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8546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60/140895 (78%)
Visitors : 46379953      Online Users : 88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5467


    Title: 探陸王心學之內涵與異同
    Authors: 巫穗雲
    Contributors: 曾春海
    巫穗雲
    Date: 2000
    Issue Date: 2016-04-18 16:30:35 (UTC+8)
    Abstract: 封面頁
    證明書
    致謝詞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壹、研究動機
    貳、研究方法
    參、取材範圍
    肆、內容提要
    第二章 心學的遞嬗與成型
    壹、釋「心」
    一、「心」的義涵
    二、「心」的作用
    (一)儒家論「心」
    (二)道家論「心」
    (三)佛家論「心」
    (四)小結
    貳、心學的義涵
    一、儒家的心學
    二、道家的心學
    三、佛家的心學
    (一)唯識宗
    (二)真常之教
    (三)禪宗
    (四)其他
    參、心學的流變及發展
    一、漢初的歧出
    二、魏晉的走向
    三、隋唐的發展
    四、宋明的重建
    肆、宋儒「心學」的基本命題
    一、心學的成立
    二、心與理、性、情、氣的關係
    (一)心即性
    (二)性即理
    (三)心即理
    (四)氣與理合
    (五)氣由心主宰
    (六)心統性情
    伍、小結--重返人本精神
    第三章 陸象山心學理論的淵源與內涵
    壹、思想淵源
    一、明道的心、性、天一貫論
    二、上蔡的「真我論」
    三、龜山的「養氣論」
    四、橫浦的「篤行論」
    五、信伯的「道須涵詠」
    六、艾軒的「日用是根株」
    貳、一觸即發--「心即理」的頓悟
    參、哲學體系
    一、道德宇宙論
    (一)客觀的天道論
    1、建立「太極」的存有性
    2、表述「太極」的活動性
    (二)本心感通論
    1、「道」的作用
    2、「仁」的感通
    二、心性存有論
    (一)對「本心」的體証
    (二)心即天即理
    (三)「心即理」的義涵
    (四)天理、人欲不分
    三、工夫修養論
    (一)修養的原因:失其本心--放縱
    1、蔽於物欲
    2、蔽於意見
    (二)修養的方法
    1、復其本心--剝落
    (1)剝落的對象
    (2)剝落的方法
    甲、勿暴其氣
    乙、減擔
    2、發明本心--存養
    (1)先立乎其大
    (2)明義利之辨
    (3)靜坐明心
    (4)從師親友
    四、知識認識論
    (一)知行分離
    1、認知的偏差
    2、講習未明
    3、擅用私智
    (二)知先行後
    (三)理性懷疑
    (四)以「尊德性」為終始點
    肆、質疑--「心」可以主宰一切嗎?
    第四章 王陽明心學形成的歷程與內涵
    壹、明學醞釀期
    一、吳與弼
    二、胡居仁
    三、陳獻章
    貳、陽明的成學歷程
    一、五溺
    二、三變
    參、哲學體系
    一、心物同體--以「感通」為條件
    (一)心外無物
    (二)物外無心
    二、心外無理--以「無私」為前提
    (一)義涵
    (二)心、理豈能為二
    (三)對物欲的疏解
    (四)修養工夫
    1、主一
    2、持志
    3、克己
    (1)靜處體悟
    (2)事上磨練
    三、一體之仁--以「互動」為基點
    (一)對「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的詮釋
    1、仁是造化之理
    2、仁是天命之性
    3、仁是等差之愛
    (二)陽明是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者嗎?
    (三)萬物一體的平等觀
    四、知行合一--以「尊德性」為依歸
    (一)就理論上說
    (二)就工夫上說
    五、致良知一--以「至善」為標的
    (一)論本體--本體良知
    (二)論工夫--發用良知
    1、思誠
    (1)慎獨--戒慎恐懼
    (2)精一--純善潔淨
    (3)格物--歸之以正
    (4)拔本塞源--去其功利
    2、致知
    3、必有事焉
    4、身、心、知、意、物原是一件
    肆、陽明非禪
    一、被誤解的原因
    (一)詩作的禪境
    (二)教學上的公案運用
    (三)義理的吸納
    二、陽明對佛教的批評
    伍、「四句教」的歧義
    一、天泉證道
    二、對「四句教」的詮釋
    (一)「無善無惡」的出處
    (二)「無善無惡是心之體」的義涵
    (三)格物之感
    (四)王學分化之因
    1、錢緒山的「四有」
    2、王龍谿的「四無」
    陸、小結--陽明的不朽
    第五章 從外緣關係論陸王處境之異同
    壹、家庭教育
    貳、個人際遇
    參、性格器度
    肆、處事方式
    伍、小結--高峰經驗之愉悅
    第六章 從學說理論析陸王心學之異同
    壹、文本切入處
    貳、道德宇宙論
    參、心性存有論
    肆、工夫修養論
    伍、知識認識論
    陸、讀書態度及方法
    柒、評二氏之方式
    捌、小結--人生價值之釐訂
    第七章 回顧與展望
    壹、總結與檢討
    貳、努力與期盼
    參考書目
    壹、專書
    貳、學位論文
    參、期刊論文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哲學系
    86154009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675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1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