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2721/143689 (78%)
Visitors : 49534975      Online Users : 91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0116


    Title: 桃園縣國中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the field of arts and humanities at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Authors: 莊明宜
    Juang, Ming Yi
    Contributors: 秦夢群
    Chi, Joseph M.
    莊明宜
    Juang, Ming Yi
    Keywords: 藝術與人文領域
    資訊素養
    教學效能
    The field of Arts and Humanities
    Information Literacy
    Teaching Effectiveness
    Date: 2009
    Issue Date: 2013-09-04 16:04:22 (UTC+8)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了解桃園縣國中藝術與人文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的關係,主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環境變項之桃園縣國中藝術與人文教師,在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的差異情形。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乃以桃園縣國中藝術與人文教師為主,抽樣34 所公立國民中學189 位教師,調查結果以平均數、標準差、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菲事後多重比較法、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分析,獲致下列結論:
    一、藝術與人文教學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整體是屬於「中高」程度的表現。
    二、藝術與人文教師教學資訊素養因教師背景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三、藝術與人文教師教學效能因教師背景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四、教師教學資訊素養及教學效能各層面具有高度正相關。
    五、教師教學資訊素養愈高,其教學效能愈佳。
    六、藝術與人文教師教學資訊素養對教學效能整體與各層面具有高度的解釋 力。
    七、 教師教學資訊素養對教學效能整體及各層面具有主要的預測作用。






    關鍵字:藝術與人文領域,資訊素養,教學效能。
    This research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mong the field of Arts and Humanities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by different background and environment factors.
    The samples of this study are 189 teachers of 34 junior high schools locating in the Taoyuan city. The results are analyzed by means, standard deviations,frequency,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s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Scheffé method , multiple stepwise 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teachers have above average scores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2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teachers’ teach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noticeable differentiated by the varied cause of teacher individual variables.
    3.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s noticeable
    differentiated by the varied cause of teacher individual variables.
    4.There are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whole and every dimension ofteachers’ teach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he ones of teaching ffectiveness.
    5.The higher the teacher’ teach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the better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6.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teachers’ teach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has higher
    explanation of the whole and every dimension of teaching efectiveness.
    7.The teacher’ teach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can make prediction of the whol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words: the field of Arts and Humanities, information literacy, teaching effectiveness.
    Reference: 中文部份
    王全世(2000)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雜誌,80,23-31。
    王章娟(2003) 。高中歷史教學與媒體運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恭志(2000)。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實務之探析。教育研究資訊雜誌,8(2),84-98。
    王曉璿(1998)。網路環境與教學應用。教師之友, 39(1),7-13。
    王曉璿(1999)。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探究。菁莪季刊, 10(4),18-24。
    王淑如、王裕德(2001)。E 世代國中教師的資訊素養。資訊與教育雜誌,82, 75-81。
    古淑美、朱延平(2000)。資訊科技融入數學科實地教學之研究。中華民國第十四屆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論文集。
    台南市教育局(2000)。台南市教師資訊基本素養指標。台南市教育局。2010年2月18日取自http://digschool.nknu.edu.tw/passport
    白慧如(2003)。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阮怡菁(2006)。非音樂科系畢業國小音樂教師教學效能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何榮桂、藍玉如(2000)。落實教室電腦教師應具備之資訊素養。資訊與教育雜誌85,5-21。
    何榮桂(1999)。教育部「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與北、高兩市「資訊教育白皮書」簡介。資訊與教育雜誌,70,2-8。
    何郁玲(1999)。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教師效能與生命意義感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李隆盛(1992)。為什麼我的孩子需要「科技教育」。中學工藝教育,25(1),1-3。
