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658/141571 (78%)
Visitors : 47319824      Online Users : 41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884


    Title: 從我國人事法制探討政府實施績效獎金問題之研究
    Authors: 陳嘉祥
    Contributors: 江明修
    蕭武桐
    郭昱瑩




    陳嘉祥
    Keywords: 人事法制
    績效管理
    績效薪俸
    績效獎金
    層級化法律保留體系
    Date: 2005
    Issue Date: 2009-09-19 15:22:45 (UTC+8)
    Abstract: 績效獎金為組織管理的措施之一,其目的在藉由財務上的獎酬激勵員工或型塑員工的正行為,以提升組織的績效或達到組織的目標,因此,績效獎金在私部門為績效管理的一部份,常與策略管理、人力資源發展、績效衡量等管理制度互為應用;至於在公部門則應屬於人事管理(行政)的範疇,非獨立的管理措施,且與公務人員的任免、陞遷、訓練、考績、俸給等管理制度互為應用。
    本研究目的初期僅希望瞭解政府自1989年正式引進企業績效獎金制度於公部門所遭遇到的限制,以及實施迄今所發生的問題(如立法院將各機關今年績效獎金全數刪除),並試圖尋求解決的方法;惟在探討英、美兩國實施績效獎金制度的相關文獻時,卻發現兩國績效獎金制度的實施與兩國的人事法制,包括人事主管機關由部外制轉變為折衷制、人事法規廢除與修改、高等文官制度的建置、績效衡量與外部評鑑管理…等互為發展;反觀我國績效獎金的實施,並未與我國人事法制互為連動,僅由行政院以一紙的實施計畫即予實施。於是本研究轉以探討我國人事法制的內涵及對政府實施績效獎金的關係與影響,同時試以英、美兩國實施時所採取人事管理措施作為探討我國實施問題的對策,並透過學者、實務推動者、實施者之深度訪談資料與前述文獻探討資料的比較分析,發現我國績效獎金制度的實施問題,實與我國人事體制、法規、措施等領域有密切關連,其主要問題如下:
    一、體制問題:我國人事獨立制未隨著政治環境與生態的演變而調整的問題、未來績效獎金制度的法制化如由考試院來主導的問題、未從人事法制途徑建置卻從管理程序或工具面向進行。
    二、法規問題:績效獎金在人事法制意義與功能不清的問題、與現有法令互相衝突的問題、法制面的改革需考慮我國特有的立法文化與技術的問題。
    三、措施問題:政治或國會支持與否的問題、實務認為績效獎金制度實施屬於行政院權限的問題、績效獎金制度包含「個人」與「團隊」的績效獎金制度未有兩制合一實施的問題、實施觀點不同的影響問題。
    本研究亦對前述問題提出對「績效獎金制度的實施」與「我國人事法制」之建議,以作為我國未來績效獎金制度的實施建議:
    一、對績效獎金制度的實施建議:屬於人事制度內的改革宜從該體制內進行、人事管理措施主導權交還行政院或各機關、政府需先釐清是要推動「個人」還是「團體」的績效獎金制度、國會及政治首長的支持。
    二、對我國人事法制的建議:1.分權化:考績法的修訂、建立俸給寬幅制、回復機關管理權的完整性、人事主管機關由獨立制轉變為折衷制、人事一條鞭的廢除。2.績效化:高等文官制獨立建制、外部評鑑機制的建立、績效指標的發展與運用。
    基福凱(Zifcak,1994)曾提到,改變組織(或政府的組織環境)的「認知體系」(appreciative system)係促發變革的手段,這個途徑和文化變遷很相似;其關鍵是組織常常依據它們的自我形象來運作。我國現在所推動各種新的人事管理措施,如績效獎金、績效薪俸、績效管理、核心能力、學習型組織…的實施之前,均必須先瞭解我國人事制度(或政府的組織環境)的「認知體系」後始能進行,且須先將該認知體系的「知覺架構」有所改變之後,個人與組織再去面對各種新的管理措施時,才不會彼此受限於過去的框框之中,而能擁有全新的自我形象和行為模式。
    Reference: 一、 中文文獻
    (一) 政府文件與出版品
    人事叢書編輯委員會,1995,《人事行政法規釋例彙編(第一、二、三冊)》,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編印。
    考試院考銓研究報告,2004,<英國人事行政組織簡介>,台北:考試院。
    國是會議實錄編輯小組,1990,《國是會議實錄(上輯)》。台北:國是會議實錄編輯小組編印。
    銓敘部研究報告,2005,<公務人員績效考核與俸給制度連結之研究>,台北:銓敘部。
    (二) 專書
    Anselm Strauss 、 Juliet Corbin著,吳芝儀、廖梅花譯,2001,《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嘉義市:濤石文化。
    B. Guy Peters著,許道然、劉坤億、熊忠勇、黃建銘譯,2000,《政府未來治理模式》,台北:智勝。
    Patton, Michael Q.著,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Owen E. Hughes 著,林鍾沂、林文斌譯,2003,《公共管理的世界》,台北:韋伯。
    Lawrence Neuman W.著,王佳煌、潘中道譯,2002,《當代社會研究法》,台北:學富文化。
    丘昌泰,2000,《公共管理--理論與實務手冊》,台北:元照。
    石銳,2003,《人力資源管理與職涯發展》,台北:揚智。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賴維堯,1994,《行政學(一)、(二)》,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庚,2003,《行政法理論與實用》,第七版,台北:三民。
    吳瓊恩、李允傑、陳銘薰,2001,《公共管理》,台北:智勝。
    李長貴,1997,《績效管理與績效評估》,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施能傑,1999,《美國政府人事管理》,台北:商鼎文化。
