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7840964      Online Users : 104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230


    Title: 海峽兩岸中文電子期刊系統之比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n Chinese Electronic Journal Systems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Authors: 徐嘉晧
    Hsu, Chia-Hau
    Contributors: 王梅玲
    Wang, Mei-Ling
    徐嘉晧
    Hsu, Chia-Hau
    Keywords: 期刊
    學術期刊
    電子期刊
    電子期刊
    學術傳播
    數位出版
    Journals
    Scholarly Journals
    Electronic Journals
    Electronic Journal Systems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Digital Publishing
    Date: 2009
    Issue Date: 2016-05-09 15:22:09 (UTC+8)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探討海峽兩岸中文電子期刊系統之現況、系統構面與功能,以及發展動機與成功因素,藉由比較研究之描述、解釋、併排與比較四步驟,研究台灣與大陸電子期刊系統的發展現況、中文期刊與電子期刊發展之優勢與面臨之問題、電子期刊系統發展歷史,並歸納兩岸電子期刊系統建置動機與成功因素,以及藉由實證研究以建構中文電子期刊系統的構面與功能,以提出中文電子期刊系統發展之具體模式與建議。
    研究結果確立中文電子期刊系統包含出版管理、使用者服務、營運管理三構面,以及19項功能,並加以歸類。出版管理之功能包含:1.論文徵集;2.數位化作業;3.期刊分類與Metadata建置;4.建置資料庫;5.電子全文管理;6.詞彙權威控制;7.論文篩選標準。使用者服務之功能包含:8.資訊檢索與取用;9.引文分析;10.行銷推廣與客戶服務;11.個人化服務;12.電子期刊永久取用;13.加值服務;14.知識社群。營運管理之功能包含:15.收費與帳務管理;16.權利金給付與查核;17.著作權徵集與管理;18.統計報表;19.營運模式。
    本論文結論歸納:1.中文電子期刊系統構面與功能;2.台灣電子期刊系統之特色;3.大陸電子期刊系統之特色;4.台灣中文電子期刊系統發展動機;5.大陸中文電子期刊系統發展動機;6.台灣中文電子期刊系統發展成功因素;7.大陸中文電子期刊系統發展成功因素;8.兩岸中文電子期刊系統發展面臨之問題;9.目前大陸在整體中文電子期刊系統之發展居領先地位。
    最後建議:1.依據本論文所提出之電子期刊構面與功能改善台灣中文電子期刊系統。2.建議未來國家圖書館與資料庫廠商合作發展台灣全文電子期刊系統。3.建議我國政府擬定全文電子期刊系統建置之長期重點發展計畫。4.建議台灣電子期刊系統建置期刊採編系統平台。5.建議台灣中文電子期刊系統建置引用文獻連結及引文數據分析功能。6.建議台灣中文電子期刊系統建置知識社群功能。7.建議華藝公司中文電子期刊服務系統以收錄台灣期刊為優先考量。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research the current status, system dimensions and function, as well as the motivation and success factors of Chinese journal systems. Through description, interpretation, juxtaposition, and comparison, this study research the current status of Chinese journal systems, the advantages of development and the problems of Chinese journals and electronic journals, the history of electronic journal systems, summarized the motivation and success factors of Chinese electronic journal systems, and construct Chinese electronic journal systems dimensions and functions by empirical research. Finally come up with the specific model and suggestions of Chinese electronic journal system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established the Chinese electronic journal systems includes 3 dimensions: management of publication, user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of operation, as well as 19 features. management of publication includes: 1. Collection of journal; 2. Digital operations; 3. Journal classification and Metadata construction; 4. Database construction; 5. Electronic full-text management; 6.Vocabulary authority control; 7. Standard of journal selections. User services include: 8.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access; 9.Citation analysis; 10. Marketing and customer services; 11.Personal services; 12.Permanent access of electronic journals; 13.Value-added services; 14.Knowledge Community. Management of the operation includes: 15.Charges and account management; 16.Premium payments and check; 17. Copyright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18. Statistics; 19. Mode of operation.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are: 1. The dimensions and functions of Chinese electronic journal systems; 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journal systems in Taiwan; 3.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journal systems in China; 4. The motivation of Chinese electronic journal system in Taiwan ; 5. The motivation of Chinese electronic journal system in China; 6.The success factors of Chinese electronic journal systems in Taiwan; 7. The success factors of Chinese electronic journal systems in China; 8. The problems of Chinese electronic journal systems in Taiwan and China; 9. At present, China is on the leading position in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lectronic journal systems..
