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1210/142126 (78%)
Visitors : 48141962      Online Users : 52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301


    Title: 論契訶夫在社會、心理、精神層面下的瘋狂主題
    Authors: 張緒真
    Chang, Shiuh-Jen
    Contributors: 柯依蓮
    張緒真
    Chang, Shiuh-Jen
    Keywords: 正常/不正常
    精神錯亂
    自大狂
    虐待狂
    被虐狂
    瘋狂世界
    Date: 2005
    Issue Date: 2009-09-17 16:09:48 (UTC+8)
    Abstract: 「瘋狂」(⑵□□□□□□)是契訶夫(⑴.□.□□□□□)作品中時常出現的主題之ㄧ。但在過去的研究中,都僅就單篇或數篇作品討論,無法窺見此主題的全貌。因此本論文特地蒐集「六號病室」(□□□□□□ □ 6)、「套中人」(□□□□□□□ □ □□□□□□□)等十七篇相關作品,將其中的「瘋狂」主題做有系統的整理與分析,由此歸納出作者的道德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為了透徹瞭解契訶夫的作品,首先先從他對「正常」與「不正常」的定義出發,再結合契訶夫的價值系統與哲學觀,得出契訶夫對「瘋狂」獨特的解讀。另外,在契訶夫的「瘋狂」主題中,所討論的不僅是瘋狂的人,還包括了瘋狂的世界,以及兩者間的交互影響。最後得出一幅廣大的、悲哀的瘋狂圖像。
    Reference: □□□□□ ⑴.□. □□□□□□ □□□□□□□□ □□□□□□□□□ □ 18-□□ □□. □□.2, 4, 5, 7, 8, 10, 12-13, □.: □□□□□, 1977.
    □□ □□□□□□□ □□□□□
    1. ⑴□□□□□□□□ □.□. “□□□□□□□□□□□□□□□□ □□□□□□□ ⑴.□. □□□□□□”. □□□□□ □□□□□□□□□□ □ □□□□□, 2004, □□□ 63, □ 4, □. 3-11.
    2. ⑵□□□□□□□□ ⑷. «⑸□□□ □ □□□□□□□□» ⑴. □. □□□□□□. □.: □□□□□□□□□□□□□□ □□□□□□□□□□, 1976
    3. ⑵□□□□□□ □. “⑷□□□□□ □ □□□□□---□□□□□□□□ □□□□□□□□□□□□□ □□□□□□□□□”. □□□□□□□□□□□□ □□□□□□□□□, 1994, □ 11/12, □.29-34.
    4. ⑵□□□□□□□ □. ⑹. “□□□□□□□ □□□ □□□□□□□□□□? ”(□□□□□ □□□□□□□ □□□□□□□□□□□□□) □□□□□ □□□□□□□□□□ □ □□□□□, 2004, □□□ 63, □ 5, □. 31-39.
    5. ⑵□□□□ ⑷. ⑴. ⑴□□□□ □□□□□□□□ □□□□□ // ⑽□□□□□□ □□□□□□□ □□□□□□□□□□, ⑶□□□□□ □□□□□□□□, / □□□. □□□. □. □. □□□□□□□. □.: □□□□□□□□□□□, 1987.
    6. ⑵□□□□ ⑷. ⑴. □□□□□ □ □□□□□□□ □□□□□□□. □.□. □□□-□□ «□□□□□□□□□ □□□□□□□□», 1981.
    7. ⑶ □□□□ □□□□□□□□□□□□□ □□□□□□□□. □□□□□□□ □□□□□□. / □□□□. ⑸. □□□□□□□□□; □□□□□□.: ⑷. ⑵□□□□□□□□, □. □□□□□□□□, □. □□□□□□□□□, ⑶. □□□□□□□□. □.: □□□□□. □□□., 1987
    8. ⑷□□□□□□ ⑶. □. □□□ □□□□ □□□□□: □□□□□□□□□ □□□□□□□ □□□□□□□□□□ □□□□□□□□. ⑽□□□□□□□□□□□ ⑴□□□□□□□□□□□□ □□□□□□□□□□□□□□□ □□□□□□□□□□□□, 1999.
