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1321/142230 (78%)
造访人次 : 48417886      在线人数 : 46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788


    题名: 中共大國外交與夥伴關係之研究
    On the PRC`S Leading-power Policy and “Partner Relationships”
    作者: 王世明
    贡献者: 李明
    王世明
    关键词: 大國外交
    夥伴關係
    日期: 2003
    上传时间: 2009-09-19 15:16:30 (UTC+8)
    摘要: 冷戰結束後,中共藉由「和平與發展」的國際社會主流趨勢與脈動,以驟升的綜合國力崛起於國際舞台,且自詡為「一超多強」國際格局中的一極
    ,尤在國家利益主導下,發展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因此「十五大」政治報告即強調,後冷戰時期的國際體系正面臨「大國關係深刻調」,遂運用元首出訪、經貿交流等外交作為,與美、英、法、德、俄、日及歐盟等主要大國或國家集團,建立傳統外交以外之各種友好關係,再舉辦政治
    、經濟等具全球性議題的活動,表示對國際社會善盡義務,藉以型塑為體系中負責任大國之形象,另在「十六大」的政治報告中,更將「大國外交
    」列為對外關係的首要主張。
    中共遂行「大國外交」期間,結合韜光養晦姿態逐步融入國際體系,積極從事經濟建設,倡議「新安全觀」,主張「不對抗、不結盟、不針對三者
    」,以期與主要大國建構平等、協作、互信、互利的夥伴關係,以創造其和平崛起的國際環境。
    目前與中共建立夥伴關係的國家計有廿二國,世界主要大國中與俄羅斯的戰略性協作夥伴關係,在政治、經濟、軍事上最為密切;與英國、法國、歐盟,係以經濟利益為著眼,在二○○四年進而由全面夥伴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另與德國則成為具有全球責任的夥伴關係,與日本基於歷史因素、區域安全及經濟利益,仍維持友好合作夥伴關係,與美國在建立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之後,雙方因「九一一事件」後,各自主張反霸與反恐,以建構單極體系或多極體系,而形成圍堵與遏制之對峙狀態。
    中共一向堅持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執行方針上,現行的「大國外交」已由冷戰後初期的外交策略性手段,演變為後後冷戰時代的主要目的,起而代之與各大國建立「夥伴關係」,則成為外交策略的工具,並衍生為營造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國際多極化體系的布局,惟對本區域及台海安全,形成另類形式的圍堵。
    參考文獻: 一、中文專書
    《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中共年報1987》。民國76年版。
    《中國大陸研究手冊》,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91年版。
    《中國共產黨大辭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年版。
    《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學習讀本》。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辭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版。
    丁永康,《中共的國際新秩序:理論發展與實踐》。台北:政治大學東亞所,民國90年5月。
    尹慶耀,《中共的統戰外交》。台北:幼獅文化圖書公司,民國74年三版。
    孔令晟,《大戰略通論:理論體系和實際作為》。台北:好聯出版社,民國84年版。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王傑主編,《國際機制論》。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版。
    王逸舟,《全球政治與中國外交-探尋新的視角與解釋》。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版。
    王逸舟,《國家利益再思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版。
    王逸舟著,《國際政治析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86年初版。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編譯,Fred I. Greenstein、Nelson W. Polsby主編,《國際政治學》(International Politics)。台北:幼獅文化圖書公司,民國79年4版。
    任曉等譯,Larsen, S. U主編,《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Theory and methods in the sciences)。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朱寧譯,Barry Buzan、Ole Waever、Jaap De Wilede著,《新安全論》(Security 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sis)。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江振昌主編,《國際新秩序的探索與中共》。台北:政大國關中心,民國82年版。
    何小冬、蓋玉雲譯,約瑟夫.奈著,《美國定能領導世界嗎》。北京:軍事譯文出版社,1992年版。
