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2721/143689 (78%)
造访人次 : 49548871      在线人数 : 19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52628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2628


    题名: 席勒與孔子的美育思想──從席勒對康德的批判談起
    Schiller and Confucius` asthetic thinking──Schiller`s Critique of Kant`s Ethics
    作者: 李宗澤
    Lee, Chung Tse
    贡献者: 李明輝
    Lee, Ming Huei
    李宗澤
    Lee, Chung Tse
    关键词: 康德
    席勒
    孔子
    美育
    遊戲
    Kant
    Schiller
    Confucius
    asthetic education
    play
    日期: 2011
    上传时间: 2012-04-12 14:11:06 (UTC+8)
    摘要: 第一章簡述康德與席勒兩人論辯之起因,並指出席勒論美之觀點為何可與孔子之美育思想相映發。
    第二章則言席勒美學之基本架構。席勒此文係由七封書信輯成,行文之間似頗乏綱領。為廓清眉目故,筆者遂順其理路略作批註,俾釐清其論美之要義何在。
    第三章則言康德與席勒兩人之異趣為何,並引介席勒論美觀點之源委,以明席勒立論之宗旨。
    第四章先言前人與近人對於席勒美育思想之理解,次則將筆者於第二、三章中所獲得之觀點與孔子之美育思想相參較,令此兩者相觀而善。
    第五章總結全文,並預作伏筆。
    參考文獻: 一、中文著作
    方東美:《原始儒家道家哲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
    ───:《生生之德》。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
    ───:《中國人生哲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
    王國維原著,佛雛校集:《王國維哲學美學論文輯佚》。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93年。
    朱光潛:《朱光潛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年。
    ───:《西方美學史 上卷》。台北:漢京出版社,1982年。
    江文也著、楊儒賓譯:《孔子的樂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牟宗三:《圓善論》。台北:學生書局,85年4月。
    何金俐譯、郝大維、安樂哲著:《通過孔子而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宗白華:《宗白華全集》。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
    Reiner, Hans: Pflicht und Neigung. Meisenheim am Glan: Hain, 1951, translated as Duty and Inclination. The Hague: Nijhoff, 1983. Trans. Mark Santos.
    Riedel, Wolfgang: Die Anthropologie des jungen Schiller. Würzburg: Königshausen und Neumann, 1985. Würzburger Wissenschaftliche Schriften, Band XVII.
    Sharpe, Lesley: Friedrich Schiller Drama, Thought and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 sity press, 1991.
    Schiller, Friedrich: Schiller Sämtliche Werke, Philosophische Schriften. Berlin: Auf- bau Verlag, 2005.
    ───: O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Man, in a series of letters (Oxford, Clarendon P., 1967). O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Man, in a Series of Letters, edit. Elizabeth M. Wilkinson & L. A. Willoug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Schneider M., Sabine: Die schwierige Sprache des Schönen. Moritz und Schillers Semiotik der Sinnlichkeit. Könighausen & Neumann. 1998.
    Staskova, Alice: Friedrich Schiller und Europa. Ästhetik, Politik, Geschichte. Hrsg. von Universitätverlag Winter GmbH Heidelberg, 2007.
    Ueding, Gert: Schillers Rhetorik: Idealistische Wirkungsästhetik und rhetorische Tradition. Tübingen: Niemeyer, 1971.
    Wiese, Benno von: Friedrich Schiller. Stuttgart: Metzler, 1959.
