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1015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09952/140887 (78%)
造访人次 : 46370751      在线人数 : 77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0158


    题名: 承接的掙扎與探尋行動 -兒童教育事業接班人的自我敘說
    The struggle of undertaking and exploring action : the self-narrative of child education business successor
    作者: 羅翊文
    Lo, Yi Wen
    贡献者: 倪鳴香
    羅翊文
    Lo, Yi Wen
    关键词: 接班人
    兒童教育事業
    自我敘說
    Successor
    Child education business
    Self-narrative
    日期: 2017
    上传时间: 2017-06-01 09:55:18 (UTC+8)
    摘要: 在選填幼教系的那刻起,我就知道未來要承接母親所經營的兒童教育事業,但 內心卻常有個聲音是「好希望我是願意承接母親經營的事業,但為何我始終沒辦法 也不願意做出這個選擇?」。母親在我童年時期忙碌的景象,使我一直擔憂承接後, 我的孩子也會像我童年時期一樣孤單,但若不選擇承接,母親還會愛我嗎?
    這進退兩難的處境在遇見兩位幼兒園接班人後,開啟了我的探尋之旅。無論是 透過訪談準幼兒園接班人、訪談家人以及接受心理諮商,甚至一年代理經營等等的 探尋行動,我看見過去的自己是依附在母親的期待中與一昧想像他人一樣。藉由自 身不斷行動、敘說與反思,促動原先對他者與自己既定且僵化信念的改變,透過說 也看見自身的生命起伏與演變的意義脈絡,當人能看見此意義脈絡的同時也就能看 見人自身經歷存在的價值,使過往在認回自我的過程中得以平靜安穩的存在,進而 拾回生命的主權為自己做決定,有力量思考承接與否的挑戰。而承接家業對我而 言,成了可以實踐自我理想的選擇。
    In the election of the pediatric system, I know that the future to undertake the mother`s children`s education business, but the heart is often a voice is "I hope I am willing to undertake the cause of the mother`s business, but why I have no way do not want to make this choice? " My mother in my childhood busy scene, so I have been worried about undertaking, my child will be as lonely as my childhood, but if you do not choose to undertake, the mother will love me?
    This dilemma in the situation after meeting the two kindergarten successors, opened my search trip. Whether it is through the interview kindergarten successors, interviews with family members and to accept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even one year agency operations and so on the search action, I saw the past is attached to the mother`s expectations and ignorant imagine others. By their own action, narrative and reflection, to promote the original and their own established and rigid beliefs of the change, through that also see their own ups and downs of life and evolution of the meaning of the context, when people can see this sense of context at the same time also can see the valu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ir own experience, so that in the past to recover the self in the process of calm and stable existence, and then retrieve the sovereignty of life for their own decisions, have the power to think about whether to undertake or not. And to undertake the family business for me, has become a self-ideal choi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Alfred Adler 著,吳書榆譯(2015)。阿德勒心理學講義。台北:經濟新潮社。

    Alice Miller 著,林硯芬譯(2014)。夏娃的覺醒:擁抱童年,找回真實自我。台北: 心靈工坊。
    Flick,Uwe 著,李政賢、廖志恆、林靜如譯(2007)。質性研究導論。台北:五南。

    Lawrence J.Friedman著,廣梅芳譯(2001)。艾瑞克森─自我認同的建構者。台北市: 張老師。
    Maria Montessori著,詹道玉譯(1989)。蒙台梭利教學法。台北市:崇文。 Maria Montessori著,李田樹譯(1995)。童年之秘。台北市:及幼文化。
    Nancy Houston 著,王建玫譯(2010)。天國文化裝備課程系列-美滿婚姻革新。台北: 國度豐收協會。
    Philip & Barbara Newman 著,郭靜晃、吳幸玲譯(1998)。發展心理學:心理社會理論 與實務。台北市:楊智。
    Robert E. Slavin 著,張文哲譯(2005)。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台灣培生 教育。
    高宣揚(1997)。佛洛伊德傳。台北市:萬象。 楊懋春(1972)。中國的家族主義與國民性格。載於李亦園、楊懋春(主編),中國人
    的性格(113-178 頁)。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翁開誠(1997)。同理心開展的再出發:成人之美的藝術。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
    26,261-274。
    邱惟真、丁興祥(1999)。朱光潛多重自我的對話與轉化:一種敘說建構取向。應用心 理研究,2,211-249。
    李有成(1990)。論自傳。當代,55,20-29。 賴誠斌、丁興祥(2005)。自我書寫與生命創化:以蘆荻社大學員蕃薯的故事爲例。應
    用心理研究,25,73-114。
    吳清山(2010)。師資培育研究。台北市:高等教育。 沈翠蓮(2004)。台灣小學師資培育史。台北市:五南。 周志建(2012)。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隱喻、自由書寫。新北市:心靈工坊。 洪瑞斌、陳筱婷、莊騏嘉(2012)。自我敘說研究中的真實與真理:兼論自我敘說研究
    之品質參照標準。應用心理研究,56,19-53。 但昭偉(2015)。自我認可作為一種生活態度。市北教育學刊,49,39-54。 楊思偉、陳盛賢(2012)。我國師資培育制度之變革與未來動向。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
    育學會(主編),我國師資培育百年回顧與展望(1-20頁)。台北市:五南。 林月雲、張小鳳、虞邦祥(2009)。傳承或變革:台灣企業接班歷程之質性研究。組織
    與管理,2(2),109-153。 鄭伯壎(1991)。家族主義與領導行為。中國人˙中國心─人格與社會篇。台北:遠
    流。 蘇靜怡(2006)。台灣家族型態之中小企業接班問題的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
    通大學,新竹。 楊婕(2006)。誰是接班人?台北:華文網。
    葉明華、楊國樞(1997)。中國人的家族主義:概念分析與實徵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 學研究所集刊,83,169-225。
    陳泰和(2000)。台灣家族企業接班人選擇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 學國際企業,台北。
    楊中芳(1991)。回顧港、台「自我」研究:反省與展望。中國人˙中國心─人格與社 會篇。台北:遠流。
    倪鳴香(2004)。童年的蛻變:以生命史觀看幼師角色的行程。教育研究集刊,50, 4:17-44。
    胡紹嘉(2008)。敘事、自我與認同—從文本考察到課程探究。台北:秀威資訊科技。
    夏林清(2008)。實踐取向的研究方法。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 台北:巨流。
    二、英文部分
    Super (1957). The psychology of careers. N.Y.: Harper and Row.
    Polkinghorne, D. E.(1988).Narrative knowing and the human science. 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三、網路資料 維基百科(2015年5月15日)。臺北市立大學。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5%8C%97%E5%B8%82%E7%AB%8B%
    E5%A4%A7%E5%AD%B8
    維基百科(2015年6月6日)。國立嘉義大學。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C%8B%E7%AB%8B%E5%98%89%E7%BE%A9%
    E5%A4%A7%E5%AD%B8
    臺北市立大學(2016 年 8 月 26 日)。臺北市立大學沿革。取自: http://www.utaipei.edu.tw/files/11-1000-2691.php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7 年 2 月 17 日)。自我。取自: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
    bin/cbdic/gsweb.cgi?ccd=akwH27&o=e0&sec=sec1&op=v&view=0-1

    維基百科(2017 年 2 月 17 日) 。自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AA%E6%88%9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所
    10015701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01570161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幼兒教育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016101.pdf1523KbAdobe PDF2174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