    李隆盛(1996)。談資訊素養教育---郭鍠莉採訪。社教雙月刊,23,頁24。
    李隆盛(1997)。科技教育的課題。中學工藝教育,30(9),2-6。
    李隆盛(1999)。「科技」在「自然與科技」學習領域中應和「自然」分立並行。生活科技教育,32(10),2-4。
    李慧芬(2007)。高雄市國中教師角色壓力、情緒管理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沈中偉(1999)。國小資訊教育的省思與理念。資訊與教育雜誌,71,53-57。
    邱貴發(1994)。國中小學資訊教育的議題與理念。台灣教育,517,29-33。
    邱瓊慧(2002)。中小學資訊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雜誌,88,3-9。
    呂筱晴(2002)。從科技與人文的聯動關係探討數位科技融入藝術教育之人文落實。2009年12月18日取自http://www.aerc.nhctc.edu.tw/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小美勞教師進修網站。
    李德竹(1994)。由資訊素養研究圖書館資訊服務之意義與內涵。國科會專案研究計劃。台北市:國科會。
    李德竹(2002)。資訊素養的意義、內涵與演變。圖書與資訊學刊,35,1-25。
    李俊湖(1994)。國小教師專業成長及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堅萍(1998)。電腦科技與美術教學的結合~影像處理。教師之友,39 (42),4-7。
    吳青蓉(1999)。跨世紀的教學革命: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竹縣文教,19,16-26。
    吳麗花(2001)。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專業能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吳美美(1996)。在新時空座標中的圖書館功能談資訊素養教育。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22(2),39-52。
    吳明隆(2003)。SPSS 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電腦圖書公司。
    吳明隆、林振欽(2005)。資訊科技與教學應用。台北:知城數位科技。
    吳正己、邱貴發(1996)。資訊社會國民的電腦素養教育, 社教雙月刊, 73,13-18。
    吳耀明(2004)。國小優良教師對班級經營觀點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2,111-134。
    吳沂木(1999)。淺談資訊教育融入學科教學。班級經營,4(1),47-52。
    吳壁如(2002)。教師效能感之理論分析。教育研究資訊,10(2),45-64。
    吳清山(1992)。增進教師效能,提升學校效能。南市文教,復刊號,32-33 。
    吳清基(1989)。教師與進修。台北:師大書苑。
    杜愛葆、林秀慧(1998)。 加速國家資訊教育基礎建設: 擴大內需方案篇 〜 專訪教育部電算中心陳主任立祥。資訊與教育雜誌, 68,29-32。
    林美和(1996)。 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的關係。社教雙月刊, 73,7-12。
    林真鳳(2007)。高雄市國小教師生命倫理認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生命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進財(2001)。教學效能研究的取向、典範及趨勢之探析。初等教育學報,14,105-135。
    林進材(2002)。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五南。
    林海清(1994)。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其工作滿意、服務士氣、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林秋惠(2006)。高屏地區國民中學社會領域教師在職進修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美惠(2005)。高職家事類科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岳修平、林一鵬、蕭芝殷(2001)。資訊教育課程實施問題研究。資訊傳播與圖書館,7(3),66-71。
    卓俊良(2002)。國民小學教師九年一貫課程教學資訊素養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瑛璘(2001)。高雄地區國小教師教學效能感與教育變革關注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洪燕竹(2002)。資訊科技在教育上應用的新趨勢。2009年12月18日取自
    http://content.edu.tw/primary/info_edu/cy_sa/pro/pro/p1/page1.htm
    徐新逸、吳佩謹(2002)。資訊融入教學的現代意義與具體作為,教學科技與媒體,59:63-73。
    高雄市教育局(2001)。高雄市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能力指標。高雄市教育局。2009年11月13日取自http://digschool.nknu.edu.tw/
    高士瑛(2001)。電腦多媒體教學在國中藝術教育上的應用。彰化師範大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孫志麟(1995)。教師效能的研究途徑與評量理念。教育資料與研究,5,67-75。
    陳木金(1996)。國民小學學校教學配合措施對教師教學效能之影響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3 ,227-252 。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忠志(1999)。電腦融入各科教學。資訊與教育雜誌, 72,1。
    陳裕隆(2000)。電腦融入教學面臨的困難與挑戰。資訊與教育雜誌,77,29-35。
    陳 敏(2000)。數碼化時代的美術教育。馬桂順編。2000 年亞太區美術教育會議論文集頁445-459。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陳昭銘(2003)。國民小學特殊教育全面品質管理與資源班教師教學自我效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美葉(2008)。網路環境與資訊素養對於無線網路教學意願之影響 -以高雄巿國中藝文領域教育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建東(2009)。台灣地區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實施可行性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登吉、賴阿福(2005)。網路與教育。台北縣,空中大學。
    教育部(1997)。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內容概要。2009年10月23日取自
    http://www.edu.tw/information/infpln/bascont.htm。
    教育部(1999)。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基本素養指標。2009年10月23日取自http://wwwnet.tmps.tp.edu.tw/edu/teacher/teacher1.htm。
    教育部(2000)。九年一貫課程-資訊教育。2009年10月13日取自http:// teach.
    eje.edu.tw。
    教育部(2001)。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2009年10月23日取自http://www.networklab.csie.ncu.edu.tw/moeplan/network。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2009年11月1日取自http: //master-
    plan.educities.edu.tw/conference/total.shtml。
    教育部(2009)。教育處定期統計資訊/97統計資料/97教師任教領域。2009年12月13日取自http://www.tyc.edu.tw/files/statistical_data/.xls,
    教育部(2010)。教師專業社群計畫。2010年1月17日取自http://tepd.moe. gov.
    tw/
    教育部(2010)。中小學優質化均等數位教育環境計畫2010年1月17日取自http://erp.moe.gov.tw/plan.
