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7932524      Online Users : 146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811


    Title: 兩岸軍隊政治教育之比較研究
    Authors: 陳興國
    CHEN,HSING-KUO
    Contributors: 高永光
    陳興國
    CHEN,HSING-KUO
    Keywords: 政工制度
    政戰制度
    政治作戰
    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
    高技術戰爭
    Date: 2003
    Issue Date: 2009-09-19 15:13:41 (UTC+8)
    Abstract: 國軍政戰制度自一九二四年「黃埔建軍」以來,即與國軍戰力之強弱息息相關,亦與國脈民命之興衰密不可分。蔣中正在「剿匪成敗與國家存亡」一書中指出:要剿滅赤匪必須用「三分軍事,七分政治」,足見政治作戰在戰爭領域中所佔的份量。
    國軍政戰制度與共軍政工制度,雖均源自蘇聯的紅軍制度,然走的却是不同的路線。由於兩岸的長期隔離,復以中共始終未放棄以武力犯台的企圖,致使兩岸仍處於軍事對峙的態勢。基於政治作戰與軍事作戰所處地位的不可替代性,而政治教育又為政治作戰中思想戰最關鍵的議題,故對兩岸軍隊之政治教育從事比較研究,確有其學術與實用價值。
    孫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共軍在面對改革
    開放及高技術戰爭的同時,軍隊仍不斷強化政治工作,精進思想政治教育,以達其武力犯台,統一「中國」的意志。故本論文係以文獻分析法及比較法,運用兩岸現有的官方文獻
    ,學者專家著作,及兩岸軍隊面對內外社會環境的因應,以分析、比較兩岸軍隊政治教育制度的演變,進而比較雙方政治教育目標、內容及其特點與弱點,期師敵之長,去己之短,達到克敵制勝之目的。
    以史為鏡,可知興替。兩岸軍隊政戰(工)制度,雖同根同源,惟事實證明,誰強化政戰(工)制度,誰就能落實政治教育;誰能落實政治教育,誰就能厚植精神戰力,獲致戰爭最後勝利。蓋「人」乃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而主導人類行為者乃思想意念,故軍人能否效忠國家,戰勝敵人,端賴平日的政治教育。
    五十多年來,中華民國之所以能屹立於世界,與中國大陸相抗衡、匹敵,主要的是靠政治教育所累積的無形力量。經訪談國軍政治教育主事者,及各階層負責政治教育之主管結果,均一致肯定政治教育對國軍、對國家的貢獻,而一般基層政戰幹部咸認莒光日政治教育有不被重視的感覺。因此
    ,面對積極加強政治教育的共軍,國軍尤應持續強化政戰制度功能,精進政治教育效果,以為因應;切莫僅重視軍事訓練,而忽視政治教育;僅專注於武器裝備的更新,而忽略了精神戰力的蓄養。
    本論文研究範圍,係以兩岸軍隊面臨重大內外社會環境變遷的挑戰為指標,即以兩岸在國內或國際上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做為論述的重點,其餘演變過程,僅做概略性背景說明。另筆者因受個人身份限制,暫時無法前往中國大陸蒐集資料,及實施訪談,故對共軍政治教育部分,僅止於國內外文獻資料的分析,猶待爾後繼續研究,深入探討。
    Reference: 壹、 中文部分
    一、專書:
    (一)台灣出版:
    丁樹範主編,胡錦濤時代的挑戰,台北:新新聞文化,2002年12月。
    王 昇,政治作戰概論,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1982年。
    朱 湛、張秀雄編,各國公民教育,台北:師大書苑,1996年。
    朱秉一,戰爭哲學,台北:國部總政戰部,1984年。
    李英明,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1995年3月。
    施哲雄主編,發現當代中國,台北:揚智文化,2003年10月。
    洪陸訓,國防建設專題研究-政治作戰理論與實踐,台北:政治作戰學校,1995年。
    洪陸訓、李台京,國軍政戰制度研析與探討,台北:國防部總政戰部,1993年3月。
    范錦明編,九十年代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論文,台北:中華歐亞基金會,2001年6月。
    祖治國,九十年代中國大陸的新保守主義,台北:致良出版社,1998年11月。
    高永光,「中山先生地方自治理念在兩岸實施」紀念辛亥革命九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 ,2001年。
    高永光,國軍軍事院校人本教育課程設計,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2000年。
    高永光,國軍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之研究-從人本教育的角度看國軍政治教育的定位、內涵與經營策略,1999年。
    高永光,當前國內政治生態對兩岸關係影響之研究,台北:中華歐亞學會,1998年。
    高永光,實施人本教育精進國軍政治教育研究計劃,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1998年。
    張亞中、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出版,2000年4月。
    張柏亭,戰爭論(全),台北:國防部,1956年。
    許介鱗,戰後台灣史記,台北:文英堂出版社,2001年10月。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修訂版上、下),台北:聯經出版,2001年8月。
    陳啟懋編著,中國對外關係,台北:中華歐亞教育基金會,2000年3月。
    陳新民,軍事憲法論,台北:三民書局出版社,1994年。
    陶希聖,戰爭原理,台北:國防部,1956年。
    黃新生譯,世界各國軍人政治教育,台北:政治作戰學校,1986年。
    趙建民,當代中共政治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1997年初版,2002年四刷。
    魏 艾主編,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與市場轉型,台北:揚智文化,2003年10月。
    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主編,中共建政五十年,台北:正中書局,2001年7月。
    國防部,中共原始資料彙編第一四一號-共軍政工發展專輯,台北:國防部,2003年11月。
    國防部,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聯勤北部印刷廠,2002年7月。
    國防部,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98年3月。
    國防部史編局,軍事社會學譯文彙輯,台北:國防部,1996年。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匪編「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教程」研析專輯,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1988年7月。