    9. ⑷□□□□□ □. ⑶. □□□□□□□□ □□□□□□□□□ □ 7-□□ □□. □.3. □.: □□□□□□□□□□□□□□ □□□□□□□□□□, 1966.
    10. ⑷□□□□□□□ □.□. “□□□□□□ □ □□□□□□□□□□ □ □□□□□□□□□□□□□ □□□□□□ □□□□□□”. □□□□□ □□□□□□□□□□ □ □□□□□, 2004, □□□ 63, □ 5, □. 19-23.
    11. ⑷□□□□□□□□ □. □. □□□□□□ 1880-1890-□. // ⑽□□□□□□ □□□□□□□ □□□□□□□□□□, □ □□□□□□□ □□□□□, □. 4 / □□□ □□□. □. ⑸. □□□□□□□□. □.: □□□□□, 1983
    12. ⑷□□□□□ □. □. □□□□□. □.: □□□□□□□ □□□□□□□, 1993.
    13. ⑷□□□□□ ⑽. ⑴. □□□□□ □□□□□□. □.: □□□□□□□□□□□□□□ □□□□□□□□□□, 1970
    14. ⑸□□□□□□□□ □. □. ⑽□□□□□□ □□□□□□□ □□□□□□□□□□ □1□ □□□□ / □□□. □□□. ⑶. ⑽. □□□□□□□□, □.⑽. □□□□□□□. □.:□□□□□□□ □□□□□, 2001.
    15. ⑹□□□ ⑴. ⑵. □□□□□□□□□□□□□□□□□. □□□□□□□□□□□□□.: ⑽□□□□□□□□ □□□□□ / ⑴. ⑵. ⑹□□□.-2-□ □□□., □□□□. □.:□□□□□□: □□□□□, 2003.
    16. ⑻□□□□□□ □. □. □□□□□□□□□□ □□□□□ □1□-□□□□□□ □□ □□□□□: □□ □□□□□□ □□□□□□□□□□□□ □□□□ // ⑽□□□□□□ □□□□□□□ □□□□□□□□□□ □1-□□ □□□□□ / □□□ □□□. ⑹. ⑽. ⑶□□□□□□□. □.: □□□□□, 1983
    17. ⑼□□□□□□□□ ⑵□□□□, □□□□□ □□□□□□ □ □□□ □□□□□□□ □□□□□□□□. □.: □⑽□ □□□□□□□□, 2001.
    18. ⑼□□□□□□□ ⑶. ⑷., ⑼□□□□□ ⑶. ⑷., □□□□□□□ ⑼. ⑽. □□□□□□ □□□□□□□□ □□□□□□□□□□. □□□□□□□□□ □□□□□□ :□□□□□□□ □□□□□□□. □.: □□□□□□: □□□□□, 2002.
    19. ⑵□□□□ ⑼□□□□□, □□□□□: □□□□□□□□□□□□ □□□□□□□□□. □□□-□□□□: ⑽□□□□□□□□□□□ □□□□□ □□□□□□, 1954.
    20. □□□□□□ ⑶. ⑵. □□□□□□□□□□□□ □□□□□ □□□□□□. □.: ⑽□□-□□ □⑷□, 1989.
    21. □□□□□□□□□□□ ⑶. ⑴. □□□□□□□□□□ 80-90-□ □□□□□ // ⑽□□□□□□ □□□□□□□ □□□□□□□□□□ □1□ □□□□: ⑶□□□□□ □□□□□□□□ / □□□ □□□. □. □. □□□□□□□. □.: □□□□□□□□□□□, 1987
    22. □□□□□□□□□ ⑹.⑶. “□□□□□□ “mania grandiosa” □ □□□□□□□□□□ ⑴.□. □□□□□□”. □□□□□□□□□□□□ □□□□□□-□□□□□□□□□□□□ □□□□□□□□□□□ «□□□□□□□ □□□□□□□□□ □ □□□□□□□□ □□□□□□□□□□□□ □□□□□□□□ □□□□□» □□□□□□□□□ □□□□□□□□ □□□□□ □ □□□□□□□□□□ □□□□□□□□□□ □□□□□□□□□□□, 2005
    23. □□□□□□ ⑶. □. □□□□□□□ □ □□□□□. □.: □□□□□□□□□ □□□□□□□□, 1975
    24. □□□□□□□ ⑶.□., □□□□□□□□. “ □.□. □□□□□□□ □ ⑴.□. □□□□□”. □□□□□□□ □□□□□□□□□□, 2000, □ 1, □. 268-269.