    郭閔然(2002)。中等學校教師資訊素養與資訊融入教學之研究-以大高雄地區為例。義守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蘭(2003)。國民中學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俊紳(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不同教學信念類型教師的教學表現及其教學生產力。國立高學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張德銳(1994)。國小教師教學評鑑系統之研究。台北,教育部。
    張振成(2001)。「九年一貫課程」與「多元智慧教學」關聯性之探討。菁莪季刊,13(2),11-15
    張碧娟(1999)。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學校教學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張一蕃(1997)。資訊時代之國民素養與教育。台北,國科會。
    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雜誌,72,2-9。
    張瓊文(2000)。以電腦融入國語科教學提升學習興趣之研究。2009年11月17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data/chiung/2000629037/2.htm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1)。現代心理學,219-220。臺北:東華書局。
    張豔華(2000)。從「網路假期」談資訊融入學科教學。中華民國第十四屆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論文集。台中市, 台中家商。
    張賢坤(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燿鴻(2004)。應用資訊科技於提升學校經營績效之影響因素―以雲林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黃政傑(1996)。教材教法的問題與趨勢。台北:師大書苑。
    湯昶洪(2003)。台北市國民小學資訊教育推展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秋柑(2003)。彰化縣高職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楊家興(2001)。網路教學在九年一貫課程下的應用。台灣教育,607,2-9。
    楊昭儀、徐新逸(1997)。建構網路學習社群的教學設計模式。視聽教育, 39(3),15-27。
    楊淑娟(2006)。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地區公立幼稚園為例。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劉世雄(2001)。資訊科技應用教學的省思,教學科技與媒體,57,88-94。
    蔡麗華(2001)。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俊男(2000)。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資訊設施教學意願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碩士論文。
    簡玉琴(200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簡良諭(2002)。資訊融入教學模式探討。師友月刊, 425,76-78。
    鍾佳穎(2003)。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教師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鍾宜智(2001)。推展與落實網路學習之探討。生活科技教育,31(11),22-25。
    謝明俸(2004)。國民小學教師文化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顏龍源(2000)。主題化的電腦融入課程概念。資訊與教育雜誌,80,32-40。
    顏龍源、梁坤明(1999)。資訊科技與九年一貫課程。思摩特網站資料,2009年12月27日取自http://sctnet.edu.tw/SIG/ITE/0/111.doc。
    蘇益生(2004)。高雄市國小教師e-learning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鄒景平(2000)。全球電子學習市場蓄勢待發。管理雜誌,312,87-89。


    英文部份
    Anderson,.D. M. (1991). The lost student.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78(3),.50-54.
    Borich, G. D. (1994). 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New York: Merrill.
    Bowyer,.D. .W. .(2000). A new approach to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in music theory for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children. Doctor of arts dissertation from the university of northera colorado, 23.
    Doyle, C. S. (1992). Outcome measures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within the 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of 1990. final report to national forum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51033).
    Girardi, S. K. P. (1998). Technology in the elementary art Room.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connecticut state university.
    Gregory, D.C. (1997). art education reform and interactive integrated art media. In D. C. Gregory (Edited), New technologies in art education: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131-141). reston, Va: The 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Kaiser, C. C. (1998). Searching for purpose: Teacher finding personal meaning for computer usage in elementary classrooms. The abstracts of PhD. diss. the university of syracuse.
    Keifer-Boyd, K. (1997). Interfacing hypermedia and the Internet with critical inquiry in the arts:preservice training. In D. C. Gregory (edited), New technologies in art education: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3-31).reston, Va: The 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Koos, M. & Smith-Shank D. (1997). The world wide web: Alice meets cyberspace. In D. C. Gregory (edited), New technologies in art education: Implications for 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 (33-40). reston, Va: The 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Kuhlthau, C. C. (1987). Information skills for an information society: A Review of Research.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97740).
    Kuhlthau, C. C. (1993). Implementing a process approach to information skills: A study identifying indicators of success in library media programs. School library media quarterly, 22(1), 11-18.
    Manifold, M.C. (2002)。A vision of art education for the Information age。(61-71)。
    Mathews, J. C. (1997). Computers and art education (ERIC Digest). Bloomington, IN: ERIC Clearinghouse for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Moersch, C. (1995). Levels of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LoTi): A framework for measuring classroom technology use. 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technology,23(3), 40-42.
    Rieber, Loyd and Welliver, Paul.(1989). Infus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mainstream educational comput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media,16(1),21-32.
    Villeneuve, P. (2002). Friend or Foe. art education, 55(2), 4-5
    Wang, L. Y. (2000). teaching art in an age of technology change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Ohio State University.
    West, Susan E. (1998). Art museum web sites as resources for educators and students: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and evalu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Youngblood, M. S. (1988). The ant and the grasshopper: a program for adopting microcomputer graphics in the arts. Art Education, 41 (3),23-24,41-45.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96911020
    9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911020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2001.pdf5522KbAdobe PDF265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