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1206/142126 (78%)
Visitors : 48112948      Online Users : 44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9270


    Title: 里幹事的一天:地方治理網絡中都會區里幹事角色之探討
    A Day of a Neighborhood Secretary:The Role of the Metropolitan Neighborhood Secretary in a Local Governance Network
    Authors: 李鎮成
    Contributors: 江明修
    李鎮成
    Keywords: 里幹事
    地方治理
    網絡
    都會區
    Date: 2013
    Issue Date: 2014-08-25 15:29:47 (UTC+8)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探討里幹事的角色,個案聚焦於都會地區,以臺北市松山區公所的里幹事為研究對象。里幹事為基層區公所的一員,在基層鄰里網絡中擔任第一線服務的工作角色,但一般民眾並不熟悉里幹事的角色、工作內容及範圍;本研究試圖還原「里幹事的一天」之工作面貌,以地方治理的論點分析「鄰里系統」的關鍵人物—里幹事。
    本研究目的有二,其一是希冀透過探討都會區里幹事的工作現況,使讀者能進一步了解現今都會區里幹事的角色及功能;其二為本研究欲重新省思里幹事的功能與定位,透過統計計算里幹事工作行程所花費的時間,及深度訪談紮根式的個案研究,還原都會區里幹事的時間分配,建構里幹事真實的工作內容與角色功能,並探討現今都會區里幹事實際運作產生的問題,以做為政府相關單位未來調整里幹事工作內容之參考。
    本研究主要係採用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法,兼採量化的敘述統計百分比計算法進行資料的收集,藉以還原里幹事一天的面貌。本研究結果發現有下列五點:一、過多量化指標,加重里幹事工作負擔;二、多重法規權責,造成里幹事角色混淆;三、都會區人際關係疏離為里幹事需面對的工作挑戰;四、似有若無的都會區鄰里網絡,導致里幹事能見度低落;五、里幹事為網絡連結的重要推手。
    而針對上述的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四點建議:第一、修正不符時宜的里幹事工作考核項目;第二、減少法規職務負擔、確立里幹事核心職能;第三、加強都會區里幹事的人際互動語言;第四、提升都會區里幹事的能見度。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neighborhood secretaries in a metropolis;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were the neighborhood secretaries in Song-Shan District Office, Taipei City. Neighborhood secretaries are part of the members at a basic-level district office. Despite they are at the frontline to provide service in a basic-level neighborhood network, the general public is not familiar with their roles, responsibilities, and scope of work. This study attempted to present “a working day of a neighborhood secretary” and to analyze this key character in a “neighborhood system” on basis the perspective of local governance.
    There are two purposes of the study. Firstly, it was expected to help readers to understand further the role and the function of metropolitan neighborhood secretarie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ir current status of work. Secondly, the study attempted to reconsider the function and the role of neighborhood secretaries. By statistical calculations of the time required on a neighborhood secretary’s work, and in-depth interviews for a solid study on the case, a metropolitan neighborhood secretary’s allocation of working time was presented; the duties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role were truthfully constructed. Operation problems of the metropolitan neighborhood secretary system were also discussed and served as a future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agencies to adjust the work content of a neighborhood secretary.
    This study adopted a qualitative research technique, in-depth interview, along with a quantitative research technique, the percentage evaluation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for data collection to present a day of a neighborhood secretary. Five findings were discovered: 1) excessive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increased neighborhood secretaries’ working burdens; 2) multiple regulatory responsibilities led to the confusion of the role as a neighborhood secretary; 3) the alienate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a metropolis was a challenge for neighborhood secretaries at work; 4) the vague existence of a metropolitan neighborhood network caused the low visibility of neighborhood secretaries; 5) neighborhood secretaries wer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connecting a network.
    Regarding the aforementioned findings, the study proposed the following four suggestions: 1) out-of-date work assessments modification on neighborhood secretary; 2) regulatory responsibility reduction and corn function specified on neighborhood secretary; 3) interpersonal skills enhancement of metropolitan neighborhood secretary and 4) visibility promotion on metropolitan neighborhood secretary.