    25. □□□□□□ ⑶. □. □□□□□□□□□□□□□□ □□□ ⑴. □. □□□□□□. □.: ⑽□□-□□ □□□□. □□-□□, 1982
    26. □□□□□□□□ □. ⑸. ⑶□□□□□□□ // ⑽□□□□□□ □□□□□□□ □□□□□□□□□□, □ □□□□□□□ □□□□□, □. 4 / □□□ □□□. □. ⑸. □□□□□□□□□. □.: □□□□□
    27. □□□□□□□ ⑶. ⑶. □□□□□□ □□ □□□□□□□ □□□□□□□□□□, □.: ⑽□□□□□□□□□□□ □□□□□□□□□□□ ⑷□□□□□, 2001
    28. ⑴. □. □□□□□□□□□□, ⑴. □. □□□□□ □ □□□□□□□□□□□□ □□□□□□□ □1□-□□ □□. / □□□□□□.: □□□□□□□□ ⑴. ⑴., □□□□□□□□ ⑽.⑴. □ □□. □.: Intrada, 2003
    29. □□□□□□□□ ⑼. □. ⑴. □. □□□□□. □.: ⑷□□□□□□□□□□□□□□ □□□□□□□□□□□□ □□□□□□□□□□□□□□ □□□□□□□□□□, 1960
    30. □□□□□□□□ □. □ □□□□□□□ □□□□□□. □.: □□□□□□□□, 2001.
    31. □□□□□□□□□□□ □ □□□□□□ / ⑶□□□□. □□., □□□□. ⑶. ⑵. □□□□□□□□. □.: □□□□□-□□□□□, 1996.
    32. □□□□□□□ ⑹.□. □□□□□□□ □□□□□□□□□□ □□□□□□ □□□□□□□□ □1□ □□□□: □□□□□□□ □□□□□□□. □□⑵., □□□□□□: □⑴⑷⑴:□□□□□, 2004.
    33. □□□□□□□ □□□□□□□□□□ □1□-□□ □□□□□: ⑶ 2 □. □. 1 / □□□□. □ □□□□. □□□. ⑵. □. ⑵□□□□□, □. □. ⑷□□□□□□□. □.: ⑽□□-□□ □□□□. □□-□□, 2002
    34. □□□□□□□□ ⑴.⑸. “□ □□□□□□□ □□□□□ □ □□□□□□”. □□□□□ □□□□□□□□□□ □ □□□□□, 2004, □□□ 63, □ 5, □. 24-30.
    35. □□□□□□□□ □.□. “□ □□□□□□□□□□□□□ □□□□□□□□□□ □□□□□□□□□□□□□”. □□□□□□□ □□□□□□□□□□, 2001, □4, □. 16-31.
    36. ⑽□□□□ □□□□□. “□□□□□□□□□ □□□□□□□□ □ □□□□□□□□□ □□□□□”. □□□□□□□□□□□□ □□□□□□□□□, 1994, □ 11/12, □. 3-6.
    37. □□□□□ ⑽.□.. “⑴□□□□□□ □□□□□□□: □□□□□□ □□ □□□□”. □□□□□ □□□□□□□□□□ □ □□□□□, 2004, □□□ 63, □ 5, □. 16-18.
