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2721/143689 (78%)
Visitors : 49600435      Online Users : 47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5092


    Title: 臺北市立高級中學教師組織運作成效之研究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high school teachers organizations in Taipei.
    Authors: 程維煌
    Contributors: 湯志民
    程維煌
    Keywords: 學校教師會
    教師工會
    教師組織運作成效
    Date: 2011
    Issue Date: 2012-10-30 15:27:29 (UTC+8)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立高級中學教師組織運作成效。其中教師組織主要是指「學校教師會」,運作成效則包含「強化組織運作」、「促進校園民主」、「提升教師專業」等三個層面;並分析「強化組織運作」、「促進校園民主」與「提升教師專業」三層面間的相關程度;進而利用開放問卷了解學校教師對未來教師組織發展的期待與展望。
    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對象為臺北市立高級中學編制內正式教師,問卷共寄出400份,回收326份,回收率81.5%,剔除無效問卷25份,尚餘有效問卷共301份。在統計上採用次數分配、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積差相關,並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呈現差異者再以薛費法或LSD法來進行事後比較。最後根據文獻探討、問卷調查與開放問卷結果,歸納結論如下:

    一、「學校教師會運作成效」屬中高程度,「強化組織運作」、「促進校園民主」層面屬高程度,「提升教師專業」層面屬中高程度。

    二、各背景變項對「學校教師會運作成效」,在高中校史較短與較悠久、男性、任教年資較淺、曾兼任學校行政職務教師高於一般教師。

    三、各背景變項對「強化組織運作」層面運作成效,在任教年資較淺、曾兼任學校行政職務教師高於一般教師。

    四、各背景變項對「促進校園民主」層面運作成效,在高中校史較短、男性、任教年資較淺、曾兼任學校行政職務教師高於一般教師。

    五、各背景變項對「提升教師專業」層面運作成效,在普通高中、高中校史悠久、任教年資較淺、曾兼任學校行政職務教師高於一般教師。

    六、「強化組織運作」、「促進校園民主」與「提升教師專業」三層面間達相關性顯著且為高度正相關,各面向間亦達相關性顯著且為高度或中度正相關。

    七、高中教師期待未來教師組織能參與教育政策制定、強化教師組織運作、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在不影響學生受教權的前提下,積極爭取教師權益。

    最後,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供學校教師組織及其他研究者參考。

    關鍵詞:學校教師會、教師工會、教師組織運作成效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high school teachers organizations in Taipei. The teachers organizations mainly refer to Teachers Associations at high schools across the city,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includes three aspects: strengthen organization operations, promote campus democracy and enhance teachers` profession,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aspects, and the author tries to understand what teachers are thinking through open questionaire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ssociations.
    400 copies of the questionnaire were sent to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pei , 326 were returned, the recovery rate was 81.5%, including 25 invalid questionnaires returned. The statistics methods we used include: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correlations. If one-way ANOVA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ata, Scheffe method or LSD was applied for furthur comparisons. Finally, the major result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he teachers association at high schools" was scored medium to high. "Strengthen organization operation", "promote campus democracy" was scored high, and "enhance teachers` profession" was scored medium to high.

    2.Teachers who are younger/male/have administrative experiences, or teach in a younger school scores higher than other teachers in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he teachers association at high schools".

    3.Teachers who are younger/have administrative experiences scores higher than other teachers in "strengthen organization operations".

    4.Teachers who are younger/male/have administrative experiences, or teach in a younger school scores higher than other teachers in "promote campus democracy".

    5.Teachers who are younger/have administrative experiences, or teach in a older school or in a normal high school as opposed to vocational schools scores higher than other teachers in "enhancing teachers` profession".

    6."Strengthen organization operation", "promote campus democracy" and "enhance teachers` profession" are highly correlated to one another positively.

    7.High school teachers are expecting that in the future teachers organizations can participate in the formulation of education policy, strengthen the operation of teachers associations, help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of teachers, and actively fight for the interests of teachers while not affecting students` right to learn.