    Reference: 壹、中文部分
    王啟東(2003)。台灣地區村里功能與角色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王仕圖、吳慧敏(2005)。深度訪談與案例演練。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97-116頁) 。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史美強(2005)。制度、網絡與府際治理。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江大樹(2006)。邁向地方治理:議題、理論、實務。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台灣省政府民政廳(1998)。台灣省民政廳公報。
    江明修(2002)。非營利管理。臺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江明修(2006)。地方政府跨域管理機制與互動模式之研究:跨部門治理觀點。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江明修(2009)。研究方法論。臺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伍晉弘(2006)。領導型態、組織承諾對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以高雄市區公所里幹事為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艾緣輝(2004)。臺北市里幹事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呂育誠(2001)。城鄉差距對村里幹事職能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與澎湖縣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呂育誠(2002)。台灣村里制度定位與功能研究。行政暨政策學報,34,85-122。
    呂育誠(2004)。地方治理觀點下村里角色與功能的再定位。發表於「型塑我國基層地方政府組織的未來圖像」座談會,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會,臺北。
    呂育誠(2009)。落實地方治理概念的途徑分析:「由上而下」或是「由下而上」?。彰化地方治理學術研討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彰化。
    李弘宇(2008)。台東縣村(里)幹事人力的運用與管理。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公共事務管理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李志堅(2013)。台灣地區村里制度法制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秀銀(2009)。提升鄉鎮市村里幹事服務績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李海鈺(2004)。里長官派可行性之研究─以高雄市為個案分析。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何姍靜(2009)。臺北市政府實施殯葬禮儀服務業評鑑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何燕萍(1987)。台灣省村里組織與功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沈富雄(2003)。從村里長的角色功能論述選舉存廢。考銓季刊,34,4。
    林清琴(2008)。臺北市里幹事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未出版,臺北。
    林鍾沂、柯義龍、陳志瑋譯(2003)。現代國家的政策過程(Michael Hill 原著)。台北縣:韋伯文化。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賴維堯、許立一(2006)。行政學(上)。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嘉信(2002)。村里幹事工作滿足與工作士氣之探討-以雲嘉南地區村里幹事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卓達銘(2005)。村里長職務定位之研究-以桃園縣龜山鄉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桃園。
    胡幼慧(2003)。質性研究。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紀俊臣(2007)。重塑村(里)幹事的角色與功能。中國地方自治,60(8),1-3。
    修杰麟(2005)。臺北市里長工作參與動機及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席代麟、樊中原(2003)。臺北市政府基層組織功能之研究。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案,臺北。
    高永光(2004)。村里長社會、行政及政治角色功能之研究。臺北市里及里長功能定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5-46。
    孫文燦(2013)。里長職權與制度之研究 -以臺中市南屯區與龍井區為例。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孫本初(2001)。公共管理。臺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孫本初(2007)。新公共管理。臺北:一品文化出版社。
    孫本初、鍾京佑(2007)。從地方政府到地方治理:網絡治理之分析。中國地方自治,59(4),33–54。
    徐素珍(2013)。「全國客家日」的地方治理與文化傳播—以苗栗市為例。國立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苗栗。
    莊慧鴛(2005)。臺北市里鄰組織運作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
    陳恆鈞(2002)。治理互賴與政策執行。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陳盈秀(2006)。里長的角色定位與服務態度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高雄市。
    陳朝建(2011)。改制直轄市後區公所功能業務調整及治理能力提昇策略。研考雙月刊,35(6):71-87。
    陳敦源、王光旭(2005),跨域協調:組織間政策執行的管理「眉角」。游於藝雙月刊,53(3),8-10。
    陳敦源、張世杰(2010)。公私協力夥伴關係的弔詭。文官制度季刊,2(3),17-71。
    連橫(1992)。《臺灣通史》中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黃正雄(2008)。大台中市區定位與功能之設計發展。中國地方自治,61(3),22-44。
    黃源致(2001)。基層民主中村里與社區組織互動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張又升(2004)。社會福利的「最後一哩」—鄉鎮市(區)公所福利輸送角色與功能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維彬(2004)。我國村里行政編組與社區發展協會關係之探討-基隆市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未出版,臺北。
    張遵敏(1990)。臺北市里幹事角色功能之評估。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燕羣(2010)。村里長產生方式與村里功能之研究-以臺中縣神岡鄉之分析。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臺中。
    曾冠球(2004)。基層官僚人員裁量行為之初探:以台北市區公所組織為例。行政暨政策學報,38,95-140。
    曾冠球(2011)。協力治理觀點下公共管理者的挑戰與能力建立。文官制度季刊,3(1),27-52。
    曾春滿(2012)。全球在地化與地方治理發展模式:浙江台州個案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雷家宏(1998)。中國古代鄉里生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董保城(2004)。里長法律地位及權義保障之研究。臺北市里及里長功能定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7-63。
    楊日青等譯(2002)。政治學新論(Andrew Heywood原著)。臺北:韋伯文化。
    廖宗侯(2005)。社會救助制度中村里幹事的審查行為與影響因素之探討—以台中縣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蔡得雄(2001)。工作認知與激勵因素對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區公所里幹事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2010)。「我國基層村里角色與功能再定位」圓桌論壇論壇背景,2013年11月13日取自:網址
