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0934/141854 (78%)
造访人次 : 47783024      在线人数 : 61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商學院 > 企業管理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6840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6840


    题名: 台灣創意市集發展與價值—以整合平台觀點分析
    作者: 吳佩芸
    贡献者: 司徒達賢
    吳佩芸
    关键词: 創意市集
    整合平台
    整合
    日期: 2007
    上传时间: 2009-09-18 19:54:31 (UTC+8)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瞭解台灣創意市集2004至2008年前半近三年來此新興平台的發展演變,主要以不同主辦單位的角度切入,探討各創意市集之經營模式以及主辦單位運作與整合過程,並討論創意市集該平台的存在所創造的價值。
    本研究以七位活動主辦者、三位參與市集擺攤的創作者與一位參與民眾,作為研究對象,採用質性研究方法,運用深度訪談與觀察法進行資料收集。全文論述依次橫斷面介紹創意市集該平台內容,再以時間軸說明各市集籌辦先後關係,並介紹至今仍持續營運的主要創意市集活動,包含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吵年獸立春音樂季、來尬創意市集、愛+玩市集、小紅豆創意市集與天母在地市集。

    綜合文獻與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發現:

    一、創意市集對於加入其中的創作者效益主要為一個草創發跡的舞台,並與其他通路管道(如:格子店、寄賣點、百貨設櫃與自有店面等)存在互補與替代關係。

    二、主辦單位整合過程與發現
    A.在市集籌辦整合過程中,參與其中的成員單位組成複雜,整合過程中主辦單位則必須考量多方的目標、限制條件與成果分配等才能順利整合各方,然而整合過程中對於考量不同成員立場的先後順序與重要性則依主辦單位(整合者)核心目的與目標而異。
    B.主辦單位在有形資源有限與草創情況下,多以無形資源著手,仰賴過去所建立非正式關係的成員作為首先整合對象。
    C.主辦單位於過去籌辦所累積的信譽與口碑,將成為後續新的資源,後續攤位募集時,更容易吸引創作者加入,並且與活動籌辦所累積的經驗、與創作者、與其他合作對象所建立的合作關係,皆為後續活動整合的有利因素。
    D.穩健經營的主辦單位逐漸成為創意市集之窗口,成為創意市集的整合者,當其他層級合作單位考量相關活動,市集主辦者將直接被納入另一個整合機制下。並且主辦單位會基於資源的投注而必須尋求其他合作單位,公部門往往為主辦者一個重要必須進行整合的合作機構,不論是在場地取得、法規限制、資金資源注入等問題之克服,有重要的支援。是故可以發現許多民間團體主辦者與公部門之合作。主辦單位尋求結合其他合作單位籌辦市集活動,但當資源提供者之參與涉入影響原整合者之目的,將形成新的限制前提。

    三、創意市集所具備之開放特質,為市集的價值但也是威脅,以經濟學角度台灣創意市集不論是對主辦單位或創作者進入障礙低,提供該平台無限可能性與發展空間。

    關鍵字:創意市集、整合平台
    參考文獻: 小果農(2006),「上市的創意,南海藝廊創意市集」,藝術家,62.4=371期,頁180-189,民95年4月
    王怡穎(2004),創意市集Fashion Market,台灣,田園城市出版社,民93年。
    王一芝(2007),「文化創意產業新模式 張培仁放大你的生活想像力」,遠見雜誌,247期,民96年1月
    司徒達賢(2005),管理學的新世界,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94。
    吳美惠(2004),「跨疆域知識移轉之探討—以統一超商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93年。
    李清榮(2007),「手工品牌創作者之創造市場主流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96年。
    李錡(2006),「街頭新勢力—談台灣創意市集的興起」,藝術欣賞,第二卷第十期,民95年10月,頁4-8
    兔牙小熊(2007),「創意市集現象台灣熱起來」,聯合報,E4版,民95年11月5日。
    林昶戎、郭心嵐(2007),台灣創意市集的危機與轉機—以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為例,「中華觀光管理學會」與「台灣休閒遊憩學會」聯合學術研討會及第七屆觀光休閒暨產業永續經營學術研討會,未出版。
    海蒂Heidi(2007),這個可愛,不可以!,台北,朱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96年。
    張淑貞(2006),手工瘋雜貨,台灣台北,麥浩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民95年。
    陳一珊(2007),「創意市集—未被馴化的世代創造力」,台灣工藝季刊,第二十六期,民96年2月,頁1-3。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91年。
    陳昱興(2008),「精采活動預告 -MAAD創作團隊 Fabric Fun 來訪」,取自:http://creative-redhouse.blogspot.com/2008/06/maad-fabric-fun.html
    陳衍(2007),「創意市集 新一代工藝創作」,台灣工藝季刊,第二十六期,民96年2月,頁10-15。
    陳家詡(2004),「台中20號倉庫建構鐵道藝術網鐵支路的新文化,藝術家的新據點」,書香遠傳,創刊號,民92年6月,頁8-12。
    陳慧如(2006),「街頭賣「意/藝/異」--以創作者觀點初探創意市集現象」,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95年。
    黃海鳴(2006),南海藝廊與牯嶺街的再生運動—從2006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談起,藝術家,63期,頁182-187。
    楊淑閔(2007),創意市集六年級女生手工娃娃紀錄感人故事,2007年7月21日,取自http://news.epochtimes.com/b5/7/7/21/n1779678.htm。
    熊婉容(2007),「創作人調適與成長之歷程-創意市集創作者經驗探討」,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96年。
    鄭秋霜(2006a),「簡單生活節 高喊文化有價,華山文化園區上演樂活概念與創意市集」,經濟日報,C1版文化創意,民95年12月2日
    鄭秋霜(2006b),「打破零產值 華山藝起來」,經濟日報,C1版文化創意,民96年1月6日
    鄭秋霜(2007a),「2007創意市集 進入關鍵時刻」,經濟日報,C1文化創意版,民96年3月3日
    鄭秋霜(2007b),「創意,不只是把東西變可愛…」,經濟日報,C1文化創意版,民96年3月3日
    鄭秋霜(2007c),「生活風格 行銷新主張」,經濟日報,A14版企管副刊,民96年1月9日
    盧沛樺(2008),「創意市集,真的創意嗎?」,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係數位媒體實驗室,傳科學生網網路文章,第七期,民97年2月11日,取自http://castnet.nctu.edu.tw/view.htm?ar_pk=261
    謝明奇(2007),「終於把2007年給撐過去了」,部落格網路文章,張貼時間民96年11月27日,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art-136/article?mid=4439&prev=4666&next=3752&l=f&fid=39
    蕭瑞麟(2006),不用數字的研究,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95年。
    蕭瑀婕(2006),「台灣創意市集生活美學與消費現象之研究:以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創意社群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95年。
    顏甫玟(2006),「Campo創意市集 引領學生創作潮流」,聯合報系校園特約記者網路文章,取自: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1229,95年4月14日。
    顏寧(2008),「集創意,記城市:論創意市集風潮之興起」,文化研究學會年會,中國文化大學,民97年1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95355040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355040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企業管理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504001.pdf94KbAdobe PDF2981检视/开启
    504002.pdf133KbAdobe PDF2966检视/开启
    504003.pdf170KbAdobe PDF21120检视/开启
    504004.pdf245KbAdobe PDF21672检视/开启
    504005.pdf704KbAdobe PDF21045检视/开启
    504006.pdf280KbAdobe PDF21346检视/开启
    504007.pdf614KbAdobe PDF22748检视/开启
    504008.pdf305KbAdobe PDF21609检视/开启
    504009.pdf144KbAdobe PDF21240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