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34/141854 (78%)
Visitors : 47777253      Online Users : 50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9228


    Title: 我國工會會務假制度問題之探討
    A Study of Time off for Trade Union Duties and Activities
    Authors: 陳偉凡
    Contributors: 王惠玲
    陳偉凡
    Keywords: 會務假
    會務
    統合主義
    工會活動
    公假
    帶薪休假
    一般性團體協商
    雇主准駁權
    Date: 2015
    Issue Date: 2015-11-02 14:54:36 (UTC+8)
    Abstract: 所謂工會,係一種由勞動者為勞動條件之維持與改善,以及經濟地位向上之目的,依民主原則所組織的永久性團體。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工會必須發揮組織的功能,並依賴其成員來執行組織的各種事務。不過,由於我國多數工會是以廠場為主要的組織範圍,在保有勞雇關係方得成為廠場工會會員的條件下,當工會需要於正常工作時間來運作時,即需要讓工會會員於工作時間內請假來執行會務,或者由工會自行聘僱專職會務人員來處理會務。然而,我國尚有中小企業林立的特殊環境,故廠場工會多不具規模,且經費嚴重不足,難以聘僱專職會務人員來處理會務。也因此,我國工會組織需要特別的制度來保障其存續與發展,而所謂的會務假制度,正是用來協助工會組織達到前述目的之工具,特別是對以廠場工會為主要組織範圍的我國而言,更為重要。目前我國的會務假制度,規定在工會法第36條中,其規範內涵為,工會有於工作時間內執行會務的需求時,由工會與雇主約定相關事宜,並由工會的代表作為執行者,於工作時間內向雇主請假執行工會事務。而我國現階段的會務假,多以「公假」的形式為主要模式,且實務上會務假制度確實廣為我國工會組織所用,甚至發展出所謂的「全日駐會」模式。
    然而,會務假制度雖對於工會組織的存續與發展有所幫助,我國以「公假」為主的執行方式卻會讓會務假制度產生侵害工會自主性的疑慮。蓋因會務假到底係基於何種立法政策或理由,讓本質上與工會對立之資方,必須依法給付工會幹部在工作期間內辦理工會事務與從事工會活動之薪資,不無疑義。尤其當勞資關係進入緊張時期,因會務假終究必須向雇主申請,此時的該制度的主導權即容易掌握於資方手中,並藉此介入工會的內部事務,動搖工會的自主性。故本研究的核心,在於探討會務假這種看似方便,卻在論理基礎上存有瑕疵的制度,所可能衍生的各種問題,以及尋求解決之道。
    因此,本文先從會務假的起源,以及司法、裁決、行政機關發展出的實務見解進行研究,抓出會務假制度的主要核心問題。再從工會活動權的本質進入討論,並認為會務假制度應作為工會活動權之一部分而受到保護。其後,針對會務假的執行形式進行檢討,並釐清工會活動權利與雇主經營管理權利的界限。最後,以外國法制與經驗為借鏡,並輔以實務訪查我國會務假的執行概況,點出現行制度下我國制度得以改善的空間,並指出我國會務假法制未來得以進行修正的方向,來確保工會組織的自主性。故本文結合我國法制,外國法制與經驗,以及實務面作的訪查結果綜合分析後,最後分別從我國法制層面與工會經營策略層面提出相關建議。
    Reference: 一、中文文獻
    (一)專書
    王澤鑑(2010),民法總則,台北市:三民書局。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11),簽訂團體協約參考手冊,台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4),2014中小企業白皮書-美國「再工業化」下臺灣中小企業之機會,台北市:行政院經濟部。
    李允傑(1992),台灣工會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第一版),台北市:巨流圖書。
    李建良(2003),憲法理論與實踐,台北市:學林文化。
    林大鈞(1987),我國工會立法之研究,台北市:工商教育。
    林全豹(1996),勞工法規詳解,台北市:中華圖書。
    林良榮、邱羽凡、張鑫隆(2012),工會保護與不當勞動行為裁決制度,新北市:勞動視野工作室。
    法治斌、董保城,(2010),憲法新論,台北市:元照。
    施啟揚,(2010),民法總則,台北市:三民書局。
    若林正丈(2004),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洪金珠、許佩賢 譯),台北市:新自然主義。
    張智雄(1990),工會法令解釋彙編,台北市:勞動基準雜誌社。
    陳繼盛(1994),勞工法論文集,台北市:財團法人陳林法學文教基金會。
    黃程貫(2001),勞動法(再刷三版),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黃越欽(2012),勞動法新論(修訂四版),台北市:翰蘆圖書。
    楊通軒(2010),個別勞工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
    楊通軒(2012),集體勞工法-理論與實務(三版二刷),台北市:五南圖書。
    楊渡(1988),強控制解體:解嚴前後台灣社會的面貌,台北市:遠流。
    劉志鵬(1999),勞動法解讀,台北市:元照。
    韓仕賢(2013),工會出擊:磨協商利劍,台北市: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