    Finally, we made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teachers associations across the city and other researchers for reference,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findings.

    Keywords: teachers associations, teachers unions,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Reference: 壹、中文部份
    中央社,2010年6月1日,〈工會法修正,全教會:沒牛肉〉。2011年12月19日。取自http://news.cts.com.tw/cna/life/201006/201006010486194.html
    方彩鳳(2002)。中小學教師會集體協商制度規劃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王秋絨(2003)。臺灣、德國教師組織之比較。載於楊深坑(主編),各國教師組織與專業權發展(303-336)。臺北市:高等教育。
    王海捷(2006)。教師罷教與學生受教權孰重。現代教育論壇,14,285。
    王馨羚(2006)。學校教師會組織定位、運作情形及未來發展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立法院公報(2003)。「教師法修正草案」第一次公聽會會議記錄。立法院公報,92(22),2-40,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全國教師會(2007)。教師工會相關新聞評論。2011年4月13日,取自http://www.taotc.org/xoops/modules/newbb/dl_attachment.php?attachid=1197196673&post_id=76
    全國教師會(2011a)。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暨教師評鑑制度報告。全國教師,50,3。
    全國教師會(2011b)。跨部會協調,修改法令,支持家長與學校共同協助學生,落實增置輔導人員,協助學生與家長。全國教師會2011年2月16日新聞稿,取自https://docs.google.com/viewer?a=v&pid=explorer&chrome=true&srcid=1QCSut2Jx4JGRLC-nzYlrlNRwX69oBmHegMxVa-Hf-kWBuF0BkJn155_sVSpQ&hl=zh_TW
    朱玉璽(2007)。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參與環境運動之歷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江文隆(2009)。簡介中國大陸的擇校熱。臺北市:全國教師會。
    吳老德(2003)。教師組織工會與罷工權合適性之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清山、黃旭鈞(2005)。教師專業倫理準則的內涵與實踐。教育研究月刊,132,44-58。
    吳靜芬(2005)。中學教師對組織工會的認知及參與意向。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佳佩(2007)。從教師會到教師工會的組織變革與發展。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沈春生(2005)。美日兩國教師組織工會化發展與運作之比較研究。國立暨南大學比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周幸誼(2008)。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會態度與學校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周家弘(2009)。桃園縣公立國小教師角色認知、對教師工會功能看法與其參與教師工會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 斌(2009)。臺日教師組織政策參與機制之比較研究-政策網絡的觀點。當代教育研究,17(4),103-147。
    林孟皇(2000)。教育主體之權利保障,研習資訊,17(6),64-75。
    林素玲(2010)。組織人員專業成長與效能感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市國小教師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佩瑾(2010)。教師組織在教師專業的意義:英國教師組織的發展以及對台灣教師會的啟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學院比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林政昌(2004)。國民中小學教育替代役人力資源管理策略與運作成效關係之研究-以高屏二縣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香蘭(2004)。臺中縣一所國民小學學校教師會的組織與運作之個案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侯志翔(2003)。我國公立中小學教師勞動基本權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姜添輝(2000)。英美兩國三個主要教師會組織之比較研究。89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新竹市。
    姜添輝(2003)。英國教師組織的政治特性。載於楊深坑(主編),各國教師組織與專業權發展(27-82)。臺北市:高等教育。
    施宏杰(2010)。宜蘭縣國民中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資訊科技素養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美珠(2004)。影響社區健康營造中心運作成效因素之探討。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柯嚴賀(2007)。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價值、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洪振廷(2008)。學校教師會功能之探討-以苗栗縣建國國中為例。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臺中縣。
