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1/141868 (78%)
Visitors : 47511543      Online Users : 95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963


    Title: 以資料包絡法探討中國大陸國內銀行經營效率(2008-2010)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ethod to study efficiency of banks in Mainland China, 2008-2010
    Authors: 蕭翔元
    Hsiao, Shiang Yuan
    Contributors: 黃慶堂
    Huang, Chin Tan
    蕭翔元
    Hsiao, Shiang Yuan
    Keywords: 資料包絡法
    總體效率
    技術效率
    規模效率
    TOBIT
    Date: 2011
    Issue Date: 2012-10-30 14:27:32 (UTC+8)
    Abstract: 在兩岸經濟活動中,銀行業因為是資金供給、支付系統及金融仲介的中介機構,向來扮演著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銀行的經營績效,一向受到政府主管機關、銀行經營者高度關注,更是社會大眾最關心的議題。
    自2010年「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簽署及「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金融業務往來及投資許可管理辦法」修正後,我國不少金融機構積極前往中國大陸設立分支機構、參股投資及拓展業務,兩岸金融業務往來日趨頻繁,中國大陸已成為我國許多銀行積極拓展業務之重點市場,而中國大陸國內各銀行的經營效率如何,始終給予外界模糊的印象。在兩岸互動漸趨積極的狀態下,我們必須加速對於大陸地區的銀行深入瞭解,方能在兩岸競合中運用自身的優點,再尋求適當的合作對象進行參股或策略聯盟,才能在兩岸金融業者競爭中勝出。因此本研究擬以實證分析探討並將研究結果,提供學術研究、金融發展及其他相關等應用,並作為國內銀行西進登陸發展之參考。
    本研究運用資料包絡法(DEA),以THE BANKERS 所公布的 Top 1000 World Bankers 2011中之中國境內前20大的中國大陸國內銀行為研究對象,來進行分析,將其2008-2010年三年度經會計師查核簽證之財務報告數據為投入與產出項目之依據,應用CCR模式、BCC模式進行各受評單位的總體效率、技術效率、規模效率進行分析,再將財務報告中股東結構以TOBIT截斷回歸模型,探討不同之組織或是規模型態是否對銀行經營效率產生影響。
    研究發現在20家銀行中,以總體效率值來看,2008年相對較有效率的銀行家數為8家、2009年相對較有效率的銀行家數為10家、2010年相對較有效率的銀行家數為11家;而研究對象中,銀行規模對銀行經營績效具有影響。至於政府持股多少或是究竟是屬於大型商銀或是地區銀行,則對經營績效無影響。,此可能因其大多為政府所持有或是多數持有, 因此其經營績效無多大差異。
    Reference: 中文部分
    一、 文獻資料
    中國金融學會,2010。《中國金融年鑑2010》。北京市:中國金融年鑑雜誌社。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1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0年报》。北京市: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10。《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年报》。北京市: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09。《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8年报》。北京市: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金管銀法,2009。《銀行年報應行記載事項準則》。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
    二、專書
    高強、黃旭男、Toshiyuki Sueyoshi,2003。《管理績效評估:資料包絡分析法》。臺北:華泰文化,頁15-34;122-128。
    簡永光、林明敏,2010。《中國大陸銀行業監理及相關法規》。臺北:財團法人金融研訓院。
    孫遜,2004。《資料包絡分析法─理論與應用》。臺北:揚智文化。
    黃鏡如、傅祖壇、黃美瑛,2008。《效率評估─效率與生產力之理論與應用》。臺北:新陸書局。
    薄喬萍,2007。《績效評估之資料包絡分析法》。臺北:五南圖書。



    三、論文
    (一) 學位論文
    王士華,1999。《台灣地區新舊銀行經營績效比較之研究》。台中: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育品,2002。《非傳統業務對銀行經營效率評估之影響-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美惠,2002。《台灣銀行業經濟效率與規模經濟分析──參數法與無參數法之比較》。台北:淡江大學管理科學學系博士論文。
    王重隆,2003。《台灣金融控公司經營現況、問題與發展策略之研究》。台中: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白珊憶,2001。《台灣地區商業銀行評價之研究》。台北:東吳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玲,2003。《在金控法下我國銀行購併策略之研究──富邦、台北銀行及國泰、世華銀行之案例探討》。台北: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李禧青,2011。《中國大陸商業銀行經營效率之研究:運用資料包絡分析法》。台北: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麗真,1989。《以財務比率建立銀行經營績效評鑑模型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佳靜,2001。《台灣地區銀行業經營績效評估與比較》。台北: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茂陽,2001。《銀行董監事持股比例對銀行經營績效之影響》。台北:銘傳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林莊傑,2003。《國內銀行業經營效率分析之研究──運用資料包絡分析法與主成分分析法》。台北: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姜義銘,2008。《兩岸銀行經營績效比較之研究》。台中:私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洪臨幸,1994。《銀行經營績效評鑑模型之研究-以台灣本國銀行為例》。台北: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碩士論文。
    張筠君,1999。《台灣地區上市銀行財務績效評估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貞,1999。《銀行經營績效與關係人往來之研究》。台中: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佳鳳,1998。《銀行業策略性績效指標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會計研究所研碩士論文。
    陳金舜,2003。《金融控股公司銀行與獨立銀行之績效評估比較》。台北:東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陳香如,1991。《商業銀行經營績效評估模式之建立與應用》。中壢: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美玲,2001。《由財務績效面探討本國銀行優質合併之研究」。中壢: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維玲、劉景中,2006。《金融自由化後臺灣銀行的效率及生產力》。中壢: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經濟論文。
    蔡有財,1988。《銀行經營失敗與防範對策之研究》。台北:財政部金融司儲委會金融研究小組。
    蔡相如,1999。《台灣地區商業銀行之經營績效評估-灰色關聯度與因素分析法之應用》。台北: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
    蔡美芳,2005。《我國銀行業經營績效評估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鄭鴻龍,2003。《銀行經營效率影響之研究-資訊化與組織結構》。南投:暨南國際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
    薛秀正,1996。《台灣地區公民營銀行績效比較之研究》。嘉義: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期刊、會議論文
    徐清俊、黃淑惠,2005。〈組織改革對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元培科學技術學院管理創新與科技整合學術研討會。
    林文恭、王榮祖、蔣昭紅,2005。〈信託投資公司改制商業銀行之績效評估—納入智慧資本之考量〉,《商管科技季刊》,第6卷第4期,頁601-625。
    鄭豐聰,1998。〈台灣地區腳型尺碼資訊系統之研究〉,《鞋技通訊》,第10期,頁86-90。
    沈中華,2002。〈金控公司的銀行與獨立銀行CAME比較:1997-1998〉,《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3期,頁73-94。
    徐守德、廖四郎等人,1999。〈台灣地區商業銀行的技術性效率研究〉,《亞太經濟管理評論》,第2卷第2期,頁23-48。