    何宏儒譯,John W. Mason著,《冷戰》(The Cold War:1945-1991)。台北:麥田出版公司,2001年版。
    余起芬,《國際戰略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
    李五一等著,《大國關係與未來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02年版。
    李少軍,《世紀之交大國關係的特點,21世紀:世界格局與大國關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李文志,《後冷戰時代美國的亞太戰略-從扇形戰略到新太平洋共同體》。台北:憬藝出版社,民86年初版。
    李本京主編,《美國外交政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6年初版。
    李正中,《國際政治學:世界政治發展與變遷(上冊)》。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1年初版。
    李其泰,《國際政治》。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國52年初版。
    李威儀譯,毛思迪(Steven W. Mosher)著,《中國新霸權》。台北:立緒文化公司,民國90年版。
    李偉成、譚溯澄譯,K. J. Holsti著,《國際政治分析架構》(International Policy,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台北:幼獅文化公司,民國85年版。
    李景治、羅天虹等著,《國際戰略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李登科等著,《國際政治》。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85年8月初版。
    李萬來,《法國外交政策結構》。台北:台灣新生報出版部,民國80年初版。
    李寶俊《從戰略夥伴關係的建立看中國外交理念的變化》。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邢福泉,《新國際關係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民國73年版。
    周恩來,《周恩來選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頁321。
    林軍,《俄羅斯外交史稿》。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版。
    林添貴譯,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大棋盤》。台北:立緒文化公司,民國87年版。
    阿爾溫.托夫勒,《權力轉移》(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頁30、361-362;
    俞正梁等著,《大國戰略研究:未來世界的美、俄、日、歐(盟)和中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版。
    洪兵,《國家利益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胡祖慶譯,Kenneth N. Waltz著,《國際政治體系理論解析》(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7年1月初版。
    胡祖慶譯,Robert L. Pfalezgraff Jr. & James E. Dougherty著,《國際關係導讀》 (
    Contending 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82年版。
    胡鞍鋼,《挑戰中國》。台北:新新聞出版社,1995年版。
    倪世雄,《當代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唐家璇,<中國跨世紀外交的光輝歷程>。《國際形勢年鑑2003》,2003年初版。
    孫恪勤、崔洪建主編,《遏制中國:神話與現實》。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1996年版。
    徐之先,《中日關係三十年》。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版。
    時殷弘,《國際政治-理論探究、歷史概論、戰略思考》。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
    紐先鍾譯,John M. Collins著,《大戰略》。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國64年初版。
    高□主編,《2020大國戰略》。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國立編譯館大學用書編審委員會主編,《西洋政治思想史》。台北:國立編譯館,1987年臺二版。
    國防大學訓練部組編,《鄧小平理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Richard J. Ellings and Aaron L. Friedberg編著,《2001-02戰略亞洲:權力與目的》。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91年版。
    張自學譯,Hans J. Morgenthau著,《國際政治》(Politics among Nations, Fourth Edition , 1966)。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77年6版。