    38. □□□□□□□ ⑹. □□□□□□□ □□□□□□□□□□□: □□□□□ □ □□□□□ 1880 – □□□□□□ 1890-□ □□□□□. □.: □□□□□□□□. □□□. □□□□□□□. □□-□, 2002
    39. □□□□□□□□ ⑶. □. (1,2). □□□□□ □. □.(3) □□□□□□□□□□□□ □□□□□ 80-□-□□□□□□ 90-□ □□□□□. □□□□□□□□□□□□□□ □□□□□□□ □□□□□ □□□□□□□□□□□□□ □□□□□□□□ // ⑽□□□□□□ □□□□□□□ □□□□□□□□□□ □1-□□ □□□□□ / □□□ □□□. ⑹. ⑽. ⑶□□□□□□□.- □.: □□□□□, 1983
    40. □□□□□□ ⑴.□. □□□□□ □ □□□ □□□□□. □.: ⑷□□□□□, 2003.
    41. □□□□□ ⑴.□. □□□□□□ □□□□□□□□ □□□□□ □ 12-□□ □□. □.1, 3, 4, 5, 6, 7, 8, 10, 11. □.: □□□□□, 1977.
    42. ⑴. □. □⑹□□⑶: PRO ET CONTRA / □□□□., □□□□□□□., □□□□□ □□□□□□□□ ⑽. □. □□□□□; □□□□□□□., □□□□□□. ⑴. ⑸. □□□□□□□□□. □□□.: □□⑷⑽, 2002.
    43. □□□□□ □ □□□ □□□□□ / □□□ □□□. □.⑸. □□□□□□□□□, ⑼.□. □□□□□□□□□, □.⑵. □□□□□□□□. □.: □□□□□, 1977.
    44. □□□□□□□ ⑴.□. □□□ □□□□□□, ⑶□□□□□□□□□□□□ □ □□□□□□□□□□□. □.: □□□□□□□□□ □□□□□□□□, 1986.
    45. □□□□□□□□□ □.⑽. □ □□□□□□. □.: □□□□□□□□□□□□□□ □□□□□□□□□□, 1967.
    □□ □□□□□□□□□□ □□□□□
    46. Chekhov then and now: the reception of Chekhov in world culture/ edited by J. Douglas Clayton, New York: Peterlang, 1997.
    47. De Maegd-Soep, Carolina, Chekhov and Women: Women in the Life and Work of Chekhov, USA: Slavica Publishers Inc, 1987.
    48. De Sherbinin, Julie W., Chekhov and Russian Religious Culture: the Poetics of the Marian Paradigm, USA: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97.
    49. Elton, Oliver ,Essays & Addresses, London: Edward Arnold & co., 1939
    50. Gorky, Maxim, Reminiscences of Tolstoy, Chekhov & Andreyev. New York: The Viking Press, 1966.
    51. Johnson, Ronald L., Anton Chekhov: a study of the short fiction, New York: Twayne, 1993.
    52. Magarshack, David, Chekhov: a life, New York: Grove Press, 1952.
    53. Manheim, Michael, Vital Contradictions: Characterization in the plays of Ibsen, Strindberg, Chekhov and O’Neill, P.I.E.- Peter Lang, 2002.