    (二)專書論文
    王振寰、方孝鼎(1993),國家機器、勞工政策與勞工運動,收錄於 王振寰,資本、勞工與國家機器:台灣的政治與社會轉型,台北市:唐山。
    張烽益(2012),工會的哀與愁,收錄於 林良榮、林佳和、沈牧樺、周兆昱、洪敬舒、侯岳宏、楊書瑋,搞工會,台北市:台灣勞工陣線。
    郭玲惠(2006),團體協約與團體協商,收錄於 徐永明、許士宦、郭玲惠、游清鑫、黃程貫、葉大殷、蔡聖偉、蔡碧玉,台灣法學新課題(四),台北市:元照。
    黃程貫(2013),工會會務假-最高法院99年台上字第2054號判決,收錄於臺北大學法律學院勞動法研究中心,勞動法精選判決評釋,台北市:元照。
    楊通軒(1999),爭議行為之合法性判斷標準,收錄於 中華民國勞動法學會,勞動法裁判選輯(一),台北市:元照。

    (三)期刊論文
    王惠玲(1999),工會組織法理基礎之探討,中國行政,第66期,頁43-58。
    王惠玲(1999),勞資關係之反思與再造,思與言,第37卷,第3期,頁101-118。
    吳育仁(2010),台灣集體協商法律政策之分析,台灣勞動評論,第2卷,第2期,頁351-372。
    吳從周(2010),試論判例作為民法第1條之習慣法:為我國判例制度而辯護,台大法學論叢,第39卷,第2期,頁227-299 。
    呂榮海(1990),勞動法法源(一):勞動習慣,法學叢刊,第138期,頁76-86。
    汪紹銘(1988),雇主擇員的自由與平等權-勞動契約與契約自由原則,法律評論,第54卷,第1期,頁36。
    沈宗瑞(1992),國家統合主義與台灣勞工的政治權力,中山學術論叢,第10期,頁109-122。
    林良榮(2014),工會會務假之規範、法律性質與雇主准駁權限:兼論我國法院判決實務之發展,思與言,第52卷,第1期,頁49-88。
    侯岳宏(2010),工會會務假之請假手續與勞動習慣之效力/台南高分院九八勞上一四,台灣法學,第152期,頁201-202。
    侯岳宏(2010),工會會務假請假手續與准駁-高院九八重勞上一三,台灣法學雜誌,第163期,頁165-168。
    張文郁(2008),淺論行政法上之習慣法與行政慣例,月旦法學,第157期,頁24-30。
    張義德(2013),代扣工會會費勞動習慣之廢棄與不當勞動行為之成立(上)-評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不當勞動行為裁決決定書勞裁(100)字第1號,台灣法學,第217期,頁26-35。
    許國賢(2011),民主生活與公共利益:一個預備性的考察,行政暨政策學報,第53期,頁1-24。
    楊通軒(1998),聯盟策略與勞工政策-從工會聯盟觀之,勞資關係論叢,第8期,頁119-153。
    劉邦棟(1997),正當性爭議行為之法律保護,勞工之友,第558期,頁18-21。
    謝清風(2009),勞工請假規則之研析-從批判行政解釋出發,萬國法律,第168期,頁72-89。
    謝棋楠(1991),以保護勞工的觀點看勞工請假規則,勞工之友,第486期,頁14-16。
    謝棋楠(2011),台美英工會幹部會務假制度,全國律師,第15卷,第6期,頁34-58。