    The study make final suggestions as follows: 1. Pursuant the dimensions and function of electronic journals to improve the Chinese electronic journal systems in Taiwan; 2.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and database vendors can cooperate to develop full-text electronic journal systems in Taiwan; 3. Government can build long-term development plan of full-text electronic journal systems; 4. The proposed system of electronic journals in Taiwan Journal reporters and editors to build system platform; 5. Construct reference links and citation analysis functions to Chinese electronic journal systems in Taiwan; 6. Build knowledge group functions to Chinese electronic journal systems in Taiwan; 7. CEPS should put the first priority on Taiwan Journal collections.
    Reference: (一)中文
    1.圖書(包含研究報告與博碩士論文)
    Robert著,尚榮安譯。個案研究法(Case Study Research)。台北市:弘智文化,2001 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08中國統計年鑑。北京市: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年。
    王秉鈞。「個案研究法在企業管理之應用與評鑑」。第一屆管理學術定性研究方法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編者,1995 年。
    行政院新聞局。台灣雜誌出版產業調查研究報告。台北市:新聞局,2005年。
    行政院新聞局。2008年出版年鑑。台北市:新聞局,2009年。
    余恒鑫。中文電子期刊數據庫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林生傳。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台北:心理,2003 年。
    林串良。學術傳播體系變遷中之大學出版社研究。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邱炯友。學術傳播與期刊出版。台北市:遠流,2006年。
    邱炯友、林串良。「變遷中的學術傳播」。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編著。2003年資訊科技與圖書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2003年。
    侯延香。中文電子期刊數據庫改進策略研究。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徐玉梅,我國學術電子期刊整合製作與服務之規劃研究。台北市;國家科學委員會,民國93年。國科會92年科技行政研究發展報告。
    徐明珠、賀秋白。「數位出版 vs. 印刷業:由關鍵績效指標切入」。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2008年)(http://www.npf.org.tw/particle-4603-2.html(2008年10月7日)。
    葉繼元。「中國學術期刊出版、評價、研究現狀與趨勢」。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編著。兩岸學術期刊評鑑暨出版產業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2008年。(頁1-40)
    詹麗萍。電子資源與圖書館館藏發展。台北市:麥田出版,2005年。
    賴永忠。台灣地區雜誌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顏玉茵。台灣學術期刊電子化同儕評閱系統建構之評析。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2.期刊論文
    尹進。「淺談學術期刊的生存與發展」。遼寧行政學院學報5卷3期 (2003年):121-122。
    方寧。「市場經濟環境中的學術期刊發展問題」。現代傳播雙月刊5期(2005年):33-34。
    王珞。「中國期刊網路出版的現狀、問題及發展趨勢」。農業圖書情報學刊18卷12期(2006年):156-159。
    王敏、薑學軍、劉岩。「電子文獻數據庫收錄期刊的品質瑕疵及對策」。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誌15卷1期 (2006年):50-51。
    王梅玲。「電子期刊興起及其對學術傳播影響的探討」,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71期(2003年):61-78。
    王梅玲。「從學術出版的變遷探討學者、出版者與圖書館的角色」。國家圖書館館刊1期(2003年):67-93。
    王梅玲、徐嘉晧。「台灣中文電子期刊系統初探」。台灣圖書館管理季刊5:2(民98年4月):77-92。
    王淼、張洪。「我國學術期刊發展現狀研究」。大眾科技7期(2004年):36-37。
    付雅慧。「高校數位圖書館兩種常用資料庫比較分析」,經濟研究導刊4期(2008年):179-180。
    史慧丹、周蕊、鄔淑珍。「我國電子期刊全文數據庫評價研究文獻學綜述」。現代情報9期(2007年):15-17。