    席代麟、李宗哲、劉國兆(2001,10月)。教育改革過程中的民主實驗-教師會功能之研析。2000教育基本法學術研討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徐金章(2006)。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會運作績效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徐庭儀(2003)。我國教師籌組工會之研究-政治社會角度之探討。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秦夢群(2005)。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四版。臺北市:五南。
    秦夢群(2010,12月23日)。2100掏新聞。臺北市:TVBS無線衛視新聞臺。
    馬英九(2011)。元旦文告。2011年01月24日,取自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087
    高雄市龍華國小教師會(2002)。91年教育部與全國教師會協商會議備忘錄。2011年2月12日,取自http://www.lhps.kh.edu.tw/lhps/teacherA/928_march/91年教育部與全國教師會協商會議備忘錄.htm
    張以莊(2009)。一所國小教師會之個案研究—以幸福國小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張倪甄(2008)。臺北市幼稚園教育人員資訊素養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萬億(2008)。臺北縣公立國中教師知覺學校教師會組織功能與教師專業自主相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勳誠(2006)。找出人才、留住人才、善用人才。臺北市95學年度第1學期公私立高中職暨國中校長會議。臺北市。
    張曉蕙(2002)。中英教師組織之比較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教育部(2002)。教師組織工會問題之研析。2010年11月30日,取自http://www.edu.tw/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971
    教育部(2005)。教育部94年度施政目標與重點。2011年4月12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39/94%E5%B9%B4%E6%96%BD%E6%94%BF%E8%A8%88%E7%95%AB%E9%83%A8%E6%9C%83%E7%89%88%EF%BC%889403%E9%99%A2%E6%A0%B8%E5%AE%9A%EF%BC%89.doc
    教育部(2006)。因應人口結構變遷之教育對策。2011年4月12日,取自https://140.111.34.34/docdb/files/dmaa7a75de10f9.pdf
    教育部中教司(2009,4月)。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方案(草案)。0326次長主持會議後修正版。
    教育部國教司(2009)。民國98年度地方教育事務統合視導報告-課程與教學重點業務。2011年4月12日,取自http://www.edu.tw/bulletin.aspx?populace_sn=5&bulletin_sn=6309
    教育部駐美國代表處文化組(2008)。美國教師組織概況調查表。2008年11月25日,取自http://www.edutw.org/chinese/news/
    教育部學生軍訓處(2010)。教育施政理念與政策「教育部全面總動員防制校園霸凌」新聞稿。2011年4月12日,取自http://www.edu.tw/news.aspx?news_sn=4153
    莊巧玲(2008)。臺灣公立中小學學校教師會定位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清陽(2005)。教師籌組工會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南縣國教,18,40-41。
    許籃雲(2010)。國中閱讀推動實施成效之個案研究--以一所偏遠國中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志成(2003)。國民中小學教師會參與學校行政決定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幸仁(2005)。從全球化教改風潮論校長的因應策略:Giddens「結構—行動」理論之觀點。教育政策論壇,8(2),143-174
    陳幸仁(2008)。學校教師會運作之微觀政治分析:一所小學之個案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30,23-54。
    陳怡如(2011)。「工會法」實施後教師組織與功能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怡君(2007)。我國高級中學行政人員協力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明達(2011)。國民中小學教師籌組教師工會態度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陳金鈴(2005)。臺灣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教師會組織定位意見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陳晉華(2011)。運用民主基礎系列叢書實施國小四年級品德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以責任核心價值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富銘(2004)。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惠邦(2003)。德國教育。2011年4月12日,取自http://class.hyes.tyc.edu.tw/art/modules/newbb/viewtopic.php?forum=7&topic_id=98&post_id=100&viewmode=thread&order=0
    陳鵬飛(2000)。高雄縣市國民小學教師會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湯志民(2002)。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之評議。教師天地,118,20-27。
    湯志民(2003)。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之檢討與改進。理論與政策,16(4) 89-107。
    湯志民(2007)。打造優質學校-學校行政人員的能力與特質。「現代學校行政職能」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湯志民(2008)。未來學校的展望。敎育研究,165,13-21。
    湯志民(2009)。教育領導與學校環境。敎育研究,181,16-28。
    曾淑汝(2009)。基隆市國民小學友善校園總體營造計畫實施成效之研究 ─ 整合導向評估模式之運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乃熒(2003)。後現代思潮與老師專業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8,1-24。