    張亞中、孫國祥,《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台北:揚智文化公司,2000年初版。
    張保民譯,Inis L. Claude, Jr.著,《權力與國際關係》(Power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台北:幼獅文化圖書公司,民國75年再版。
    張春柏等譯,Paul Kennedy著,《霸權興衰史》。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90年版。
    張登及,《冷戰後中共「大國外交」之研究》。台北:政大東亞所,民國91年7月版。
    張蘊領主編,《夥伴還是對手—調整中的中美日俄關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梁守德、洪銀嫻,《國際政治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梁守德、劉文祥,《鄧小平的國際政治理論》。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陳一新,《戰略模糊中的美中臺新圖像》。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3年版。
    陳一新,《斷交後的中美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84年2版。
    陳子明、王軍濤主編,《解除終中國危機》。香港:明鏡出版社,1996年版。
    陳舟,《美國的安全戰略與東亞》。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版。
    陳啟懋,《中共對外關係》。台北:吉紅資訊公司,民國89年版。
    陳潔華,《廿一世紀中國外交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版。
    彭光謙等編,《鄧小平戰略文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4年版。
    鈕先鐘,《戰略思想與歷史教訓》。台北:軍事譯粹社,民國68年版。
    黃碩鳳,《綜合國力新論:兼論新中國綜合國力》。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黃碩鳳,《綜合國力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
    楚樹龍、耿秦主編,《世界、美國和中國-新世紀國際關係和國際戰略理論探索》。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初版。
    楊開煌、魏艾著,《中國大陸問題研究》。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國88年版。
    萬建偉主編,《世界外交知識詞典》,浙江:杭州出版社,2001年版。
    葉自成,《中國大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熊云,《面向21世紀的國家發展戰略》。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年版。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1975至1982)》。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版。
    魯維廉,《中共「新安全觀」與「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民90年。
    錢其琛,《外交十記》。北京:世界知識出版,2003年版。
    錢剛鐔,《中共外交政策與策略》。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國72年版。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羅浩,《國際政治與國際組織》。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民國88年版。
    關中,《國際關係理論簡介》。台北:民主文教基金會,民國81年版。
    顧德欣,《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二、中文期刊
    <中共文攻武嚇暨兩岸關係發展>。《1997年中共年報》,1997年版,頁2-1~2-12。
    <中共倡議新國際關係安全觀>。《2002中共年報》2000年版,頁5-10。
    <五十年來中共外交政策的演變>。《2000年中共年報》2000年6月,頁101-117。
    <跨世紀中共大國外交的回顧與展望>。《2001年中共年報》下冊,民國90年初版,頁6-15。
    丁永康,<九0年代澳洲基廷政府與霍華德政府對國家利益觀點之比較分析>。《問題與研究》民國87年7月第37卷第7期,頁69。 65-67。
    丁奎松,<亞太大國關係對地區安全合作的影響>。《現代國際關係》2001年1-2期,頁88。
    于有慧,<中共的大國外交〉。《中國大陸研究》民國88年3月第42卷3期。
    于有慧,<中共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持續與轉變>。《中國大陸研究》民國88年6月第42卷第6期,頁13。
    于有慧,<中共外交政策走向與選擇〉。《問題與研究》民國93年1、2月第43卷1期,,頁105-121。
    王在邦,<世界領導者地位交替的歷史反思>。《戰略與管理》1995年第1 3期,頁1-5。
    王定士,<俄羅斯政經危機與新內閣動向評析>。《新聞深度分析簡訊》,民國87年第57期。
    王毅,<和平合作共創未來:寫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25週年>。《求是》2003年第16期,頁20。