    吳宓:《吳宓詩話》。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
    李澤厚:《實用理性與樂感文化》。北京:三聯書店,2005年。
    ───:《論語今讀》。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年。
    ───:《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台北市:三民書局,民89年。
    李明輝:《儒家與康德》。台北:聯經出版社,1990年。
    ───:《儒學與現代意識》。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康德倫理學與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年。
    ───:《當代儒學的自我轉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四端與七情──關於道德情感的比較哲學研究》。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2005年。
    ───:《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5年。
    李源澄:《李源澄儒學論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年。
    ───:《諸子概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余匡復:《德國文學史 上冊》。台北:志一出版社,1996年。
    佛雛著:《王國維哲學譯稿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林欣白:《席勒生平及其代表作》。台北:五洲出版社,1976年。
    倪梁康:《心的秩序 一種現象學心學研究的可能性》。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0年。
    ───:《現象學與中國文化 第五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年。
    佛雛:《王國維詩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朱熹集注:《四書集注》論語卷四。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7年。
    徐復觀:《中國人之藝術精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席勒・弗里德里希、馮至(譯):《審美教育書簡 附:論崇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席勒文集I-VI。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唐君毅:《道德自我之建立》。台北:學生書局。
    ───:《唐君毅全集卷一之一 人生之體驗》。台北:學生書局,民74。
    ───:《唐君毅全集卷二之一 心物與人生》。台北:學生書局,民78。
    ───:《唐君毅全集卷五 人文精神之重建》。台北:學生書局,2000年。
    程兆熊:《美學與美化》。台北:明文書局,民76。
    陳昭瑛:《儒家美學與經典詮釋》。台北市:台大出版中心,2005年。
    ───:〈知音、知樂與知政──儒家音樂美學中的「體知」概念〉。台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3卷第2期,2006年,頁41-60。
    陳大齊:《孔子言論貫通集》。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民76年。
    馬一浮:《泰和宜山會語》。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蔡元培著、聞笛・水如編:《蔡元培美學文選》。台北:淑馨出版社,1989年。
    康德著、李明輝(譯):《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台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
    康德著、李明輝(譯):《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社,2002年。
    康德著、鄧曉芒(譯):《實踐理性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康德著、牟宗三譯《康德:判斷力之批判 上冊》。台北:學生書局,2000年再版。
    康德著、鄧曉芒譯:《判斷力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再版。
    張世英:《境界與文化 成人之道》。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張玉能譯:《席勒散文選》。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7年。
    張黎選編:《席勒精選集》。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8年。
    張威廉主編:《德語文學辭典・Lexikon der deutschen Literatur》。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年。
    張隆溪:《同工異曲 跨文化閱讀的啟示》。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
    張祥龍:《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北京:三聯書店,2007年。
    ───:《孔子的現象學闡釋九講──禮樂人生與哲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黑格爾著、朱光潛(譯):《美學 第三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
    葉雋:《史詩氣象與自由徬徨 席勒戲劇的思想史意義》。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7年。
    黎東方:《孔子》。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10年。
    劉綱紀:《周易美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
    劉森堯譯、尤瑟夫・皮柏著:《閒暇 文化的基礎》。台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民92年。
    劉義生:《論語表解》。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民57年。
    黃振華:《康德道德哲學原理之分析》,收錄於台大文史哲學報第10期(民國56年8月)
    彭國翔、張華譯,赫伯特・芬格萊特著:《孔子:即凡而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年。
    楊祖漢:《儒學與康德的道德哲學》。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3月。
    楊深坑:〈美育在後現代社會中的人格陶冶功能〉,收錄於《教育資料與研究》(第88期,2009/06)。
    錢鍾書:《管錐篇》。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第二版第七次印刷。
    ───:《談藝錄》。北京:三聯書店,2004年。
    ───:《七綴集》。北京:三聯書店,2004年。
    錢基博等著、傅宏星點校:《戊午暑期國文講義匯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
    錢穆:《論語新解》。北京:三聯書店,2002年。
    嚴靈峰:《易簡原理與辯證法》。台北市:正中書局,民55年。
    二、西文著作
    Alt, Peter-André: Schiller: Leben-Werk-Zeit, Eine Biographie. Beck: Munich, 2000. 2 vols.
    Appelmann Anton, Hermann: Der Unterschied in der Auffassung der Ethik bei Schiller und Kant.
    Beiser, Friedrick: Schiller as Philosopher A Re-Examination. Oxford : Oxford Uni- versity Press. 2005.