    朱棟樑、陽麗霞。「21 世紀我國學術期刊的發展趨勢」。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6卷7期(2005年):179-181。
    朱貴玲、楊祖國。「兩種全文電子期刊數據庫--Elsevier SDOS、Kluwer Online比較研究」。情報科學20卷3期 (2002年);298-299。
    朱勝堅。「網上電子期刊的興起和發展」。現代圖書情報技術79(2000):71-73。
    余英。「現代學術期刊的發展趨勢」。新疆社科論壇4期(2000年):71。
    吳小芬。「中國期刊網和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的比較研究」。台灣圖書館管理季刊1卷3期 (2005年):61-79。
    吳根生。「我國學術期刊發展的主要問題與對策研究」。學會11期(2007年):60-62。
    吳敬敏。「淺談電子期刊資源評價」,產業與科技論壇7卷3期 (2008年);145-146。
    宋建成。「漫談期刊」,全國新書資訊月刊9期(2007年):8。
    李治安、林懿萱。「從傳統到開放的學術期刊出版:開放近用出版相關問題初探」。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33卷1期 (2007年):39-52。
    李玲、楊桂珍。「我國兩大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之比較研究」。現代情報5期(2004年):2-7。
    李軍英、潘潔。「國內兩大全文電子期刊數據庫的比較與分析」。圖書館學研究5期(2003年):34-37。
    李彥謀。「國圖館請說清楚講明白」。新新聞1118期(2008年):16-17。
    李莉、卞佳。「電子期刊數據庫使用者滿意群組實證研究」。情報科學26卷2期 (2008年);229-232。
    杜大力。「中國與世界主要國家期刊出版情況對比」。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8卷6期 (2001年):88-93。
    呂淑萍、王志庚。「中文電子期刊現狀分析」圖書館與資訊服務51:2 (2007年):110-113。
    周志峰。「國內三大全文電子期刊數據庫的比較與分析」。溫州師範學院學報25卷5期 (2004年):105-111。
    林倩青。「淺議我國網路電子期刊的現狀和未來」。圖書館學研究7期(2002年);91-92。
    林淑芬。「中文期刊報紙典藏數位化作業概述」,國家圖書館館訊 4期(2004年);2-17。
    林淑芬。「國家圖書館期刊資源的典藏利用暨開風氣之先 - 雜誌創刊展」。全國新書資訊月刊9期(2007年):9-17。
    林淑芬。「期刊報紙數位保存與加值應用服務之探討─國家圖書館經驗」。 大學圖書館10卷2期(2006年9月):100-121。
    邱炯友、李怡萍。「學術電子期刊編輯整合平台市場與個案:以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季刊為例」。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3卷3期 (2003年):327-334。
    邱炯友。「學術電子期刊同儕評閱之探析」。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0卷3期 (2003年):309-323。
    邱炯友。「學術期刊出版之非引文計量稽核與評鑑」。圖書與資訊學刊61期(2007年):24-41。
    姜琳。「正確認識電子期刊與期刊全文數據庫」。農業網路資訊5期 (2007年):104-105。
    姜琳。「合理選擇中文電子期刊數據庫」。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16卷6期(2006年):7-9。
    洪偉、曹森森。「電子期刊與資料庫」。中國國防科技資訊2期(1997年):63-65。
    夏立娟、張蘇。「基於ScienceDirect Online的電子期刊資料庫的檢索功能」。現代情報2期(2007年): 167-169。
    徐莉、劉智,「期刊電子數據庫建設中的著作權保護」。井岡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6卷2期 (2005年):88-91。
    翁志輝、林樹文、劉新永。「三大網路文獻全文數據庫的特點及其在科技期刊編輯工作中的應用」。福建農業學報(2007):123-130 。
    翁菊梅。「我國學術期刊信息化的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武漢交通管理幹部學院學報5卷2期(2007年):72-74。
    袁明嶸。「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評介」。國文天地23卷2期(2007年):27-31。
    袁真富。「探析期刊全文電子數據庫版權問題--以維普公司被訴侵犯著作權一案為引子」。電子智慧財產權10期(2004年):43-46。
    馬永祥、鄺文國、汪恒英、陳燦。「科技期刊稿件電子數據庫構建與利用」。農業圖書情報學刊3期(2007年):104。
    孫清玉。「我國电子期刊发展现状及问题探讨」。農業圖書情報學刊19:1(2007):44-45。
    常廷文。「我國電子期刊發展的歷史和未來」。安徽理工大學學報7卷1期(2005年):91-93。
    康恩婷、金聲、李志強、魏豫州。「兩大中文電子期刊數據庫對比分析研究」。晉圖學刊2期(2008年):57-59。
    張小路。「學術期刊發展面臨的幾個問題」。理論與改革3期(2007年):215-219。
    張祥卉。「學術期刊發展淺論」。江西科技師範學院學報6期(2004年):108-110。
    張寒生。「從電子期刊的發展趨勢談我國數位期刊群的建設」。大學圖書情報學刊4期(2001年):34-35。
    張植禾、相春豔。「我國網路電子期刊的發展現狀研究」。現代傳播2期(2007年):121-123。
    張聚元。「我國期刊出版事業發展的研究」。編輯學刊5期(1994年):77-80。
    張慧銖。「建置中文電子期刊全文資料庫與服務系統初探」,圖書資訊學刊,1卷3期(2003年);27-40。
    張潔。「期刊上網對學術期刊發展的負面效應及消除」。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6卷3期(2006年):135-137。