    史軒楚,<走進世博會>,《求是》2002年第7期總332期。
    石齊平,<全球化與中國 中國與全球化〉。《商業週刊》2003年第840期,頁12。
    朱馬杰,<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中的文化因素>。《中國評論》2000年8月8月號,頁65。
    朱維瑜主編,《1999年年鑑》。民國87年初版,頁839-840。
    朱蓓蕾,<全球化與中共安全觀:轉變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民國92年第46卷第6期,頁85-86。
    呂家書,<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評析-兼論我國的外交應採取的策略>。《科學社會主義》2000年第3期,頁36。
    李明,《中共國家安全設想及其對發展中國加外交》。台北:政大「國家安全之在思考」學術研討會,民國93年6月25日),頁6。
    李登科,<冷戰後中共大國外交策略之研究>。《政大外交所國際關系學報》第15期,頁33-68。
    李寶俊,<冷戰後中國外交新戰略與中西關係的走向>。《邁向21世紀的中國外交》香港:天地圖書公司。
    周煦,<新世紀的中美關係>。《國際關係學報》民89年12月,頁71。
    岳健勇、陳漫,<論人民幣匯率政策調整的可行性>。《戰略與管理》,1999年第1期,頁11。
    邱坤玄,<結構現實主義與中共大國外交格局>。《東亞季刊》第30卷第3期,頁27-29。
    金熙德,<日本政治大國戰略的背景、理念與論爭>。《東北亞學刊》2001年第1期。
    金熙德,<冷戰後日本對外戰略論爭>,《世界經濟與政治》2001年第11期。
    姜毅,<俄羅斯的國際地位與外交政策選擇>,《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3期。
    郇慶治、王珂,<全面合作夥伴關係:從比較的觀點看>。《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5月,頁53-57。
    倪峰,<霸權穩定模式與東亞地區政治安全秩序>。《當代亞太》2002年7月,頁10-17。
    唐世平,<再論中國的大戰略>,《戰略與管理》2001年第4期(北京:中國戰略與管理協會),頁29-37。
    唐世平、曹筱陽,<尋求中美日相互安全的基點>。《戰略與管理》2002年第1期,頁99。
    唐永聖、劉靜波、張志忠,<國家利益的分析與實現>。《戰略與管理》1996年,頁70-80。
    唐家璇,<在鄧小平外交思想指引下勝利前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交工作回顧>。《求是》1998年第20期,頁33-34。
    唐家璇,<國際地位空前提高>。《瞭望》2002年第44期,頁37。
    孫壯志,<淺析21世紀中亞地區的安全格局>,《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3期。
    時殷弘,<中日接近與外交革命>,《戰略與管理》2003年第2期總第57期,頁73-74。
    時殷弘,<國際政治的世紀規律及其對中國的啟示>。《戰略與管理》1995年第5期,頁1-3。
    時殷弘、宋德興,<21世紀前期中國國際態度、外交哲學和根本利益戰略思考>,《戰略與管理》2001年第1期,頁10-19。
    郝雨凡、張燕東,<限制性接觸—美國新政府對華政策透視>。《戰略與管理》2001年第4期,頁41。
    高強,<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協作的新安全觀>,《求是》雜誌2003年第12期(總361期)。
    張文木,<中國國家安全哲學>,《戰略與管理》。2000年第1期,頁24-32。
    張文木,<科索沃戰爭與中國新世紀安全戰略>。《戰略與管理》1999年第3 期,頁3。
    張建新,<從布希主義到新帝國主義>。《當代亞太》2003年6月,頁15-20。
    張雅君,<「十六大」後的中共外交:相互依賴深化下的利益、挑戰與政策取向>。《中國大陸研究》民國92年第46卷第2期,頁6-9。
    張雅君,<中共與俄羅斯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的基礎、阻力與動力>。《中國大陸研究》民國89年第43卷第3期,頁3。
    張睿壯,<重估中國外交所處之國際環境—和平與發展並非當代世界主題>,《戰略與管理》2001年第1期,頁20至30。
    許志新,<俄羅斯對外政策的教訓>。《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2期。
    許志新,<普利馬可夫多極化外交評析>,《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1期。
    許志嘉,<後鄧小平時期中共外交政策的持續與轉變>,《國際關係學報》第15期,頁121-150。
    郭楊,<博鰲亞洲論壇>,《求是》2002第9期年總334期。
    郭學堂,<國際政治週期性規律中的新問題和新思路>。《戰略與管理》1997年第1期,頁26-31。
    陳永康、翟文中,<美國中共戰略夥伴關係對我國國防安全的影響>。《問題與研究》民國87年第37卷第2期,頁8。
    陳岳,<冷戰後中國國際地位的確定與認知>。李警治主編,《世紀知交的中國世界:國際政治論文集》,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頁158-160。
    陳訓明,<阿列克謝耶夫及其歐亞主義國家思想>,《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1期。
    陳頎,<小布希政府的中國政策與兩岸關係>。《共黨問題與研究》民國90年第27卷第9期,頁97。
    陸建人,<東盟的新安全觀>。《當代亞太》1999年第8卷第9期(總第57期)。
    喻希來、吳紫辰,<世界新秩序與新興大國的歷史抉擇>。《戰略與管理》,1998年第1期,頁1-12。
