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462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0096/141043 (78%)
造访人次 : 46392772      在线人数 : 96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625


    题名: 高中國文教師運用數位典藏網站融入教學之研究
    Integrating digital archives website into instruction for se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literature teachers
    作者: 黃琇苓
    贡献者: 王梅玲
    Wang, Mei Ling
    黃琇苓
    关键词: 數位典藏
    高中國文教師
    國文教學
    digital archives
    Se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class
    Chinese teaching
    日期: 2011
    上传时间: 2012-10-30 11:25:55 (UTC+8)
    摘要: 本研究目的有四:1.探討數位典藏支援國文教學的意涵與最佳實務、2.探討數位典藏網站融入高中國文教學的模式、3.探討數位典藏融入教學成功案例之國文老師的教學策略、4.高中國文老師運用數位典藏融入教學的推動建議。
    配合研究目的,本研究分析得獎教案、訪談教案設計老師,期望能據以了解數位典藏資源融入國文教學之模式、策略,了解教師使用數位典藏資源的動機、需求與看法,進而提出對未來我國文教學界應用數位典藏網站之建議。
    本研究使用「個案分析法」、「深度訪談法」,首先分析歷年數位典藏融入高中國文教學得獎教案,發展出數位典藏融入國文教學模式,以幫助教師應用整合到教學歷程及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以達到將數位典藏做最有效利用的目的;接下來對得獎教師進行訪談,了解數位典藏融入國文教學的現況、困難與需求。根據研究結果,可獲得以下結論:
    一、 數位典藏網站融入國文教學的必要性
    1.數位典藏的豐富資源,是語文教學的極大寶藏,有助於創意學習、資訊融入,值得大力推廣。
    2.數位典藏網站擴大教育層次,扮演教學資源、學習環境、學生創作等三種角色。
    二、 數位典藏網站融入高中國文教學應用模式與教學策略
    (一)建構數位典藏融入高中國文教學三模式:準備階段、實施階段、評量階段
    (二)統整、分類台灣地區語文類數位典藏101個網站,以古典文學為多,融入教學時機、方法均較為多元與深入
    (三)數位典藏融入國文教學指南:
    1. 「引起動機」、「發展活動」、「綜合活動」三個時段,是教師進行數位典藏網站融入教學最適宜進入的時機
    2. 「閱讀教學」、「課文教學」是最適切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的類型。
    3. 「作者講解」是數位典藏網站融入教學最多、最深入的時機。
    4. 「問題導向」、「網頁主題探究」是數位典藏融入教學最常應用的教學實施策略。
    5. 「情境教學」可活化國文教學
    6. 「自編並使用數位典藏評量」為教師使用數位典藏融入教學最常使用的評量模式,以「學習單」、「專題實作」內容為主要的方式。
    三、 高中國文老師使用數位典藏網站融入教學的困難與需求
    (一)數位典藏網站融入教學的困難
    1.數位典藏資源認知不足,使用率、續用率低
    2.數位典藏資源,需要老師配合課程進行篩選與組織
    3.缺乏資源統整的「高中國文教學入口網站」,使用意願不高
    (二)數位典藏網站融入教學的需求
    1.內容需求:圖片與影音資源的豐富度
    2. 功能需求:網頁主題導覽、檢索查詢、資料下載
    3. 推廣需求:「研習課程」與「教學觀摩」
    This thesis contains four chapters. Chapter one examines the effect and and practibility of digital archives in supplementing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second chapter, it aims at analyzing the mode of digital archives websites integrating into se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class. Next, I would elaborate upon the successful cases of the mode mentioned above in authentic contexts. I conclude the thesis in the fourth chapter by offering suggestions to this approach.
    In light of my research goal, I analyze award-winning teaching plans as well as interviewing these teachers in the hope of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mode and strategy of digital archives applied in se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class. In addition, by reexamining the motives, needs, and viewpoints of this approach, I would like to provide teachers in this field with suggestions about the authentic application of digital archives websites.
    I employ two methodologies, “Case Analysis Method” and “In-Depth Interview,” to analyze award-winning teaching plans applying digital archives resources. By means of integrating these resources into Chinese teaching, this could practically facilitate in-class activities for the purpose of exerting its maximum benefits. Next, via interviews with these teachers, I could follow and observe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bstacles and conceivable improvements. Based on my research result, the following is my conclusion.