    四、網站與資料庫
    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http://www.ecfa.org.tw
    萬方數據資源系統,http://hk.wanfangdata.com
    中國金融網,http://www.zgjrw.com/
    台灣經濟新報,http://www.tej.com.tw/twsite/


    英文部分
    一、專書
    Cooper, W.W. and K. Tone , 2006.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 comprehensive text with models, applications, References and DEA-Solver Software (2nd edition). New York : Springer.
    二、學位論文
    Sanaz, Sigaroudi, 2009. Incorporating Ratios in DEA—Applications to Real Data,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Toronto.
    三、期刊論文
    Akhigbe, Aigbe, and James McNulty, 2005. “Profit Efficiency Sourc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Small and Large U.S. Commercial Banks,”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Vol. 29, pp. 289-300.
    Andersen, P. and Petersen, N. C., 1993. “A Procedure for Ranking Efficient Unit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anagement Science, Vol. 39, No. 10, pp. 1261-1264.
    Avkiran, N.K. and Morita, H. , 2010. “Benchmarking Firm Performance from a Multiple-stakeholder Perspective with an Application to Chinese Banking,” Omega, Vol. 38, pp. 501-508.
    Banker, R. D., Charnes, A. and Cooper, W. W., 1984. “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anagement Science, Vol. 30, No. 9, pp. 1078-1092.
    Chen, X Xiaogang and Michael Skully, Kym Brown, 2005. “Banking Efficiency in China: Application of DEA to Pre- and Post-deregulation Eras: 1993-2000,”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 16, No. 3, pp. 229- 245.
    Farrell, M. J., 1957.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 (General), Vol. 120, No. 3, pp. 253-290.
    Kao, C. and S. Liu, 2009. “Stochastic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in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Taiwan Commercial Bank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196, No. 1, pp. 312-322.
    Lin, T. T. and T.-F Chiu, 2009. “Application of DEA in Analyzing a Bank`s Operating Performance,”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Vol. 36, No. 5, pp. 8883-8891.
    Lin, Y.H. and C.K. Hsiao, 2007. “Measuring Efficiency of Domestic Banks in Taiwan: Application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nd Malmquist Index,”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Vol. 14, Issue 11, pp. 821-827.
    Lo, S.F. and W.M Lu, 2006. “Does size matter? Finding the Profitability and Marketability Benchmark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Asia-Pacific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23, Issue 2, pp. 229-246.
    Seiford, L. M. and J. Zhu, 1999. “ Infeasibility of Super-efficiency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odels,” INFOR Journal, Vol. 37, No. 2, pp. 174-187.
    Sherman, H.D., Gold, F. , 1985. “Bank Branch Operating Efficiency: Evaluation wit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9, pp.297-315.
    Steers, R.M. ,1975. ”Problems in the Measurement of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20, pp. 546-548.
    Subramanian, A., & Nilakanta, S. , 1996. “Organizational Innovativeness: E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Determinants of Innovation, Types of Innovations, and Measures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Omega, International Journal Management Science, Vol.24, No.6, pp. 631-647.
    Tone, K., 2001. “A Slacks-based Measure of Efficiency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130, No. 3, pp. 498-509.
    Tone, K., 2002. “ A slacks-based Measure of Super-efficiency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143, No. 1, pp. 32-41.
    Tone, K. and M. Tsutsui, 2009. “Dynamic DEA: A Slacks-based Measure Approach,” Omega, Vol. 38, No. 3-4, pp. 145-156.
    Venkatraman, N., & Ramanujam, V. , 1986. “ Measurement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on Strategy Research: A Comparison of Approach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11, No.4, pp. 801-814.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99921006
    10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21006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0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