    程廣中,<瀕海強國參與國際政治的世紀性規律>。《戰略與管理》1999年,頁61-63。
    楚樹龍,<中國的國家利益、國家力量和國家戰略>。《戰略與管理》1999年第4期,頁13-18。
    楊成,<國際秩序的三大選擇與國際制度理論-在霸權和均勢之後>。《社會科學》,2002年9月,頁30-34。
    楊錚,〈世界政治近程的週期性規律與中國的機遇〉。《戰略與管理》1995年第13期,頁6-10。
    萬仞,<戰略與外交>。《國防雜誌》民國87年第14卷第3期,頁16-18。
    董立文,<中共的全球戰略與「中國威脅論」>。《中國大陸研究》第39卷第9期,頁2827-46。
    趙曉春,<論冷戰後國家利益的新變化>。《國際關係學院學報》1995年1月,頁1-7。
    劉文秀,<中國—歐盟「全面夥伴關係」的內涵與定位>。山東大學學報2002年2月,頁68-73。
    劉永江,<國際關係夥伴極其面臨的挑戰>。《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第4期,頁2-3。
    劉江,<布希政府對華政策的脈絡與走向>,《瞭望》2001年30期總第911期,頁54-55。
    劉宗坤,<自衛權與主權—軍事打擊恐怖主義活動的法理基礎>。《戰略與管理》2002年第1期,頁47-51。
    劉飛濤,<論普京外交思維的內在取向>。《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1期。
    劉靖華,<霸權的興衰與及其理論啟示>。《戰略與管理》1999年,頁49-59。
    魯競,<江澤民主政後中共外交走向分析>。《中共研究》1996年第30卷第3 期(總351期),頁26-27。
    閻學通,<21世紀中國崛起的國際安全環境>。《北京國防大學學報》1998年1月,頁37。
    閻學通,<中國崛起的可能選擇>,《戰略與管理》1995年第13期,頁11。
    戴超武,<國家利益概念的變化及其對國家安全和外交決策的影響>。《世界經濟與政治》2000年第12期,頁11至16。
    韓旭東、陳宏,<從鮑威爾首訪亞太看:布希政府的意圖何在>,《瞭望》2001年第33期總第914期,頁58。
    三、中文報紙
    中央日報。
    中國時報。
    聯合報。
    四、網頁
    人民網 http://www.peopledaily.com.cn
    中共中央組織部 http://www.zgdjyj.com
    中共外交部 http://www.fmprc.gov.cn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http://www.china.org.cn
    中國社會科學院 http://www.cass.net.cn
    中國國際戰略研究網 http://www.chinaiiss.org
    中國經濟時報 http://www.cet.com.cn
    中華歐亞基金會 http://www.eurasian.org.tw
    日本國駐華大使館 http://w ww.cn.emb-japan.go.jp。
    世界新聞網(CNN) http://cnn.icxo.com
    亞洲新聞網 http://www.cna.tv
    美國國家信息局 http://www.usinfo.org
    美國駐華大使館 http://www.use.mbassy-china.org.cn
    華盛頓觀察 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
    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
    解放軍報網絡版 http://www.pladaily.com.cn
    遠景拾穗 http://www.future-china.org
    德國駐中共大使館 http://www.deutschebotschaft-china.org
    歐洲委員會駐華代表團 http://www.delchn.cec.eu.int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90921013
    9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0921013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92101301.pdf41KbAdobe PDF21591检视/开启
    92101302.pdf69KbAdobe PDF21664检视/开启
    92101303.pdf89KbAdobe PDF21645检视/开启
    92101304.pdf311KbAdobe PDF22802检视/开启
    92101305.pdf387KbAdobe PDF23835检视/开启
    92101306.pdf310KbAdobe PDF24490检视/开启
    92101307.pdf380KbAdobe PDF22869检视/开启
    92101308.pdf144KbAdobe PDF21855检视/开启
    92101309.pdf125KbAdobe PDF21796检视/开启
    92101310.pdf167KbAdobe PDF21657检视/开启
    92101311.pdf109KbAdobe PDF21588检视/开启
    92101312.pdf171KbAdobe PDF21644检视/开启
    92101313.pdf112KbAdobe PDF21485检视/开启
    92101314.pdf141KbAdobe PDF21938检视/开启
    92101315.pdf209KbAdobe PDF22056检视/开启
    92101316.pdf109KbAdobe PDF21752检视/开启
    92101317.pdf163KbAdobe PDF22172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