    張麗園。「5種全文電子期刊數據庫的評價分析」。圖書情報工作2期(2003年):35-39。
    張耀銘。「中國學術期刊的發展現狀與需要解決的問題」。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1卷2期 (2006年):28-35。
    張蘭。「淺談社科類學術期刊的現狀與發展」。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6期(2007年):143-148。
    張豔英、朱婕。「國外全文電子期刊數據庫檢索平台比較研究」。圖書館學研究1期(2006年):69-71。
    曹芳、於廣遠。「三種電子期刊數據庫在局域網建設中的應用」。實用醫藥雜誌21卷1期(2004年):63-65。
    曹藝瀟。「試論電子期刊的發展前景」。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8卷5期(2006年):33-35。
    莫遠明。「學術期刊的基本走勢及差異化發展策略」。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1卷11期(2007年):147-150。
    許晶。「學術期刊的發展與社會科學的繁榮」。中州學刊6期 (2001年):16-19。
    許靜。「電子期刊給我國期刊管理研究帶來的大變化」。醫學資訊學雜誌1期(2008年):19-21。
    郭玲。「學術期刊生存與發展的路徑分析」。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19卷14期(2007年):87-88。
    郭秋香。「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簡介」。東吳大學圖書館館訊25期(2007年):6-14。
    郭麗芳。「利用Web of Science評價電子期刊數據庫內容」。圖書館雜誌4期(2006年):22。
    陳月婷。「學術電子期刊的發展前景展望」。圖書情報工作49卷11期 (2005年):45-48。
    陳亦強、胡瑩。「學術期刊的發展前景探討」。蘇州大學學報(工科版),24卷6期 (2004年):124-125。
    陳雪華。「電子期刊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圖書館學刊9期(1994年):35-48。
    閆李政。「論數位圖書館電子期刊數據庫的著作權保護」。現代情報8期 (2006):100-102。
    景雲。「知識經濟時代與學術期刊的發展」,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2卷2期(2006年)。
    黃蓓伶。「從波特五力分析探究台灣雜誌出版的核心優勢與未來走向」。全國新書資訊月刊9期(2007年):9-17。
    楊全山。「我國學術期刊市場化發展障礙及策略研究」。現代財經27卷8期 (2007年):79-81。
    楊祖國、朱貴玲。「國外全文電子期刊數據庫比較研究」。情報科學22卷3期(2004年):353-355。
    楊美華。「數位時代的學術傳播和館藏發展」。大學圖書館10卷1期(2006年):140-156。
    楊紹蘭。「中國學術電子期刊標準化資料庫建設與全文檢索服務芻議」。國家圖書館學刊4期(1999年):95-99。
    溫芳芳。「中文電子期刊數據庫資源的特色化發展構想--以VIP、CNKI、萬方三大全文數據庫為例」。四川圖書館學報1期(2008年):72-76。
    溫芳芳。「試論中文電子期刊數據庫資源重複建設問題-以VIP、CNKI、萬方三大全文資料庫為例」。新世紀圖書館2 期(2007年):69-71。
    路雅祺。「國外四種綜合全文電子期刊數據庫比較研究」。現代情報2期(2007年):155-158。
    董迎霜。「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发展趋势研究」。情報探索1(2009):62-63。
    葉繼元、顧燁青。「中國大陸學術期刊評價現狀與走向」。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季刊46:1 (2008):111-146
    趙霞琦、來玲、郭寶鵬。「多維技術在面向學科知識倉庫中的使用--以構建多維電子期刊資料庫模型為例」。現代圖書情報技術4期(2006年):56-59。
    劉勇、孟勁松、逯耀鋒、李建輝。「淺談學術期刊的生存與發展」。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誌15卷3期(2006年):40-41。
    蔡明月。「學術傳播與書目計量學」。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5卷1期(1997年);38-57。
    歐陽崇榮。「從電子出版與電子商務看學術期刊的出版」。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1卷2期(2003年):237-253。
    鄭墾荒。「臨床醫師如何選用國內三大全文電子期刊資料庫」。情報探索9期(2006年):54-56。
    鄧美豔。「試論市場經濟條件下學術期刊的生存與發展」。瀋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5卷3期(2001年):89-90。
    盧旭。「淺談國內電子雜誌期刊發展現況」。出版界69期(2004年):32-33。
    龐蓓。「網路型電子期刊資料庫的整合」。圖書館理論與實踐3期(2005年):45-47。
    龔玉欽。「網路化與學術期刊的改革與發展」。編輯學刊4 期(2001年):54-55。
    3.電子資源
    文崗資訊有限公司網頁。<http://www.apexi.com.tw>( 2008年11月23日)。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網頁。<http://lsg.cnki.net/grid20/Navigator.aspx?id=1> (2008年10月23日)。
    金珊資訊公司網頁。<http://www.csis.com.tw/>( 2008年10月22日)