    I. The Essentiality of Digital Archives Websites in Chinese Teaching
    A. The resources of digital archives websites are highly recommended for its abundance and significance. They are beneficial for generating creativity and sharing data.
    B. Digital archives websites do broaden educational dimensions; they serve as teaching resources,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platforms for brainstorming.
    II. The Effect of Digital Archives Websites in Supplementing Chinese Teaching
    A. They construct three modes for the authentic application: the phase of preparation, the phase of practice, and the phase of evaluation.
    B. Chinese classics cover most of the resources in the category, and they are more dimensional in authentic teaching contexts.
    C. The Guidebook of Digital Archives Websites in Chinese Teaching
    a. Teachers are recommended to make good use of this method in three phases: motivation trigger, activity design, and activity integration.
    b. The most appropriate genres applied ar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and text instruction.
    c. The most common application observed is the introduction of author.
    d. The most practical strategies applied are question-oriented method and theme page research.
    e. Contextual teaching could facilitate Chinese teaching.
    f. Self-edited digital archives evaluation is commonly used in the form of studying sheets and seminar course.
    III. The Difficulties and Needs in Application
    A. The Difficulties
    a. The promotion of this method covers a low scope. As a result, the rate of usage and sustainability is low.
    b. The application of it in authentic teaching contexts collide with the current course designs.
    c. It lacks compatibility and integration.
    B. The Needs
    a. The content: add more photos and audio-visual resources
    b. The function: improve theme page guidelines, search query, and data download
    c. The promotion: apply the method in “Study Courses” and “Classroom Observation”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世全(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教育,80,23-31。
    王首程(2004),文學欣賞。台北:五南。
    王梅玲(2007)。數位圖書館在數位學習的應用。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0月
    2日。網址:http://www3.nccu.edu.tw/~meilingw/report/speech/
    applicationh_digital%20library.pdf
    王梅玲等著(2002)。圖書館使用實務。台北縣:空大。
    王嘉佑(2006)。高中職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王曉璿(1999)。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探究.。菁莪季刊,10 (4),18-24。
    王菀華(2004,10月)。資訊科技如何協助文學研究—以文建會國家文化資料
    庫為例,第二屆文學與資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國立台北大學。
    王秉鈞(1995)。個案研究法在企業管理上之應用與評鑑。論文發表於「第一屆
    管理學術定性研究方法研討會論文集」,176-189。
    白亦方(2005)。教師與數位典藏教學資源的應用。線上檢索時間:100年10
    月20日。網址:http://www.docin.com/p-10308221.html。
    何思瑩(2011)。高中國文教師數位學習資源高度使用者之使用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余禎祥(2000)。蝴蝶數位博物館之教案系統設計與實作。未出版碩士論文,
    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8)。2008數位學習白皮書。線上檢索時間:100年10
    月20日。網址: http://teldap.tw/Files/98W_r_tw.pdf
    吳明德、陳世娟、謝孟君(2005)。小學教師網際網路教學資源尋求及使用行
    為之研究。教育資訊與圖書館學,42(4),481-498。
    吳美美(2004)。數位學習現況與未來發展。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30,92-106。
    吳美美、楊曉雯(1999)。圖書館的利用—高中高職篇。台北市:國家圖書館,
    17。
    吳和堂(2008)。教育論文寫作與實用技巧。台北:智勝。
    李怡倩(2010)。數位)典藏資料在教學上的應用。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90
    。線上檢索日期:100年11月5日。網址http://www.nhu.edu.tw/~society/e-j/90/25.htm
