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34/141854 (78%)
Visitors : 47770762      Online Users : 59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商學院 > 企業管理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6564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6564


    Title: 台灣PVC業產業分析-產業矩陣分析法之應用
    Authors: 楊昇穎
    Yang, Sheng-ying
    Contributors: 司徒達賢
    楊昇穎
    Yang, Sheng-ying
    Keywords: 產業分析
    產業矩陣
    策略矩陣
    策略
    聚氯乙烯
    塑膠
    產業結構
    台灣產業
    PVC
    Date: 2004
    Issue Date: 2009-09-18 18:51:55 (UTC+8)
    Abstract: PVC產業為台灣歷史上最為悠久的產業之一,可說是造就台灣經濟起飛的始祖,然而有關此產業的研究,由於台灣早期並不甚重視產業分析,所以或偶有偏行銷與財務方面的、或偶有偏製造與研發方面的,可是對於「全面、且縱貫性」的PVC產業研究卻絲毫沒有,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有鑑於此,研究者決定以此產業做為本次研究的標的,企圖對台灣的聚氯乙烯產業做一全面性、且長達四十年以上的縱貫性分析。

    然而若是從企業管理的立場出發,一份好的產業研究或產業分析必須是對企業具有實質的「決策指導」作用才有價值。不過由於「傳統的產業分析架構」大多來自於個體經濟學的領域,所在的觀點是站在政府以及社會大眾的立場,來確保各個產業自由開放的程度、以及幫助市場機能自然運作,對於廠商在進行策略決策的方面卻無太大的指導作用。有鑑於此,研究者乃採用司徒達賢(2001)的「產業矩陣分析法」做為此次分析台灣PVC產業的架構工具,希望能藉由此分析架構的三項特質—「系統化、細緻周延、以及能與策略決策間緊密配合」,讓讀者可以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觀看台灣的PVC產業,並且做為提供給後續PVC產業研究者一個產業分析架構的參考和改進依據。

    簡而言之,本研究的目的有三:1.以一個更為完整的方式報導台灣PVC產業趨勢的變動,希望藉此能提供人們一個深入檢視台灣PVC產業的機會。2.以實例展示「產業矩陣分析法」的三大特性—系統化、細緻周延、以及能與策略決策間緊密相連。3.希望藉由本研究,讓國內的產業分析專家對「產業矩陣分析法」能有更多的認識,進而引起共鳴。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研究者廣為蒐集有關台灣PVC產業的相關報章雜誌、研究資料、企業刊物、並輔以部份的訪談,以將所獲得的資料逐漸填入產業矩陣裡相對應的策略點中,最後再進一步地展示此一分析架構的應用方式,證明(說明)此分析方法的三項特質。

    而本研究之主要研究結論如下所示:

    一、在產業環境變遷方面

    (一)環保與能源節約意識逐漸抬頭,使得製程方式亦不得不跟著改變。
    (二)PVC業廠商的競爭,逐漸從區域性轉為國際性。
    (三)產業中,「製程的研發」以及「售後(技術)服務」等的價值單元逐漸顯得重要。
    (四)在台灣與大陸兩地的政府對PVC產業的政策都有所改變之下,台灣的PVC業者有逐漸轉往大陸投資的傾向。
    (五)PVC業者為了擴展與生存,乃逐步地向上下游進行整合。
    (六)產業中,企業逐漸地建立大型的倉儲、運輸與轉運站。


    二、在產業特性的方面

    (一)「政府政策」、「民眾的環保意識」、以及「可獲得的工業用土地的多寡」對此產業的發展具有頗大的影響。
    (二)從產業分析模組的角度來看,台灣與大陸的PVC業都屬於「高進入障礙」、「高集中度」的產業,然而當台灣PVC業位於產業生命週期的「衰退期」時,大陸PVC業仍位於產業生命週期中的「成長期」的階段。
    (三)從產業類型劃分的角度來看,PVC產業屬於「資本密集」的產業。

    三、在未來趨勢的方面

    (一)PVC樹脂的價格會有逐漸趨於國際水平一致的現象。
    (二)PVC業者必將擴大對資訊系統的應用,以降低因地區介面而產生的協調、溝通、與運銷方面的成本。
    (三)在未來數年之內,大陸仍將成為世界各國PVC業者最大的爭食市場,而台灣目前仍因與大陸有較相近的語言、文化、和風俗民情而尚有進入優勢。