    國防部總政治部,國軍政工史稿,台北:國防部總政治部,1960年8月。
    國防部總政戰部,國軍政戰史稿(上、下),台北:國防部總政戰部,1983年5月。
    (二)大陸出版:
    石 明主編,軍隊政治工作學教程,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1年3月。
    朱漢國等主編,中國共產黨建設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吳志忠,中美軍思想教育比較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
    吳杰明主編,軍隊政治工作理論學習指南,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
    呂家偉主編,新形勢下軍隊政治工作特點規律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
    李谷城,中共黨政軍結構-世界最龐大的人治政權。
    李繼松等主編,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政治工作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4年8月。
    周小獻,高技術條件下部隊建設實用指南,北京:海潮出版社,2002年5月。
    岳忠強主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軍隊思想政治工作,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10月。
    姜思毅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史(講義),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出版社,1984年6月。
    殷啟平,軍隊政治教育新趨向,北京:海潮出版社,1990年12月。
    袁訓忠、張成富主編,現代高技術戰爭政治工作,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
    張振中,非戰爭行動中的政治工作,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
    莫里斯邁斯納(Marrice Meisner)著,杜蒲、李玉玲譯,毛澤東的中國及後毛澤東的中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
    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等主編,王建朗譯,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49-1965),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
    黃甫生、劉戟鋒,高技術條件下軍隊思想政治工作新論,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
    裘克人、劉振忠主編,新世紀軍隊政治工作的創新與發展,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10月。
    裘克人主編,軍隊政治工作學理論新探,承德: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年1月。
    趙 從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四刷。
    趙景峰、周桃平主編,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重點課題-軍校政治理論教學改革總體思路研究,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1年3月。
    解放軍報理論部編,加強軍隊思想政治建設-學習全軍政治工作議《決定》的體會,北京:長征出版社,1999年11月。
    國防大學訓練部編,國防大學政治理論教材-新時期軍隊政治工作教程,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5年7月。
    二、期刊、研討會與報章雜誌論文
    王振軒,美國武裝部隊之政治教育,軍隊政治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1998年。
    王競康譯,美國海軍官校的社會責任,國防譯粹,第二十三卷第七期。
    李東明,國軍政治教育的回顧與展望,軍隊政治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1998年。
    林吉郎,二十一世紀軍隊政治教育、軍事領導和精神戰力關係的戰略思考,軍隊政治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1998年。
    徐雲龍,台灣海峽兩岸政治教育實施與評估,復興崗學報,第四十五期,1991年。
    高永光,北京申奧成功後中國大陸對內及對外政策趨勢之探討,和平論壇,「北京申奧成功對兩岸關係之影響」座談會,2001年。
    高永光,大陸村民自治與基層民主-從村準立法事項的範圍析論,遠景季刊,第一卷第四期,2000年。
    高永光,跨世紀政治學發展趨勢之探討,政治科學論叢,第十二期,2000年。
    高永光,人道、人文主義與社會科學,紅十字會會刊,第十七期,1999年。
    高永光,兩岸地方自治之比較分析-村里的研究,政大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五卷第二期,1997年。
    高永光,兩岸在國際關係上的政治衝突與統一:北歐議會的參考價值,務實外交與兩岸關係總體之回顧與展望研討會,1994年。
    梁懷茂,國防精神教育課程設芻議,國軍八十三年度軍事教育研討會論文,1994年。
    符盧文著,李長浩譯,美國海軍官校倫理教育之重建,國防譯粹,第二十一卷第八期,1994年。
    莫大華,軍隊與社會關係的探討-軍工複合體的觀察,軍事社會學學術論文集,1996年。
    陳新民,泛論軍隊的政治中立化,律師通訊,第一七三期,1994年。
    陳膺宇,我國軍事院校政治教育功能之探討-兼與美國軍校相關課程作比較,黃埔建軍七十週年研討會論文,1994年。
    陳膺宇,國軍民主憲政教育之探討-以莒光園地電視教學為例,政戰學校軍社中心,1996年。
    陳膺宇,通識教育對軍校政治教育再造之啟思,軍隊政治教育學術研討會學術論文集,1998年。
    陳膺宇、周祝瑛,國軍莒光園地空中教學民主法制教育之內容分析1987與1992之比較,空中教學論叢,第八輯,1993年。
    彭堅汶,威權政體轉型中軍隊的公民教育,軍隊政治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1998年。
    程長志,中華民國解嚴後之軍隊與社會的互動,軍事社會科學半年刊,創刊號,1998年。
    華中興,從學生學習動機看軍校政治教育精進方向,軍隊政治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1998年。
    葛霍華著、劉家楨譯,西點軍校-維持傳統精神、培育領導人才,國防譯粹,第二十一卷第十期,1994年。
    鄭曉時,軍人參政與軍隊國家化,中國論壇,第二十七卷,第五期,1988年。
    鄭曉時,國軍的政治立場與政治教育,國家政策雙週刊,第八十七期,1994年。