    Borchmeyer, Dieter: Tragödie und Öffentlichkeit: Schillers Dramaturgie. Munich: Fink, 1973.
    Burschell, Friedrich: Schiller. Hamburg: Rowohlt, 1968.
    Cassirer, Ernst: „Schiller—Freiheitsproblem und Formproblem in der klassischen Äs- thetik“, in Freiheit und Form. Berlin: Cassirer, 1916.
    Carlyle, Thomas: Life of Friedrich Schiller. London: Chapman & Hall, 1873. Re- printed: Columbia S.C.: Camden House, 1992.
    Curran, V. Jane and Fricker, Christophe(etd.): Schiller’s “On grace and dignity” in its cultural context: essays and a new translation. First published by Camden House. 2005.
    Düsing, Wolfgang: „Ästhetische Form als Darstellung der Subjektivität: Zur Rezep- tion Kantischer Begriffe in Schillers Ästhetik“, in Friedrich Schiller: Zur Ge- schichtlichkeit seines Werkes, ed. Klaus Berghahn. Kronberg: Scriptor, 1975.
    Feger, Hans: Friedrich Schiller. Die Realität des Idealisten. Universitätverlag Winter GmbH Heidelberg, 2007.
    Frühwald, Wolfgang: Die Auseinandersetzung um Schillers Gedicht “Die Götter Griechenlands”, Jahrbuch der deutschen Schillergesellschaft 15 (1969)
    Heuer, Fritz: „Zu Schillers Plan einer transzendentalphilosophischen Analytik des Schönen“, Philosophisches Jahrbuch 80 (1975).
    Henrich, Dieter: „Der Begriff der Schönheit in Schillers Ästhetik“, Zeitschrift für philosophische Forschung 11 (1957).
    Hinderer, Walter: Von der Idee des Menschen. Über Friedrich Schiller. Würzburg: Königshausen & Neumann, 1998.
    ───: Friedrich Schiller und der Weg in die Moderne. Verlag Königshausen & Neumann GmbH, Würzburg 2006.
    Janke, Wolfgang: „Die Zeit in der Zeit Aufheben. Der transzendentale Weg in Schil- lers Philosophie der Schönheit“, Kant-Studien 58 (1967).
    Koepke, Ewald: Goethe, Schiller und die Anthroposophie. Das Geheimnis der Ergän- zung. Verlg Freies Geistesleben & Urachhaus GmbH, Stuttgart. 2002.
    Koopmann, Helmut(etd.): Schiller-Handbuch. Stuttgart: Kröner, 1998.
    Kommerell, Max: Geist und Buchstabe der Dichtung. Goethe Schiller Kleist Hölderlin. Vittorio Klostermann Frankfurt am Main. 1991.
    Knobloch, Hans-Jörg u. Koopmann, Helmut(hrsg.): Schiller heute. Tübingen: Stauffenburg-Verl, 1996.
    Martinson D., Steven(etd.): A Companion to the Works of Friedrich Schiller. First published by Camden House. 2005.
    Murray T., Patrick: The development of german aesthetic theory from Kant to Schiller. The Edwin Mellen Press Lewiton/Queenston/Lampeter. 1994.
    Oberlin, Gerhard: Goethe, Schiller und das Unbewusste. Eine Literaturpsycho- logische Studie. Psychosozial-Verlag. 2007.
    Oellers, Norbert: Friedrich Schiller. Frankfurt: Insel, 1996.
    ───(hrsg.): Gedicht von Friedrich Schiller. Philipp Reclam jun. GmbH & Co., Stuttgart.
    Pott, Hans-Georg: Die schöne Freiheit: Eine Interpretation zu Schillers Schrift Über die ästhetische Erziehung des Menschen in einer Reihe von Briefen. Munich: Fink, 1980. Theorie und Geschichte der Literatur und der schönen Künste, Band 56.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哲學研究所
    94154504
    10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154504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哲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513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