    四、在展示產業矩陣分析法之特性的方面

    (一)本研究展示了「產業矩陣分析法」系統化、細緻周延、能與策略決策間緊密配合之三大特性,也證明了產業矩陣在做為紀錄甚至分析產業趨勢方面的構想,是可行的。
    (二)本研究展示了在不同的階段,每項價值單元在策略上的相對重要程度也會有所不同。
    Reference: 一、中文部份
    1、司徒達賢(2001)。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架構與分析方法。智勝文化。
    2、司徒達賢(2003)。策略管理案例解析:觀念與實例。智勝文化。
    3、余朝權(1994)。產業競爭分析專論。五南圖書。
    4、台塑關係企業總管理處編輯(1971)。南亞塑膠公司塑膠事業部。台塑企業月刊,2(4),34~36。
    5、台塑關係企業總管理處編輯(1971)。亞塑膠公司新東事業部。台塑企業月刊,2(4),37~40。
    6、台塑關係企業總管理處編輯(1971)。台塑關係企業簡介二。台塑企業月刊,2(5),43~53。
    7、台塑關係企業總管理處編輯(1971)。台灣塑膠公司高雄事業部。台塑企業月刊,2(6),31~35。
    8、洪世淇(2001)。全球聚氯乙烯工業發展回顧。工研院經資中心。
    9、陳柏基(1999)。王永慶一呼百諾 石化業紛表支持。投資中國月刊,65期
    10、丁爾威(1999)。華夏訪談報告。和通證券。
    11、陳俊穎(1999)。大洋訪談回顧。和通證券。
    12、白一平(2003)。台灣IC設計業產業分析--產業矩陣分析法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3、王政一(2002)。台灣冷陳食品產業分析—產業矩陣分析法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4、人類的資源—塑膠(1979)。麥美倫(香港)。
    15、黃富義(1991)。我國塑膠加工業現況。塑膠工業期刊,67~69。
    16、林東榮(1988)。我國塑膠製品業與各國的比較。塑膠工業期刊,36~41。
    17、王鍾祺(1988)。1987年世界塑膠產能與消耗。塑膠工業期刊,42~63。
    18、田口定雄,胡飛鵬(1989)譯。世界石化工業之設備投資概況。塑膠工業期刊, 17~27。
    19、王鍾祺(1989)。日本PVC產品市場調查。塑膠工業期刊,91~96。
    20、塑膠期刊資料委員會(1980)。台灣塑膠工業生產概況。 塑膠工業期刊,58~71。
    21、經濟日報(1995/1~2004/3)。台塑、大洋、華夏海灣等三家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相關的新聞。
    22、工商時報(1995/1月~2004/3)。台塑、大洋、華夏海灣等三家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相關的新聞。
    23、中國化工信息中心。2002年03月13日
    24、化學工業日報(日本)。2002年03月14日
    25、洪世淇(2004)。中國大陸聚氯乙烯(PVC)的供需現況分析。工研院經資中心。
    26、洪世淇(2001)。中國大陸塑膠工業發展現況。工研院經資中心。
    27、編輯室。聚氯乙烯市場分析。化工科技與商情,20期。
    28、劉思良(2003)。二月中旬見轉折。元大京華投顧報告書。
    29、編輯部。【大陸化工】中國大陸聚氯乙烯市場概況。化工科技與商情,40期。
    二、英文部份
    1. Harrigan, Kathryn Rudie (1981). Barriers to Entry and Competitive Strategi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4(3), 395-412.
    2. Scherer, F.M.(1970).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Public Policy. Rand Mcnally Chicago.
    3. Shepherd, W.G.(1979). 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4. Porter, Michael. E.(1980).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5. Porter, Michael. E.(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6. Bain, J.S.(1968).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 2nd Edi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三、參考網站(頁)
    1.台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fpc.com.tw)
    2.大洋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opc.com.tw)
    3.華夏海灣塑膠有限公司:(http://www.cgpc.com.tw/CGPCUNP.htm)
    4.台灣證券交易所: (http://www.tse.com.tw/ch/index.php)
    5.“這不應該是一場人民之間的戰爭”,勞苦網:(Http://192.192.148.27)
    6.劉錦添 楊馥菱,“由永續指標檢討我國的石化產業”:
    (http://www.law.ntu.edu.tw/sustain/SDIWEB/2.1.5.htm)
    7.塑膠原料專題調查報告:
    (ChemNet,http://www.chemnet.com.tw/chemnet/plastic1/2-3.htm)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90355055
    9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355055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企業管理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