    盧國慶,我國軍事院校政治教育的目標與功能,國防管理學報,第十八卷一期,1997年。
    盧國慶,國軍莒光園地電視教學的社會化角色與功能,復興崗學報,第四十二期,1989年。
    謝秀英,黃埔軍校鳳山復校時之政治教育本質,黃埔學報,第三十三卷,1997年。
    謝信堯,黃埔建校初期思想的政治教育,黃埔建軍七十週年論文,1994年。
    魏憲宏,如何精進政治教育之研究,國軍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1998年。
    譚傳毅,市民與軍隊的關係:論為何而戰為誰而戰,兩岸軍事社會學學術研討會論文,1997年。
    譚傳毅,法國軍人精神戰力,軍隊政治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1998年。
    譚傳毅,論武裝部隊的精神戰力,國軍八十六年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1997年。
    蘇進強,政黨政治與國軍角色,國家政策雙週刊,第一一四期,1995年。
    蘇進強,軍隊國家化與國軍政戰制度,國家政策雙週刊,第七七期,1994年。
    蘇進強,國軍政治教育與國家化的演進,軍隊政治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1998年。
    三、碩博士論文
    林士堯,國軍政治教育之研究,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所碩士論文,1976年。
    陳添丁,國父人本教育思想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大陸所碩士論文,1983年。
    陳銘驤,國軍電視教學節目「莒光園地」之內容趨勢分析,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新聞所碩士論文,1991年。
    陳 驊,國軍政治教育功能之研究,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所碩士論文,1979年。
    黃奕炳,國父軍官教育思想研究,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所碩士論文,1985年。
    潘世雄,國軍政戰制度的調整與發展,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所碩士論文,1997年。
    鄭輝麟,國軍莒光日電視教學之研究,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所碩士論文,1981年。
    四、政府出版品
    「善盡保國衛民之責,貫徹國軍使命」文宣指示,台北:國防部,2003年。
    三軍大學參訪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歸國報告,1997年。
    三軍大學參訪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學院歸國報告,1997年。
    美國國防部一九九三年軍事教育政策方針,1994年。
    軍隊國家化與國家安全專案報告,立法院第三屆第四會期國防委員會議,1998年。
    莒光園地電視教學之檢討與策進報告,1993年。
    國防部政治指示,1995年。
    國軍八十七年度軍事院校政治教(訓)育課程基準表,1998年。
    國軍八十七年度軍事教育檢討會-有關精進國軍政治教育之指示,1998年。
    國軍各教育班次軍事課程精進原則案-杜威博士「做中學」理論之應用,國防部補助研究計劃,1997年。
    國軍政戰制度國軍軍事院校基礎教育教材,1988年。
    國軍軍事院校政治教(訓)育課程基準,1994年。
    國軍軍事院校政治教育檢討會綜合研討專題報告-國軍政治教育意涵之研究,1993年。
    國軍軍事院校政治教育檢討會綜合研討專題報告-國軍軍事院校政治教育課程教材編、審、修作法之研究,1991年。
    國軍軍事學校政治教育實施綱要,1952年。
    國軍莒光日實施計畫要點,1970年。
    貳、 英文部份:
    Brownhill, Robert J., Political Education , New York:Routledge,1989.
    Harries Jenkins, Gwy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The British Armed Forces”, in M. Janowitz & S.D. Wesbrooked, The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oldier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 1983.
    Ivanov-Mumjiev, G., Education of the Soviet Soldier: Party-Political Work in the Soviet Armed Forces. Moscow : Progress Publishers.1972.
    Janowitz, Morris, The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oldiers, Beverly Hills: Sage Publications, 1983.
    Richter, Melvin, Political Theory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0.
    Willian, E. S., The Soviet Military : Political Education, Training , and Moral.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1985.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91921008
    9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921008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92100801.pdf45KbAdobe PDF21035View/Open
    92100802.pdf77KbAdobe PDF21105View/Open
    92100803.pdf94KbAdobe PDF21575View/Open
    92100804.pdf69KbAdobe PDF21186View/Open
    92100805.pdf263KbAdobe PDF22210View/Open
    92100806.pdf392KbAdobe PDF22182View/Open
    92100807.pdf292KbAdobe PDF23279View/Open
    92100808.pdf387KbAdobe PDF25512View/Open
    92100809.pdf257KbAdobe PDF22491View/Open
    92100810.pdf212KbAdobe PDF22010View/Open
    92100811.pdf145KbAdobe PDF2212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