    54. Pritchett, V.S., Chekhov: a spirit set free,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 1988.
    55. Troyat, Henri (translated from the Franch by Michael Henry Heim), Chekhov, New York: E.P. Dutton, 1986.
    □□ □□□□□□□□□ □□□□□
    56. 王士林,〈清醒的狂人,病態的斗士——從《第六病室》、《狂人日記》看契訶夫与魯迅的創作〉。《重慶三峽學院學報》,1994年第4期,頁30-34。
    57. 王兆徽著,《俄國文學論集》,台北:皇冠,1979。
    58. 王雨海、張培勇,〈論契訶夫小說中的變異心裡〉。《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年第1期,頁89-92。
    59. 王海,〈百年前的知音------契訶夫〉。《外國文學》,1995年第5期,頁74-79。
    60. 任光宣,張建華,余一中著,《俄羅斯文學史》,北京:北京大學,2003。
    61. 肖支群,〈契訶夫筆下的女性世界〉。《俄羅斯文藝》,1996年第6期,頁44-46。
    62. 辛格雷著(Ronald Hingley),范文譯,《契訶夫傳》,台北:長榮書局,1975。
    63. 李辰民,〈契訶夫小說的現代意識〉。《外國文學評論》,1995年第1期,頁87-95。
    64. 李辰民,〈80-90年代俄羅斯的”契訶夫學” 〉。《俄羅斯文藝》,1997年第2期,頁59-62。
    65. 李辰民,〈契訶夫與醫學〉。《外國文學評論》,1999年第2期,頁45-50。
    66. 李嘉寶,〈談契訶夫作品中的”厭倦”人物〉,2000年第2期,頁35-41。
    67. 李嘉寶,〈契訶夫和他筆下的”狂人們”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報),2002年第4期,頁130-133。
    68. 李廣宏,〈契訶夫 «第六病室»中的權力話語〉,《廣西社會科學》,2004年第8期,頁114-116。
    69. 李邁先著,《俄國史上卷》,台北:正中,1995。
    70. 吳惠敏,〈弱者、覺醒者、行動者------契訶夫小說婦女形象三部曲〉。《外國文學研究》,1997年第1期,頁26-30。
    71. 吳靜萍,〈試論契訶夫小說的藝術特色〉。《外國文學研究》,1994年第3期,頁18-21。
    72. 姚海著,《俄羅斯文化之路》,台北:淑馨,1995。
    73. 契訶夫著,汝龍譯,《契訶夫論文學》,安徽:安徽文藝,1997。
    74. 馬文敏、甄潔、楊玉潔,〈契訶夫短篇小說的藝術特色〉。《寶雞文理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3期,頁60-65。
    75. 馬克斯洛寧著(Marc Slonim),湯新楣譯,《現代俄國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2001。
    76. 席亞斌,〈契訶夫:從故事體到象徵〉。《國外文學》,1998年第1期,頁95-101
    77. 徐祖武編,《契訶夫研究》,河南:河南大學,1986。
    78. 唐諾著,《讀者時代》,台北:時報,2003。
    79. 孫維新,〈他在變態中死去──契訶夫《小公務員之死》變態心理分析〉。《俄羅斯文藝》,1995年,第1期,頁76,35。
    80. 郭長興,〈短而小的藝術------簡論契訶夫短篇小說的創作〉,《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6期,頁58-60。
    81. 曾恬,〈契訶夫短篇小說的藝術技巧探索〉。《俄羅斯文藝》,1996年第3期,頁48-51。
    82. 程東葵,〈論契訶夫的小說藝術〉。《錦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3期,頁25-28。
    83. 童道明著,《我愛這片天空---契訶夫評傳》,北京:中國文聯,2004。
    84. 趙任飛,〈契訶夫和他的”套中人” 〉。《沉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5卷第2期,頁9-11。
    85. 歐茵西著,《新編俄國文學史》,台北:書林,1999。
    86. 歐翔英,〈契訶夫小說的抒情特色〉。《渝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4期,頁28-30。
    87. 瞿雅麗,〈契訶夫小說的意蘊美〉。《寶雞文理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4期,頁48-53。
    88. 譚林編著,《俄羅斯文學史下冊》,長春:吉林大學,2002。
    □□ □□□□□□ □□□□□
    89. Čechov Anton P. – Philosophie und Religion in Leben und Werk (□□□□□□□□□ □□□□□□□□□□□□□ □□□□□□□□□□ □□□□□□□□□□. ⑵□□□□-□□□□□□, 20-24 □□□□□□□, 1994 □.). Műchen: VERLAG OTTO SAGNER, 1997.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俄國語文研究所
    92554001
    9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554001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斯拉夫語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4001201.pdf134KbAdobe PDF21094View/Open
    54001202.pdf167KbAdobe PDF2886View/Open
    54001203.pdf157KbAdobe PDF2945View/Open
    54001204.pdf151KbAdobe PDF21925View/Open
    54001205.pdf371KbAdobe PDF212431View/Open
    54001206.pdf438KbAdobe PDF24614View/Open
    54001207.pdf393KbAdobe PDF25119View/Open
    54001208.pdf132KbAdobe PDF21200View/Open
    54001209.pdf288KbAdobe PDF21555View/Open
    54001210.pdf233KbAdobe PDF2126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