
    台灣地區菸酒事業統計年報(1983)。頁1-9。
    交通部公路總局統計年報(1946年)。台灣省汽機車列管駕駛人數-按年別分。頁82
    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統計提要》。1976年10月。頁388-389。
    何昆泉(1977)。廣告設計。台北:正中。
    台灣省勞工統計報告,1964-1968年,第12-15次。頁16、頁53-54。
    江金華(2002)。台北市五分埔成衣市場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佐口七朗(1991)。設計概論,李新富等譯,台北:藝風堂。
    吳志炎(1989)成衣業發展策略研究報告,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院。
    吳麗芬(2003)。<借錢算是一種高尚的行為嗎?>,《人本基金會電子報》。
    呂思勉(1995)。《歷史研究方法》。台北:五南。頁3-5。
    李彪(1999)。媒體產業結構與報業策略管理—以中國時報集團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沈琬(2001)。在「近四十年台灣社會變遷與廣告發展關聯性之研究」,私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泡麵台灣人發明的。《自由時報》,2005年6月3日。
    周甘逢(1978)。歷史研究法,《教育研究》,第四期(1995年1月),頁79-94。
    姚佳君(2000)。經濟轉型中三重市成衣業發展與空間分佈,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星野克美,黃恆正(1988)。符號社會的消費。台北:遠流。
    紡拓會(2003)美國紡織與成衣業統計報告,紡拓會。
    荊溪人(1996)。<報業>,出自中國新聞學會編,中華民國新聞年鑑,台北:風雲論壇。
    國立成功大學(2001)。《世紀回眸,成功大學的歷史》。台南:成大。
    張依依(2004)《世紀老招牌》,台北,商周。
    張春興(2000)。認知心裡學。臺北:東華。
    張樹倫(1998)。<台灣地區五十年來的社會變遷>。《人文及社會科學教學通訊》Vol.9,2。頁37-51。
    張鏡予(1954),《社會安全制度》,台北:國際經濟研究社
    國立成功大學(2001),《世紀回眸:成功大學的歷史》,頁182。台南:成大。
    從借錢廣告談政府財政責任。工商時報,工商社論。2003年1月26日
    梁淳淳(2003)。全球化商品鏈中廠商競爭力調整之分析—以台灣成衣外銷製造業為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班論文。
    郭慧珍(1999)。漢族佛教僧伽服裝之研究,《中華佛學研究》,第三期(1999年3月),頁175-206
    陳孔立(1996)。台灣歷史綱要,台北:聯經。
    陳心田(2004)。組織生命週期各個階段的經營策略分析:台灣汽車整車製造公司的多個案研究。《管理學報》 vol.21,No.6,P759-776。
    陳芸芸等譯(2003)。特新大眾傳播理論。台北:韋伯文化。(原著:McQuail Denis)
    陳國祥(1998)。<台灣民營報紙的辦報與言論精神>,出自王洪鈞編,新聞理論的中國歷史觀。台北:遠流。
    曾寶璐(2003)。<借錢高尚?繳息手軟!>,《商業週刊》Vol. 793。
    黃光雄、簡茂發(1991)。《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院。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俊南(2001)。台灣加入WTO後對製造業廠商的衝擊影響調查分析。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裕富(1992)。臺灣的住宅政策:1945--1990。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研究所城鄉組博士論文。
    楊裕富(1999)。創意思境—視傳設計概論與方法。臺北:田園城市。
    楊鴻烈(1975)。《歷史研究法》。台北:華世。頁7。
    葉龍彥(1971)。《歷史意識與歷史哲學》。台北:榮文。
    賈馥茗、楊深坑主編(1988)。《教育研究法的探討與應用》。台北:師大書院。
    漆梅君(2000)。《廣告學》。台北:亞太。
    劉世安譯(2001)。歷史研究導論。台北:麥田。(原著:Michael Stanford)
    劉建順(1995)。《現代廣告概論》。台北:朝陽堂。
    潘邦順譯(1996)。《大眾傳播理論》。台北:世界新聞傳播學院出版中心。
    蔡文輝(1994)。《社會變遷》。台北:三民。
    鄭自隆(1999)。廣告與台灣社會:戰後50年的變遷。《廣告學研究》Vol.13 P.19~39.
    鄭貞銘(1994)。《新聞學與大眾傳播學》。台北:三民。頁14-15。
    鄭樑生(2002)。史學方法。台北:五南。
    龍冠海(1977),《社會學》,台北:三民。
    謝高橋(1982)。《社會學》。台北:巨流。
    瞿海原、章英華主編(1986)。《台灣社會與文化變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
    顏孝蓉(2003)。社會變遷與電視廣告、品牌行銷言記:以「歐香咖啡」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易熙譯(2000)。《服飾業美學》 台北:商鼎文化。(原著:Ann Marie Fiore &Patricia Ann Kim le)
    羅俐紋(2003)。台灣民主轉型(1980~2000)之研究-以Samuel P. Huington的理論作驗證。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顧力仁(1998,6月),「歷史法及其在圖書館學研究上的應用」,書府18/19,頁48
    英文書目
    Lauer, Robert H.(1983),Social psychology: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symbolic ieractionism。Englewood Cliffs, N.J.:Preice-Hall. 2nd ed.
    W. Wiersma (1991) ,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Boston :Allyn and Bacom
    McQuail ,D.(1983).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An Introduction. Beverly Hills,CA:Sage.
    網站資料
    CNS正字標記推廣宣導網站,連結網址http://www.cnsmark.org.tw/index.html,上網日期:95年5月16日。
    中國時報五十週年社慶專輯:「中國時報半世紀-從印刷機到伺服器」。網址:http://forums.chinatimes.com.tw/report/chinatimes50/50main.htm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站,取自網站:http://www.stat.gov.tw/mp.asp?mp=4
    中華民國直銷協會網站,http://www.dsa.org.tw/,上網日期:2006年6月22日
    三陽機車,取自網址http://www.sym.com.tw/chi/company/milestone.php
    行政院主計處網站,取自網站:http://www.stat.gov.tw/ct.
    休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會議資料,
    http://www.houstoncul.org/news4service/2002007.htm
    紡拓會 ,取自網站:http://ttf.textiles.org.tw/
    國家文化資料庫,取自網站:http://nrch.cca.gov.tw/ccahome/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取自網站http://210.69.121.34/zh-tw/opp/cases/matsushita.html。上網日期:2006年6月12日。
    衛生署網站,http://www.doh.gov.tw/statistic/index.htm。上網日期:2006年6月14日。
    東方企業家 2006年3月20日。http://magazine.sina.com.tw/cnglobalviews/200603/2006-03-20/22155857.shtml,上網日期2006年18日。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廣告研究所
    93452016
    9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452016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廣告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3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