    政治大學圖書館資料庫網頁。 <http://xoops.lib.nccu.edu.tw/modules/PDlinks3/visit.php?cid=1&lid=2 > (2008年10月23日)。
    漢珍數位圖書公司網頁。<http://www.tbmc.com.tw/chinese_version/comprehensivedata/comprehensive_menu.htm>( 2008年10月23日)。
    維普資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系統網頁。<http://159.226.100.28/index.asp>( 2008年10月22日)。
    國家圖書館中文期刊篇目索引影像系統網頁。<http://readopac1.ncl.edu.tw/ncl3/index.jsp>( 2008年10月23日)。
    國家圖書館遠距圖書服務系統網頁。<http://www.read.com.tw/web/hypage.cgi?HYPAGE=./index.htm> (2008年10月22日)。
    華藝公司中文電子期刊服務系統網頁。<http://www.ceps.com.tw/ec/echome.aspx>( 2008年10月23日)。
    萬方數據系統網頁。<http://c.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aspx>( 2008年10月23日)
    鄭茗襄。「數位學術傳播的全球趨勢」。華藝公司投影片,2007年。
    (二)西文
    1.圖書(包含研究報告與博碩士論文)
    Abel, R.E.and Newlin, L.W. Scholarly Publishing :Books, Journals, Publishers, and Librari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Indianapolis, IN: Wiley,2002.
    Borgman, Christine L.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and Bibliometrics, Newbury Park: Sage,1990.
    Chowdhury, G.G. Introduction to modern information retrieval. London: Facet,2004.
    Cook, B. The electronic journal : the future of serials-based information. New York : Haworth Press,1992.
    Curtis, Donnelyn. E-Journals: A How-to-do it Manual for Building, Managing,and Supporting Electronic Journal Collections. New York: Neal-Schuman Publishing, 2005.
    Fisher, Karen E. Theories of Information Behavior. Medford, N.J. : Published for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y Information Today, 2005.
    Garvey,W.D. Communication: The essence of science. Elmsford, NY: Pergamon Press,1979.
    Harter, S.and Kim H.J. Electronic journals and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a citation and reference study. Proceedings of the Mid-Year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299-315.1996.
    Hurd, J.M. Models of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 Crawford, S. et al. (Eds) From print to electronic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Medford, NJ: Information Today Inc.,9-33,1996.
    Ives, Gary W. Electronic journal management systems : experiences from the field. Binghamton, N.Y.: Haworth Information Press,2005.
    Jenda, C.”Electronic journal publishing and the scientific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Online Meeting. 223-232,1994.
    Jones, Wayne. E-Serials: Publishers, Libraries, Users, and Standards. New York : Haworth Information Press, 2003.
    Krzys, Richard and Litton,G. World Librarianship: A Comparative Study.New York: Marcel Dekker,1983.
    Park, T.M. The Maze of Electronic Journals in Digital Libraries. IT and Global Library Development. West Newton, MA.: MicroUse Information, 313-322,1999.
    Peek,R.P. Scholarly Publishing, Facing the new frontiers. Scholarly Publishing: The Electronic Frontier, In: Peek, R.P. et al. (Eds). Mass.:The MIT Press, Cambrdige, 3-15,1996.