    李貞慧(2008)。台灣作家數位典藏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沈中偉(2008)。科技與學習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林玉體(1990)。一方活水—學前教育思想的發展。台北市:信誼。
    林傑洹(2011)。我國高中教師資訊素養及資訊融入教學實施態度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燕珍、徐新逸、黃雅萍(2004)。中小學數位典藏教學資源應用網之研究。論文發表於「第三屆數位典藏技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
    林燕珍(2006)。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應用-數位典藏學習資源網。線上檢
    索日期:2011年12月24日,
    網址:http://humanities.lis.ntu.edu.tw/da/20070502.pdf
    林鴻源(2011)。高中職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與圖書館支援策略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Robert K.著,尚榮安譯(2001)。個案研究法。台北:弘智。
    周飲龍(1988)。視聽教育與國文教學。台灣教育,387,30-31
    信世昌(1994)。國文教學的本質與多媒體設計。教學科技與媒體,16,45-51。
    洪士倫(2003)。數位科技影響行銷傳播策略之研究:以國立故宮博物院應用
    數位典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私立世新大學。
    洪麗珍(2003)。資訊融入教學對國中生國文科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胡兆玄、王梅玲主編(2005)。圖書館新定義。台北市: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
    4-5。
    范紀文、何建明、李德財(2001年,11月),從數位典藏交換角度探討Metadata
    設計與標準化問題,新世紀數位圖書館與數位博物館趨勢研討會論文集。新
    竹市:國立交通大學圖書館。
    孫劍秋(2004)。網路資源在國語文教學上的運用及其範例。線上檢索時間:
    2011年10月1日。網址http://teacher.sljh.tp.edu.tw/chinese/%E7%B6%B2%E8%B7%AF%E8%B3%87%E6%BA%90%E5%9C%A8%E5%9C%8B%E8%AA%9E%E6%96%87%E6%95%99%E5%AD%B8%E4%B8%8A%E7%9A%84%E9%81%8B%E7%94%A8%E5%8F%8A%E5%85%B6%E7%AF%84%E4%BE%8B.doc。
    徐文濤(2002)。網際網路教學應用在高中國文教學之可行性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徐代昕(2001)。數位典藏互通性架構之建置。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
    學,台北市。
    徐怡華(2004)。淺談數位學習與大學圖書館。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圖書分館
    館訊,73,2-4
    徐厚鈴(2008)。台北市公立高級中學社會領域學科老師資訊需求及資訊行為
    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徐新逸(2002)。教學科技融入領域學習。台北:學富。
    徐新逸(2003)。學校推動資訊融入教學的實施策略探究。教學科技媒體,64
    ,68-84。
    徐新逸、吳佩謹(2002)。資訊融入教學的現代意義與具體作為。教學科技媒體,
    59,63-73。
    徐新逸、陳年興(2008)。數位學校經營模式探討--以數位典藏eSchool為例,台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2008年學術研討會。高雄。
    徐新逸、劉書容 (2007)。數位典藏融入國語文領域教學課程之設計發展與實施,視聽教育雙月刊,48(4),48-58。
    黃雅萍、徐新逸、林燕珍(2005) 。數位典藏融入教學之模式發展。數位典藏資訊融入教學研討會論文集,第76-89頁。台北市:台灣大學。
    莊健國(2002,10月)。我國現代文學史料數位化典藏與服務,第一屆文學與
    資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國立台北大學。
    國文學科中心(2005)。國文學科中心網站。線上檢索時間:2011年11月4日。
    網址:http://chincenter.fg.tp.edu.tw/cerc/index.php
    國科會(2006)。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才培計畫---教案設計比賽。線上檢索時間:
    2011年10月18日。網址:http://dlm.ntu.edu.tw/02_01.html
    國科會(2007)。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數位人才培育與學習子計畫。線上
    檢索時間:2011年10月4日。網址:http://dlm.ntu.edu.tw/01_2.htm。
    國科會(2011),數位教育與網路學習計畫。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9月26
    日,網址:http://ae.teldap.tw/DA99/06/showcase-3.php
    國科會(2011)。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0月1
    日。網址:http://wiki.teldap.tw/index.php/%E6%95%B8%E4%BD%8D%E5%85%B8%E8%97%8F%E5%9C%8B%E5%AE%B6%E5%9E%8B%E7%A7%91%E6%8A%80%E8%A8%88%E7%95%AB。
    國科會(2011)。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線上檢索日期:2011
    年9月20日。
    網址:http://teldap.tw/Introduction/introduction.php。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台灣東華,124。
    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雜誌.,72,
    2-9。
    張隆志(2009)。當代臺灣史學史論綱。臺灣史研究,16(4),161-184。
    張嘉彬(2006)。數位典藏支援數位學習之探討。圖書與資訊學刊,58,70-95。
    張紹勳(1998)。社會科學個案研究、調查研究、及實驗研究法比較。民意研究季刊,205,21-102。