    黃乃熒(2006)。學校行政的知識基礎。載於謝國權等箸,學校行政學:理論與案例(33-68)。臺北市:五南。
    黃乃熒、陳玉娟(2005)。從相信學生能學觀點建構教師專業。載於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的教學信念與專業標準(3-20)。臺北市:心理。
    黃乃熒、陳麗霞(2002)。國民中學學校行政瘋狂行為的成因與影響之路徑分析。師大學報,47(2),175-202。
    黃飛臺(2011)。臺灣地區小學教師加入教師工會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黃能永(2003)。學校教師會功能與其成員工作士氣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凱陽(2010)。臺北縣國民中學學校教師會運作對學校效能影響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黃德祥、薛秀宜(2003)。世界各國教師會的問題與展望。現代教育論壇─教師會組織與學校行政運作,彰化縣。
    楊玥玟(2005)。高雄市國民中學學校教師組織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楊深坑(2003)。各國教師組織與專業權發展。臺北市:高等教育。
    楊惠琴、湯堯(1999)。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會組織與運作功能之研究。教育部委託(006164890016),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南市。
    楊鎮宇(2008)。教師工會運動與人本教育基金會的體罰論述-從批判教育學觀點的反思。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趙怡婷(2004)。學校教師會參與學校行政決定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劉文聰(2007)。高雄縣教師會組織法制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妙真(2006)。彰化縣國民中學學校教師會運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行政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潘慧玲、王麗雲(2000,12月)。我國國民中小學學校成員權能感現況與成因調查研究-以教師會作為研究焦點。「新世紀教育發展願景與規劃」學術研討會。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
    蔡宏昇(2003)。威權轉型後的我國小學校園民主發展與困境之研究---以新竹市教師參與學校公共事務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炳坤(2006)。高中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偉森(2009)。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研究-以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清華(2001,11月)。美國教師組織與教育專業權運作關係之研究。亞洲比較教育學會,臺北市。
    蔡清華(2003)。我國中央及地方教師組織參與教育政策制定之研究。國科會專案計畫報告(計畫編號:NSC 90-2413-H-110-001-FC)。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
    蔡瑞聆(2007)。國民中學組織再造與教師組織運作成效之相關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鄭同僚(2006)。公立高級中學教師兼任行政人員離職問題分析-以臺北市為例。研習資訊,23(6),7-18。
    鄭彩鳳(2003,8月)。美國教師工會之發展-兼論對臺灣組織教師工會之啟示。教育政策論壇,6(2),21-39。
    鄭景陽(2011)。學校教師會角色功能、運作情形與轉型發展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盧秋菊(2010)。國民中小學校園民主化指標建構與應用之研究論文名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盧彥賓(2006)。臺南縣國民小學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蕭方雯(2007)。臺北縣市國民中學學校教師會組織變革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薛荷玉、曾希文(2007)。教師可組工會,立院通過條文。2011年4月14日,取自http://mag.udn.com/mag/campus/printpage.jsp?f_ART_ID=100712
    薛雅美(2007)。地方教師會任務功能、組織定位與會員參與關係之研究-以臺灣高雄縣教師會為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
    薛鴻輝(2005)。教師會或教師工會:中小學教師的組織認同探討-以臺北縣市、高雄縣市為例。南華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謝佳蓉(2011)。國民中學學校教師會運作功能、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謝婉詩(2007)。國中生閱讀策略實施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謝碧瑩(2004)。全國教師會之集體行動分析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簡淑彬(2003)。國民小學組織再造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羅能熙(2003)。國民中小學教師會運作狀況與改進策略之研究-以臺中縣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羅德水(2009)。校長可以不委屈-談校長角色期待的衝突。2011年3月20日,取自:http://blog.udn.com/loteshui/3522014
    羅德水(2010)。教師工會的實踐與挑戰。環球法學論壇,12,52-60。
    羅德水(2011,3月)。保留教師申訴有益教育發展。全國教師,50,2。
    饒邦安、周志宏(2004)。教師組織運作之考察(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人員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
    Freire, P. (2006). 十封信-寫給膽敢教書的人(熊嬰、劉思雲,合譯)。南京:江蘇人民。