    http://pa.ntpu.edu.tw/ntpu_dep/content.php?sno=0001279

    臺北市政府(2003)。臺北市政府「里政改革」專案報告,臺北:臺北市政府,未出版。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2004)。臺北市里及里長功能定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委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研究中心辦理。
    臺北市松山區公所101年區務統計要覽。2013年11月13日取自:網址:
    http://www.ssdo.taipei.gov.tw/public/Attachment/353118112312.pdf
    劉君惠(1994)。直轄市里定位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劉坤億(2003)。地方治理與地方政府角色職能的轉變。國立空中大學空大行政學報,13,236-267。
    鄭羽婷(2012)。新北市里幹事角色與業務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出版社。
    歐忠仁(2013)。區長官派對里幹事角色的定位之研究-以臺中市豐原區公所為例。東海大學第三部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蕭美玲(2009)。「工作找尋自我效能」及「負面情緒」干擾工作角色認知及留任意願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里幹事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蕭靜婷(2012)。里幹事年度工作績效考核指標建構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謝忠安(2008)。村里基層行政人員民主價值觀與行政裁量之探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謝敏鋒(2005)。里長角色之研究:以臺北市松山區東榮里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鍾京佑(2003)。全球治理與公民社會:台灣非政府組織參與國際社會的觀點。政治科學論叢,18,26。
    薄慶玖(1971)。臺灣省村里制度之研究。思與言,卷9,期4、5,270-284。
    顏俊賢(2013)。友誼網絡、組織溝通及激勵對基層公務人員工作士氣之影響:以基隆市里幹事為例。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簡良哲(2012)。里幹事社會救助政策執行之研究-以基隆市為例。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羅文家(2003)。村里幹事角色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貳、英文部分
    Bovaird, T., & Löffler, E.(2002).Moving from Excellence Models of Local Service Delivery to Benchmarking Good Local governanc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68(1), 9-24.
    Castells M.(1989).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Society.Massachusetts: Blackwell Publishing.
    Grimsey,D.,& M.K.Lewis (2004).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The Worldwide Revolution in Infrastructure Provision and Project Finance. Northampton, MA: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Gonzalez III, Joaquin L. and Gambhir Bhatta.(1998). Evoloving Context ofGovernanc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n Gonzalez III, Joaquin L. and Gambhir Bhatta (Eds.), Governance Innovation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pp.1-12). Hants: Ashgate Publishing Ltd.
    Joyner, K. (2007). Dynamic Evolution i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The Role of Key Actors in Managing Multiple Stakeholders. Managerial Law, 49 (5/6): 206-217.
    Leach, Robert & Smith, Janie Percy, (2001). Local Governance in Britain. New York:Palgrave.
    Lipsky, M. (1980). Street-Level Bureaucracy: Dilemmas of The Individual In Public Services.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Maynard-Moody, S., M. Musheno & D. Palumbo (1990). Street-Wise Social Policy:Resolving the Dilemma of Street-Level Influence and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The Western Political Quarterly, 43(4): 833-848
    Pierre, J. (2000). Debating Governan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utnam, R. D. (1995). Bowling alone: America`s declining social capital.Jouenal of Democeacy,6, 68.
    Rhodes, R.A.W (1996), The New Governance: 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 Political Studies, XLIV,pp. 652–667.
    Rhodes, R.A.W.(1997) 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Policy Networks, Governance, Reflexivity nad Accountability. Buckingham, PA:OpenUniversity Press.
    Riccucci, N. M. (2005). In Their Own Words: The Voices and Experiences of Street-Level Bureaucrat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5(2): 243-245.
    Smouts, M.C.(1998). The Proper Use of Governanc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vol.50, no.1:pp.81-89.
    Stoker, G.(1998). Governance as Theory: Five Proposition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vol.50, no.1:pp.17-29.
    Trafford, S., & T. Proctor (2006). Successful Joint Venture Partnerships: Public-Privat Partnership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Sector, 19 (2): 117-129.
    Vinzant, J. C. & L. Crothers (1998). Street-Level Leadership: Discretion and Legitimacy in Front-Line Public Service. Washington, D. 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01921316
    10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921316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31601.pdf3195KbAdobe PDF2109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