    施嘉明,1996,《公務員讀本:施嘉明公務生涯論文集》,台北:致良出版社。
    袁方、王漢生,2002,《社會研究方法》,初版,台北:五南。
    張金鑑,1965年,《人事行政學》,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企業管理中心。
    張金鑑,1976,《各國人事制度概要》,第四版,台北:三民書局。
    張紹勳,2000,《研究方法》,台北:滄海書局。
    許南雄,1997,《人事行政學》,第三版,台北:商鼎文化。
    許南雄,2002,《各國人事制度》,第四版,台北:商鼎文化。
    許濱松,1998,《各國人事制度》,台北:華視文化事業公司。
    蔡良文,2003,《人事行政學》,台北:五南書局。
    韓培爾,200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Q&A》,台北:風雲論談。
    (三) 學位論文
    吳進財,2004,《從公務人力資源的觀點論行政機關績效管理制度之強化---以考績及待遇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呂春風,2003,《我國公務人員考績法制之評析》,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李安麗,2000,《不同國籍企業績效管理制度與成效之比較研究—以資訊電子業之美商、日商與台商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粵強,2002,《團隊績效管理導向對組織信任及組織團隊績效影響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周佩芳,2002,《績效薪俸問題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林文燦,2004,《行政部門待遇政策的策略研究》,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淑美,2000,《獎酬制度對預算寬列與績效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計畫書。
    袁芳煌,2002,《工作評估、績效管理與薪資管理之關係應用於實務之研究-以國內製造業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秋婷,2003,《從流程再造觀點探討地方政府轉型方向—以高雄市政府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戊龍,2003,《美國聯邦公務員工作權利救濟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文祥,2002,《英美中央政府薪資制度彈性化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俊明,2001,《以系統思考分析領導對組織啟動變革影響之探所性研究—以北高戶政革新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蔡月秋,2003,《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析》,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謝麗秋,2002,《美國聯邦政府政府績效與成果法之研究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四) 期刊文章
    王毓仁,2000,<公部門績效指標的設計與應用>。《人力發展月刊》,第82期,頁35-45。
    丘昌泰、江岷欽、陳柏羽,2001,<從西方經驗論建立我國績效待遇之可行性研究>,《行政暨政策學報》,第13期,頁25-58。
    朱武獻,2003,<公務人力績效管理制度>,《考試院「政府改造與文官體制國際研討會」》。
    江岷欽,2001,<績效導向的薪俸制度之研究>,銓敘部委託研究。
    江明修,1994,《非營利組織領導行為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何善為,2000,<歐美國家公務員制度概要—美英德法之現狀>,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編譯。
    余致力,2003,《公務人員考績制度改進之研究》,台北: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
    宋學文、蔡允棟,2004, <憲政改革與我國中央政府未來人事組織制度之發展:各國經驗的比較、分析與借鏡 >,考試院考銓研究報告。
    李忠正,1997,<淺介英國文官改革>,《人事月刊》,第24卷第2期,頁43-60。
    李盈盈,2004,<從組織發展觀點來探討文化機構行政法人化之挑戰>,《博物館行政法人化研討會論文集》,頁119-132。
    李穆生,2002,<績效管理—台南縣環境保護局推動績效管理實務介紹>,《人事月刊》,第208期,頁39-41。
    邱吉鶴,2003,<英、美兩國績效評估制度之比較>,《研考双月刊》,第27卷第5期,頁20-32。
    林文燦,2000,<勾勒我國公部門待遇制度改造願景之研究--公共管理的觀點>,《人事月刊》,第31卷第6期,頁44-59。
    林文燦,2001a,<績效待遇制度的在地化—公部門實施績效待遇制度的出路>,《人事月刊》,第33卷第4期,頁23-51。
    林文燦,2001b,<我國公部門待遇調整制度法制化之研究>,《人事行政研究發展叢書—研究發展》第30期,頁495-547。
    林明地,2000,<地方教育行政單位與大學合辦國小主任儲訓之方案規劃:以嘉義縣為例>,《教育政策論談》,頁57-79。
    林德芳,2000,<英國行政改革三部曲--從雷尼稽核、財務管理到附屬機關改革方案>,《公共行政學報》,第4期,頁389-402。