    教育部(2011),高中學科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源網--關於平台,線上檢索日期:
    2011年10月4日。網址:
    http://hsmaterial.moe.edu.tw/01-about.php。
    教育部(2011)。高中學科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教材網---創意應用徵選。線上檢
    索時間:100年10月19日。網址:http://hsmaterial.moe.edu.tw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線上檢索日期:100年12月24日。網址:http://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89/guideline(9006).pdf
    教育部(2008)。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2008-2011。線上檢索日期:100年12月24日。網址:http://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0/97-100year.pdf
    陳力仁、徐新逸 (2003,4月)。資訊融入主題式高中國文教學之設計與應用。
    論文發表至第十一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ICCAI2003)暨中華民國第
    十六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陳年興(2003)。網路教學的課程設計與班級經營。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29(1),7-8。
    陳志銘(2010)。創新數位學習模式與教學應用。台北:文華。
    陳志銘、陳佳琪(2008)。數位典藏支援數位學習現況與發展。台灣圖書館管
    理季刊,4(2),9-23。
    陳秀玲(2010)。資訊科技融入閱讀教學對學生閱讀理解效應之行動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市。
    陳和琴(2001)。Metadata 與數位典藏之探討。大學圖書館,5(2),1-10。
    陳昭珍(2002)。數位典藏與數位文化。資訊與教育雜誌,91,17-23。
    陳雪華(2002)。國科會「數位博物館專案計畫」成果發表會。線上檢索日期:
    2010年11月13日。網址:
    http://aps.csie.ntu.edu.tw/910725press_conference.pdf
    陳雪華(2001)。台灣地區數位化典藏與資源組織相關計畫之發展。圖書館資
    訊學刊,16,1-16。
    曾淑賢著(2001)。兒童資訊需求、資訊素養及資訊尋求行為。台北市:文華。
    項潔、吳密察(2002年,9月)。淡新檔案的數位化整理。論文發表於國史館
    主辦,「臺灣史料的蒐集與運用學術研討會」。台北:國史館。
    黃仁紘(2002),數位學習管理系統之功能與標準,資訊與教育雜誌 ,89(22) 。
    黃國禎、張薰方、朱蕙君、曾曉馨(2008)。數位科技融入學科教學的活動設
    計模式:以國小鄉土課程數位典藏網站之建置為例。台灣圖書館管理季刊,
    4(2),41-56。
    黃雅萍、徐新逸、林燕珍(2005)。數位典藏融入教學之模式發展。載於國立
    台灣大學,2005數位典藏資訊融入教學研討會論文集(頁76-89)。台北:
    國立台灣大學。
    黃慕萱(2001)。成人讀者之資訊需求行為。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9(2),9-19。
    黃繼仁(1997)。全語言教學理論的基礎。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台灣師範大
    學。
    黃信銘(2004)。資訊科技融入國中國文教學新探。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
    高雄師範大學。
    童顗叡(2006)。數位金銀島網站好用性評估。書府,27,1-47。
    楊美華(2004年,7月)。數位時代的資訊服務。載於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
    學研究所編,中國圖書館學會九十三年度數位學習與圖書館研習班研習手冊(頁232)。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楊曉雯(1994)。淺析資訊特性及讀者的資訊需求。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
    訊,16,27。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心理。
    臺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主編(2009)。教育科技理論與實務(上、下)。台北市:
    學富。
    劉渼(2000年6月16日)。國文教學與網路—網站介紹。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
    47。線上檢索時間:2011年9月5日。網址
    :http://literature.ncc.to/bbs/read.php?tid=7157
    劉明洲、周慧蘭(2005) 。應用數位典藏內容於中小學九年一貫教學模式之探討。數位典藏資訊融入教學研討會論文集,57-75,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須文蔚(2009,10月)。數位文學的破與立。線上檢索時間:2011年12月5日,
    網址:http://chincenter.fg.tp.edu.tw/cerc/files/20091204114130-858082.ppt?PHPSESSID=61003914129177b13e2c144ca9837
    歐婉貞(2007)。即時互動視訊會議系統在國中國文教學上的應用實況。
    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0月5日。網址:
    http://web.tiec.tp.edu.tw/gccce2007/00gccce2007/article/JoinNet.pdf
    歐陽宜璋(2009)。高中國文網路之整合應用。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9
    月1日。網址:
    http://chincenter.fg.tp.edu.tw/cerc/archives.php?id=276&PHPS
    ESSID=61003914129177b13e2c144ca9837。
    潘文福(2005)。數位典藏融入教科書教學單元之推廣研究成果報告書(行政院
    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93-H-2422-026-001。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蔡永橙、黃國倫、邱志義(2007)。數位典藏技術導論。台北:國立臺灣大學
    出版中心、中央研究院。