    (四)研討會與研究計畫論文
    林良榮(2011),論我國《工會法》上有關「會務假」之不當勞動行為性-會務假的法律性質與雇主准駁的權限,工會行動權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頁31-52),台北市:政治大學法學院勞動法與社會法研究中心。
    林良榮(2013),雇主審查會務假的強度與不當勞動行為,102年度健全我國工會法制研討會會議手冊(頁75-107),台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林佳和(2011),工會行動權基礎理論,工會行動權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頁1-18),台北市:政治大學法學院勞動法與社會法研究中心。
    林炫秋(2008),勞工請假規則實務問題,97年度勞動基準法實務爭議問題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頁19-38),台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徐正光(1987),統合政策下的台灣勞工,第一屆勞資關係研討會論文集(頁189-204),台北市: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
    高鳳仙、趙榮耀(2014),監察院第1020800192號調查報告,台北市:監察院。
    陳建文(2011),工會行動權的事理思考與法理探討,工會行動權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頁53-130),台北市:政治大學法學院勞動法與社會法研究中心。
    黃程貫(2002),我國勞資爭議法制之檢討與重建,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五)碩博士論文
    何學政(2002),我國工會與政黨關係之研究,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碩士論文。
    李柏毅(2013),日本「支配介入」之不當勞動行為研究-兼論我國工會法第35條第1項第5款相關裁決,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
    林良榮(1997),論企業內工會活動之權利保障-以日本戰後學說及判例發展為中心,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碩士論文。
    俞行健(1977),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工會組織,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
    徐國淦(2004),台灣工運領袖類型分析,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迪皓(2011),後國家統合主義的工會體制-產業總工會組織架構經濟分系,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寶蓮(2008),我國勞動派遣法制之發展與適用問題之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蔣念祖(2006),利益團體遊說策略模式-台灣經驗研究,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學程非營利事業管理組碩士學位論文。

    (六)雜誌文章
    邱羽凡(2011),誰能代表勞工爭取利益?談談德國勞工董/監事制度的虛與實,工議,第35期,頁22-27。
    張鑫隆(2013),教師工會未與雇主約定會務假就不能請假了嗎?-評析100年勞裁字第29號裁決決定,勞動通訊,第7期。
    張鑫隆(2014),支持教育勞動關係良性發展—會務假制度是勞資互動的第一步,全國教師工會聯合會會訊,第11期,頁17。