    施能傑,1995,<我國行政機關俸給政策的公平性>,《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9輯期,頁417-470。
    施能傑,1998,<政府的績效管理改革>,《人事月刊》,第26卷第5期,頁35-51。
    施能傑,2003,<文官體制改造與政府競爭力>,《「民主治理與台灣行政改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2。
    胡至沛,2001,<績效管理:政府人事管理目前的趨勢>,《考銓季刊》,第26期,頁83-95。
    范祥偉,1998,<當前英國文官制度發展之研究>,《人事行政》,第122期,頁50-65。
    范祥偉、王崇斌,2000,<政府績效管理:分析架構與實務策略>,《中國行政評論》,第10卷第1期,頁155-183。
    徐仁輝,2001,<地方政府支出預算決策的研究>,《公共行政學報》,第5期,頁1-18。
    徐仁輝、黃榮護、余致力,1998,<政府績效、角色認定與行政革新>,《公共行政學報》,第2期,頁239-256。
    高永光,2002,《考試權獨立行使之研究》,台北: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
    許宗力,1995,<中央與地方人事權的分際>,《月旦法學雜誌》,第1期,頁16-22。
    彭錦鵬,1995,<文官體制的彈性管理理念--美國經驗及其啟示>,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歐美研究》,第25卷第4期,頁99-135。
    彭錦鵬,2000,<英國政署之組織設計與運作成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歐美研究》,第30卷第3期,頁89-141。
    彭錦鵬,2003,<英國公部門薪俸制度改革的經驗與檢討>,《政治科學論叢》,第18期,頁71∼100。
    黃英忠,1996,<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與應用>,《人力發展月刊》,第34期,頁36-45。
    黃臺生,1994,<英國三次重大文官改革>,《人事行政》,第110期,頁9-21。
    黃臺生,2000,<人事一條鞭管理體制的挑戰與回應:組織法制變革的觀點>,《人事行政》,第131期,頁8-24。
    楊戊龍,2004,<美國(聯邦)人事行政組織與職權分工>,考試院考銓研究報告。
    廖興中、史美強,2000,<論官僚組織在後現代社會中的困境與轉型>,《中國行政評論》,第10卷第一期,頁215-245。
    蕭鈺,1996,<英美兩國近年文官改革之啟示>,《人事行政》,第117期,頁26-35。
    謝俊義,2003,<文學悸動,科學撼動----從公共行政的大問題論述>,《中國行政》,第73期,頁163-194。
    二、 外文文獻
    Behn, R. D., 1995, “The Big Questions of Public Management” ,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5(4): 313-324.
    Behn, R. D., 2005, “On the nature of The Accountability Dilemma”, Public Management Report, Vol. 2, No. 7.
    Bruns, W. J. Jr. & S. M. Mckinnon, 1992.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managers descriptions of tasks and activities.“, William J. Bruns, Jr. e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evaluation, and incentives.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Cater, N. & Klein, R. & Day, P., 1992, “How Organizations Measure Success”,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deLeon, P. & M. T. Green, 2000, “Cowboys and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political Corruption as Harb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Network Conference, Macquarie University, Sydney, 4-6 March 2000.
    Fenno, Richard F., Jr., 1973, “Congressmen in Committees.” New York: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French , W. L., 1974,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Process” 3rded, Meiya Publication Inc.
    Goodsell, C., 1993, “Reinventing Government or Rediscovering It?”,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3(1): 85-86.
    Heady , F., 1991, Public Administratio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Marcel Dekker: New York.