    蔡永橙等(2007)。數位典藏技術導論。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4。
    賴貴進、王鈞慧(2011)。地理資訊系統與數位典藏結合的回顧與展望。國土
    資訊系統通訊,78,2-22。線上檢索時間:2011年11月13日。網址
    :http://ngis2.moi.gov.tw/Storage/MOI_NGIS/journal/78/pdf/78
    -spotlight.pdf
    賴進貴、莊婉瑩(2009)。數位典藏地理資訊於高中地理教學應用。地圖,19,
    33-47。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1月15日。網址:
    http://www.airiti.com/teps/ec_en/ecjnlarticleView.aspx?jnlcatty
    pe=1&jnlptype=2&jnltype=468&jnliid=4481&issueiid=99911&at
    liid=2139489
    賴鼎銘(2001)。圖書資訊學概論。台北市:空大,247。
    謝建成、劉至逢(2009)。大學圖書館網站使用性評估之探討。教育資料與圖書
    館學,47(2),163-198。
    簡素蘭(2005)。運用數位化多媒體教材輔助國中國文教學。台灣教育,631,
    29-35。
    顏永進、何榮桂(2001年,9月)。資訊科技融入學習領域上設計策略初探。
    論文發表於「新世紀課程教學-九年一貫課程議題」教育研討會。台北市: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顏龍源(2000)。主題化的電腦融入課程概念。資訊與教育,80,32-40。
    羅鳳珠(2001,12月)。建立「網路教學資源中心」的三種模式。第四屆中國
    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研討會,香港。
    羅鳳珠(2001,4月)。台灣地區中國古籍數位化的現況與展望。第三屆兩岸
    古籍整理研究學術研討會,研究學術研討會,台灣。
    羅鳳珠、張智星、許介彥(2005,6月)。虛擬與實境的交錯:多媒體在文學
    教學旳設計與應用。論文發表於「文學數位製作與教學」研討會,台南:國
    立成功大學中文系。檢索日期:2011年10月5日。網址:http://cls.hs.yzu.edu.tw/csp/PoemImage/composition/950811%E8%99%9B%E6%93%AC%E8%88%87%E5%AF%A6%E5%A2%83%E7%9A%84%E4%BA%A4%E9%8C%AF.htm

    英文部分:
    Borgman et al. (1996). Social aspects of digital libraries. Final report
    to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Retrieved Sep 27,2011,
    from http://is.gseis.ucla.edu/research/dig_libraries/UCLA_DL
    _Report.html
    Dervin, Brenda & Nilan, Michael(1986). Information needs and uses.
    In 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2,13-33 Digital Library Federation(1998).A Working Definition
    of Digital Library ,線上檢索時間:2011年9月14日,網址:http://www.diglib.org/about/dldefinition.htm
    Fuchs, M., Muscogiuri, C., Niederee, C.,& Hemmje, M. (2004). Digital
    librarie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An e-learning case
    stud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Libraries, 4(1),31-35
    Horne,E.E.(1983).The Question Generation and Formation:An
    Indication of Information Need,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34,5.
    Husen,T.&Postlethwaife,T.N.(1985).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vol.6). New York:Pergamon Press.
    Jonassen,D.H.,Howland,J.,Moore,J.,&Marra,R.M.(2003).Learning to
    solve problems with technology:A construction perspective(2n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Pearson Education.
    Krikelas ,J.(1983).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Patterns and
    Concepts. Drexe Library Quarterly.13,20.
    Morville,P. (2005).Ambient Findability. Sebastopol:O’Reilly Media,Inc
    Middleton, J.A. (1999). Curricular influences on the motivational beliefs and practice of two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A follow-up study.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30(3), 349-358.
    Le Compte, M.D., Preissle, J., & Tesch, R.(1993).Ethnography and qualitative design ineducational research (2nd ed.). NY: Academic Press.
    Shulman, L. S.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 of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 1-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99913011
    10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13011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301101.pdf4314KbAdobe PDF22786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