    Paisley, W. Communication in the Communication Sciences, Progress in Communication Sciences, v.5,ed. Norwood, New Jersey: Ablex, 1984.
    Reitz,Joan M.Dictionary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Westport, Conn.: Libraries Unlimited,2004.
    Tenopir, Carol. Towards Electronic Journals : Realities for Scientists, Librarians, and Publishers. Washington, DC : Special Libraries Association, 2000.
    2.期刊論文
    Amritpal1, K.” Electronic Journals and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Studies13:4(2007):227-239.
    Boettcher, Jennifer.” Framing the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Cycle”.Online, (2006):24-26.
    Boyce, Peter, Donald W. King, Carol Montgomery, and Carol Tenopir. “How Electronic Journals are Changing Patterns of Use.” Serials Librarian 46:1/2 (2004): 121-141
    Cole, Louise. “Usage Data - the Academic Library Perspective.” Serials 13: 2 (Jul 2000): 97-102.
    Garvey, W.D.and Griffith, B.C.”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within scientific disciplines: Empirical findings for psychology”. Information Storage and Retrieval 8(1972): 123-126.
    Goodman, David. “The Criteria for Open Access.” Serials Review30:4(2004): 258-270.
    Goodman, D. and Foster, C.. “Foreword : Special Focus on Open Access: Issues, Ideas, and Impact.” Serials Review 30:4 (2004): 257.
    Harter, S.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and electronic journals: An impact stud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49:6(1998):507-516.
    Hurd, J.”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new roles and new players”, Science & Technology Libraries 25:1/2(2004):5-22.
    Kaur, A.”Electronic Journals and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Indian Journals 13:4(2007):227-239.
    Kling, Rob, and Ewa Callahan. "Electronic Journals, the Internet, and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IST) 37 (2003): 127-177.
    Kling, Rob. and Mckim,G.”Scholarly Communication and the Continuum of Electronic Publishing.”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50(1999):890-906.
    King,Donald W.,Carol Tenopir, and Clarke M.”Measuring Total Readings of Journal Articles.” D-Lib Magazine 12:10(2006), http://www.dlib.org/dlib/october06/king/10king.html(retrieved 20 November 2008).
    Lancaster, F. W. "The Evaluation of Electronic Publishing". Librai, Trends 43:4(1995):518.
    Moghaddam, G.G. “Scholarly Electronic Journal Publishing: A Study Comparing Commercial and Nonprofit/University Publishers.” Serials Librarian 51:3/4(2007):165-183.
    Osburn, C.B.”The Structuring of the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System.”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50:3(1989):277-286.
    Peek,R.P.“Electronic Scholarly Journal Publishing.”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3(1998):331-334.
    Rao, Ravi Chandra. "Sources of Information with Emphasis on Electronic Resources".In DRTC Annual Seminar on Electronic Sources of Information. Banmalure: DRTC, 2000.
    Rowland, F.. "Print Journals: Fit for the Future?” Akiadne 7(1997) <www.ariadne.ac.uk/issue7/fytton/> (retrieved 20 November 2008)
    Shaughnessy, T.W.”Scholarly Communication : the Need for an Agenda for Action—A Symposium.”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15(1989):70.
    Snyder, K.J.”Electronic Journals and the Future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Notes58:1(2001):34..
    Tenopir, Carol.and Donald King W.”Using and Reading Scholarly Literature”, ARIST 34(1999):423-477.
    Watson, Paula D. “Acquisitions of E-Journal.” Library Technology Report 39: 2 (March /April 2003): 28-43.
    Watson, Paula D, “Sources for E-Journals.” Library Technology Reports 39:2 (March/April 2003):6-27.
    Woodward, Hazel and Cliff McKnight, “Electronic Jouranls: Issues ofAccess and Bibligraphical Control,"Serials Review 21(1995):71-74.
    3.電子資源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ARL Statistics 2005-6.”.< http://www.arl.org/stats/annualsurveys/arlstats/arlstats06.shtml >(retrieved 20 November 2008).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http://www.soros.org/openaccess/read.shtml> (retrieved 20 November, 2008).
    Open Archives Initative. OAI Webpages. <http://www.openarchives.org/> (retrieved 20 November 2008)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9615500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155007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6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