    貳、英文部分
    Aspinall, R. W. (2001). Teachers’ unions and the politics of education in Japan. Albany,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Barber, M. (1992). Education and the teacher unions. London: Cassell.
    Chen, H. J. (2003a). Evolution of decision-making: An ethnographic study in a Taiwanese primary school. Paper presented at the 6th Europe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Murcia, Spain.
    Chen, H. J. (2003b). School-based management: The micro-political interactions among the headteacher, directors, teachers and parent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Heriot-Watt, UK
    Chen, H. J. (2004). Routines and micropolitics in a Taiwanese primary school.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K.
    Chitty, C. (2004). Education policy in Britain.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Climaco, C., (1992). Getting to know school using performance indicators: Criteria, indicators and processers,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Scott Forsman and Company.
    Daley, D. M., (1998). Designing effective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s. San Francisco: Jossey Bess.
    Fullan, M., & Ballew, A. C. (2004). Leading in a culture of change: Personal action guide and workbook.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Hernandez, R. M. (2004). An analysis of superintendent and school board perceptions of the factors of the synergistic leadership theory. PhD dissertation, 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 Huntsville, TX.
    Hoy, W. K., & Miskel, C. G. (2005).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 York: McGraw-Hill.
    Ipsos-MORI. (2006). Bullying at secondary schools is a top concern for parents. Retrieved July 17, 2007, from http://www.ipsos-mori.com/polls/2006/parentlineplus.shtml
    Izumi, L. T., Coburn, K. G., & Cox, M. (2002). They have overcome high poverty, high performing schools in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Pacific Research Institute.
    Kane, J. S., & Freeman, K. A. (1997). A theory of equitable performance standards. Journal of Management, 23(1), 37-58.
    Koppich, J. E. (1991). The changing role of teacher union leaders. Retrieved from EBSCOhost.
    Kyriacou, C. (2001). Teacher Stress: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Educational Review, 53(1), 27-35.
    Lipsett, A. (2007, June 28). Teachers claim frequent physical attacks. The Guardian. Retrieved July 12, 2007, from http://education.guardian.co.uk/pupilbehaviour/story/0, 2113922, 00.html
    Lunenburg, F. C., & Ornstein, A. C. (2004).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es, (4th ed). Stanford, CT: Wadsworth /Thomson Learning.
    Mastriani, W. J., & Tener, B. J. (1999). Public sector collective negotiations in New Jersey: The Past Thirty Years. Journal of collective Negotiations, 28(3), 171-182.
    NASUWT(2002). About the NASUWT. Retrieved November 26, 2011, NASUWT from http://www.nasuwt.org.uk/JoinNASUWT/AboutNASUWT/AboutNASUWT/index.htm
    Phillips, C., Palfrey, C., & Thomas, P. (1994). Evaluating health and social care. The Macmillan press.
    Poole, W. L. (1997).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Unionism by Teacher Union Leaders. Retrieved from EBSCOhost.
    Shafritz, J. M., & Ott, J. S. (2001). Introducation. In J. M. Shafritz, & J. S. Ott, (Eds.),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5th ed. pp. 1-7). Orlando, FL: Harcourt, Inc.
    Stone, A J. (2000). Collective bargaining and public schools. In T. Loveless (Ed.), Conflicting missions-Teachers unions and educational reform (pp. 47-68). Washington, D. 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Szilagyi, A. D., (1984).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Urbanski, A. (2000). Reform or be reformed. Retrieved from http://www.educationnext.org/20013/38urbanski.html
    Venkatraman, N., & Ramanujam, V. (1986). Measurement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on strategy research: A comparison of approach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1(4), 801-814.
    York, A. S., & Itzhaky, H. (1991). How can we measure the effects of client participation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21(6), 647-662.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94911021
    10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1102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2101.pdf7086KbAdobe PDF293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