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拉夫語文學系] 會議論文 |
1998-03 |
俄語言談禮節與俄語教學 |
賴盈銓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期刊論文 |
1998-03 |
安德烈.普拉托諾夫作品中的「聖愚」因素 |
賴盈銓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期刊論文 |
1998-05 |
二十世紀俄國文學之聖人傳記傳統 – 以巴斯特納克(B. Pasternak)的小說齊瓦哥醫生為題材 |
賴盈銓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期刊論文 |
1999-05 |
拉斯普津的主要「鄉村系列」作品在時代中的意義 |
賴盈銓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期刊論文 |
2000-05 |
安德烈.普拉托諾夫長篇小說「切文古爾鎮」漢譯問題研究 |
賴盈銓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會議論文 |
2001-03 |
從傳記、文化學、修辭觀點探討安德烈.普拉托諾夫「聖愚」行為之理念 |
賴盈銓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會議論文 |
2001-04 |
意識型態語彙作為修辭方法之探討﹝以安‧普拉扥諾夫之小說《大地槽》為題材﹞ |
賴盈銓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期刊論文 |
2001-05 |
由臺灣學生漢譯作品分析其對俄語詩文之感受 |
賴盈銓; 彼涅亞妮諾娃; Lai, Ying-Chuan; N. Pinezhaninova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期刊論文 |
2001-06 |
意識型態語彙作為修辭手法(普拉托諾夫中篇小說為例) |
賴盈銓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期刊論文 |
2001-11 |
普拉托諾夫作品中的聖愚行為理念 |
賴盈銓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國科會研究計畫 |
2002 |
現代俄羅斯東正教之文化傳統研究: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崇拜之現象為例 |
賴盈銓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會議論文 |
2002-05 |
文化人類學解說在台灣情境下俄國語文教學之地位 |
賴盈銓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期刊論文 |
2002-06 |
文化人類學解說在俄國語文教學之地位--以普拉托諾夫作品為例就實際臺灣教學情境之探討 |
賴盈銓; Lai, Ying-Chuan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期刊論文 |
2002-06 |
阿克薛諾夫小說《克里米亞島》中的「臺灣主題」 |
賴盈銓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國科會研究計畫 |
2003 |
文化轉形期之俄國文學與東正教文化研究 |
賴盈銓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期刊論文 |
2003-06 |
俄羅斯虛己論:概念、現象與詮釋 |
賴盈銓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會議論文 |
2003-10 |
齊瓦哥醫生》中的耶穌形象與「虛己」思考 |
賴盈銓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會議論文 |
2005-02 |
論文學文本概念分析的「雙階段特性」 |
賴盈銓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會議論文 |
2005-04 |
關鍵性概念作為體現作者基本思想的條件 |
賴盈銓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期刊論文 |
2005-06 |
俄國二十世紀20-30年代文本的宗教意識研究 |
賴盈銓; Lai, Ying-Chuan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期刊論文 |
2005-09 |
文化轉型期觀照下普拉托諾夫小說《切文古爾之漫遊思想》 |
賴盈銓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國科會研究計畫 |
2006 |
普拉托諾夫的隱喻使用研究:認知理論與文化學觀點 |
賴盈銓; 巴蘭諾夫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6 |
文學文本作為概念分析的對象 : 普拉托諾夫的長篇小說<<切文古爾鎮>> |
賴盈銓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國科會研究計畫 |
2008 |
杜斯妥也夫斯基小說的「袪魔」母題---以「叛逆」、「漫遊」與「長老」概念為框架(II-I) |
賴盈銓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會議論文 |
2008 |
"杜斯妥也夫斯基小說《卡拉馬助夫兄弟們》 的「聖愚」觀念在漢譯的再現 |
賴盈銓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期刊論文 |
2008-03 |
《莫斯科2042》與《kys》的普希金主題 |
賴盈銓; Lai Yin-chuan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研究報告 |
2009 |
俄羅斯文化與思想評論經典文獻 |
賴盈銓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會議論文 |
2009-04 |
譬喻模式在文學批評中之地位 |
賴盈銓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期刊論文 |
2009-08 |
普拉托諾夫作品的隱喻使用在漢譯作品的再現初探 |
賴盈銓; Lai, Yin-chuan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國科會研究計畫 |
2010 |
漢俄語的文化概念詞「家」(dom)與「法」(zakon)比較研究---類型與特色 |
賴盈銓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11-11 |
普拉東諾夫文本中聖愚行為之範疇 |
賴盈銓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期刊論文 |
2012-07 |
「眾聲喧嘩」之外:杜斯妥也夫斯基晚期複調小說的「祛魔」觀 |
賴盈銓; Lai, Ying-chuan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國科會研究計畫 |
2013 |
二十一世紀初期後蘇聯場域的語言與文化建設(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達維亞、亞塞拜然、中亞共和國、高加索及波羅的海地區) |
亞榴申娜; 賴盈銓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國科會研究計畫 |
2015 |
台灣俄僑歷史的特別章節:俄裔澳大利亞人回憶錄的離散經驗與歷史脈絡 |
賴盈銓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16-04 |
Учебный русско-китайский фразеолог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на материале российских средств масс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
張瑞承; 賴盈銓; 巴斯科, 妮.瓦.; Chang, Juı-cheng; Lai, Yin-chuan; Basko, N. V.; ЧАНГ, Джуй Ченг; Лай Инчуань; Н.В. Баско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16-12 |
Law as Nation`s Value Indication in the Novel |
賴盈銓; Lai, Ying-Chuan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會議論文 |
2017-11 |
РУССКОЕ ЮРОДСТВО ИЧАНЬ-БУДДИЗМ КАК ФОРМЫ«НЕПОСТИЖИМОСТИ» (НАМАТЕРИАЛЕ РОМАНА «БРАТЬЯКАРАМАЗОВЫ» И ПРИТЧЧАНЬ-БУДДИЗМА) |
賴盈銓; Лай, Инчуань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會議論文 |
2017-11 |
Critical rereading the work "Soviet Russia in China`` by Chiang Kai – Shek// |
賴盈銓; Lai, Ying-Chuan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會議論文 |
2018 |
Об автопортрете А.И. Солженицына и образе Тайваня в мемуарах «Угодило зернышко промеж двух жерновов: Очерк изгнания» и речи «Свободному Китаю» |
賴盈銓; Lai, Ying-Chuan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18-11 |
Russian iurodstvo and Zen-Buddhism as forms of “incomprehensiveness”(novel «Brothers Karamazov» and Zen parables as objects of study) |
賴盈銓; Lai, Ying-Chuan |
 |
[斯拉夫語文學系] 會議論文 |
2019-01 |
卡爾梅克草原的永恆歌詠:庫股親諾夫大師 |
賴盈銓; Lai, Ying-Chu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