    Holzer, M. & K. Callahan., 1998, Government at Work: Best Practices and Model Programs. Sage Publications: Thousand Oaks, CA.
    Hood, C., 1991, “A 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69(1): 3-19.
    Hood, C., 1994, Explaining Economic Policy Reversals, Open University Press: Buckingham.
    Kats, Lawrence F. and Krueger, Alan B. 1993. “Public Sector Pay Flexibility: Labour Market and Budgetary Consideration”, OECD(ed.), Pay Flexibility in the Public Sector, Paris:OECD.
    Maguire, M., 1993, “Pay Flexibility in the Public Sector- An Overview”, in OECD, Pay Flexibility in the Public Sector, Paris: OECD.
    Marshall, C., & Rossman, G. B., 1989, “Managing Time and Resources,” in 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Sage Pub.
    Mayhew, David, 1987, The Electoral Connection and the Congress, in M. McCubbins and T. Sullivan, eds., Congress: Structure and Pol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oe, R. C., 1994, “The Reinventing Government Exercise: Misinterpreting the Problem, Misjudging the Consequence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4(2): 111-122.
    OECD, 1993, “Private Pay for Public Work: Performance-Related Pay for Public Sector Managers” , Paris: OECD.
    OECD, 1995a, “Governance in Transition.”, Paris: OECD.
    OECD, 1995b, “Trends in Public Sector Pay in OECD Countries”, Paris: OECD.
    OECD, 1996, “Pay Reform in the Public Service” , Paris: OECD.
    Perry, James L. and Kenneth L. Kraemer. 1983, Public Management: Public and Private Persectives. Palo Alto, CA: Mayfield.
    Purushotham, D.P., 1997, “People performance and pay: Dynamic compensation for changing organizations”, Compensation and Benefit management, Vol.13, Iss:1, P:69-71.
    Rosenbloom, David H. 1993.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derstanding Management, Politics, and Law in the Public Sector, 3rd ed. New York: Prentice-Hall.
    SSRB, (Review Body on Senior Salaries), 2000, Report on Senior Salaries 21st, London:HMSO.
    U. S. Merit Systems Protection Board, 1994, Working for America: An Update. Washington, D. C.: MSPB.
    U. S. Merit Systems Protection Board, 1989, The Senior Executive Service. Washington, D. C.: MSPB.
    William J. Bruns, Robert S. Kaplan, 1992,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teams.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evaluation, and incentives.”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17-241 .
    Wolf, M. G. 2000. “Compensation: An Overview.”, The Compensation Handbook: A State-of-the-Art Guide to Compensation Strategy and Design. Berger, L. A. & D. R. Berger. (eds.). McGraw-Hill.
    White, Geoff, 2000, “Pay Flexibility in European Public Services”, in Farnham, David and Horton, Sylvia(eds.), Human Resources Flexibilities in the Public Service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London: Macmillan.
    Wyatt, W., 1996, Designing Team Base Measurement and Reward System, Watson Wyatt Worldwide: Oregon.
    三、 網路資料
    余致力、黃東益,1999,<有效激勵績優人力之策略:各國政府績效待遇制度改革的評估與啟示>,台北:「政府人力健康檢查—雕塑公務人力最適規模」學術研討會, http://www.inpr.org.tw:9998/inprc/recent/event7_7.htm。
    考試院考銓研究報告,2004,<英國人事行政組織簡介>,http://www.exam.gov.tw/reportimg/48.doc
    考試院考銓研究報告,2004,<美國(聯邦)人事行政組織與職權分工>,www.exam.gov.tw/EUpLoad/EBOOK/2209/USA1.doc。
    陳德禹、施能傑、江大樹,1997,<人事機構設置及人事人員管理制度改進之研究>,考試院研究報告彙編,《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彙編(三) 》http://www.exam.gov.tw/ebook/ssub_list.asp?Vcode=1001&Vcode1=1004&Rnd=0.9673533。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91921057
    9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921057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1057101.pdf84KbAdobe PDF2937View/Open
    21057102.pdf132KbAdobe PDF2984View/Open
    21057103.pdf126KbAdobe PDF21160View/Open
    21057104.pdf283KbAdobe PDF21430View/Open
    21057105.pdf523KbAdobe PDF24516View/Open
    21057106.pdf392KbAdobe PDF23300View/Open
    21057107.pdf380KbAdobe PDF21155View/Open
    21057108.pdf321KbAdobe PDF21125View/Open
    21057109.pdf205KbAdobe PDF2238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