    (七)網路資料
    中華電信工會(2006年1月),民國95年1月5日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與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產業工會之團體協約,2015年4月11日,檢自:http://www.ctwu.org.tw/plus/950106.pdf
    台灣勞工陣線(2013年11月),望族榮家惡整工會,上海銀單挑勞委會,立即依裁決主文讓受害工會幹部復職,2015年4月20日,檢自:苦勞網: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6315
    立法院(1984年3月),立法院公報第73卷第45期,2015年4月20日,檢自:http://lis.ly.gov.tw/ttscgi/lgimg?@7304500;0041;0060
    立法院(2009年6月),立法院公報第98卷第37期,2015年4月20日,檢自:http://lci.ly.gov.tw/LyLCEW/communique/final/pdf/98/37/LCIDC01_983701.pdf
    立法院(2010年6月),立法院公報第99卷第41期,2015年4月20日,檢自:http://lci.ly.gov.tw/LyLCEW/communique/final/pdf/99/41/LCIDC01_994101.pdf
    立法院,勞資爭議處理法,2015年4月23日,檢自:http://lis.ly.gov.tw/lghtml/lawstat/reason2/0114398060500.htm
    行政院勞動部(2013),102年國際勞動統計,2015年5月20日,檢自:http://statdb.mol.gov.tw/html/nat/10308分析.pdf
    行政院勞動部(2014),103年勞動統計年報,2015年6月29日,檢自:http://statdb.mol.gov.tw/html/year/year03/33010.htm
    行政院勞動部,勞動法令查詢系統,2015年3月19日,檢自:http://laws.mol.gov.tw/Chi/Default.asp
    行政院勞動部,勞動統計名詞,2015年4月20日,檢自:http://statdb.mol.gov.tw/html/com/st0201.htm
    吳宜臻(2009年12月),德國勞資共決制度中的職工委員會,2015年7月8日,檢自:http://www.worldlabour.org/chi/files/u1/________________charlotte.pdf
    邱羽凡(2012年3月),妥協或是反抗?專訪德國工會左派邵柏克,2015年7月8日,檢自:http://laborvision.pixnet.net/blog/post/88608983-%E5%A6%A5%E5%8D%94%E6%88%96%E6%98%AF%E5%8F%8D%E6%8A%97%EF%BC%9F%E5%B0%88%E8%A8%AA%E5%BE%B7%E5%9C%8B%E5%B7%A5%E6%9C%83%E5%B7%A6%E6%B4%BE%E9%82%B5%E6%9F%8F%E5%85%8B
    陳正良(2001年12月),新世紀的勞資關係-台灣工會體系之問題剖析與改革建議,2015年5月7日,檢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S/090/SS-R-090-035.htm
    楊通軒(2001年12月),對於團體協約法修正草案之我見,檢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S/090/SS-R-090-037.htm
    劉士豪(2014),德國所謂勞工參與,2015年7月3日,檢自: http://cb.mol.gov.tw/downloadfile.php?folder=infofiles&code=21&file_url=德國所謂勞工參與--劉士豪教授.pdf

    二、外文文獻
    ACAS(2010). Time Off for Trade Union Duties and Activities(including guidance on time off for union learning representatives). 3th ed. Norwich: TSO(The Stationery Office).
    ACAS(2014). Non-Union Representation in the Workplace.
    ACAS(2014). Trade Union Representation in the Workplace.
    Ho, M(2006). Challenging State Corporatism: Politics of Labor Federation Movement in Taiwan. China Journal, no56, pp. 107-108.
    ILO(2006). Freedom of Association: Digest of decisions and principles of the Freedom of Association Committee of the Governing Body of the ILO. 5th ed.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Schmitter, P(1974). Still the Century of Corporatism? The Review of politics, vol.36, no1, pp. 85-131.
    Schmitter, P(1979). Still the Century of Corporatism? SchmitterPhillippe C, & LehmbruchGerhard, Trends Toward Corporatist Intermediation. CA: Sage.
    小西國友、渡辺章、中嶋士元(2007),労働関係法(第五版),東京:有斐閣。
    外尾健一(1998),企業設施利用の組和活動の正当性,結権保障の法理,東京:信山社。
    本多淳亮(1992),労働組合法講話,東京:青林書院。
    西谷敏(2008),労働法,東京:日本評論社。
    角田邦重(1979),組合活動の権利と正当性,季刊労働法別冊第四號-労働組合法,東京:総合労働研究所。
    籾井常喜(1985),組合活動の法理,愛知:一粒社。
    厚生労働省(2011),平成23年團體協約締結事項調查結果概況,参照日:2015年6月23日,参照先:http://www.mhlw.go.jp/stf/houdou/2r9852000002dlia-att/2r9852000002dlpa.pdf
    宮本光雄、中町誠、中山慈夫(2006),労働法実務ハンドブック,東京:中央経済社。
    深谷信夫(1996),第5章組合活動權論,著:籾井常喜,戰後勞働法學說史,東京:勞働旬報社。
    菅野和夫(2002),設施管理権と支配介入,著:菅野和夫、西古敏、荒木尚志,労働判例百選(第七版),東京:有斐閣。
    菅野和夫(2003),労働法(第八版),東京:弘文堂。
    菅野和夫(2008),勞働法(第十版),東京:弘文堂。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勞工研究所
    10126200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1262004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勞工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04101.pdf3190KbAdobe PDF2251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