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2/140887 (78%)
Visitors : 46297387      Online Users : 135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8989


    Title: 文化的差異,老師的遇見 ─ 一所原住民族幼兒園的教育民族誌研究
    Cultural differences, teacher encounter ─ an educational ethnography in one indigenous kindergarten
    Authors: 吳念頤
    Wu, Nien-Yi
    Contributors: 張盈堃
    Chang, Yin-Kun
    吳念頤
    Wu, Nien-Yi
    Keywords: 泰雅族幼兒
    多元文化教育
    教育民族誌
    Tayal childre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ethnography
    Date: 2018
    Issue Date: 2018-07-27 12:48:50 (UTC+8)
    Abstract: 本研究採用教育民族誌的方式,脈絡化的進行關於泰雅族幼兒學習歷程的探究,本研究聚焦於三方面,分別是:幼兒園行政與課程教學及幼兒本身。為呈現原住民族文化與教育的深層關係,研究者進入到現場進行參與觀察,每週進班兩次以紀錄為主,拍照、錄影為輔,描寫與紀錄幼兒從學期初到學期末在正式及非正式課程中的學習狀況,且以半結構的方式訪談老師,以補充研究者所無法觀察到的部分,並蒐集相關資料及檔案加以詮釋及分析。

    本研究綜合分析結果發現:(1) 泰雅族幼兒園最大的挑戰來自於教師的不穩定,造成行政與課程上的困難;(2) 文化意識和文化能力是兩個層次,教師的背景、理念影響課程最終的樣貌;(3) 從幼兒的學習歷程中發現,不論是從家長態度抑或原漢相處,個別差異都大於族群差異。
    This study adopts the method of educational ethnography, and carries out the inquiry about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Tayal children. This study focus on three aspects: kindergarten administration and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young children themselves.In order to present the deep relationship between aboriginal culture and education, the researchers enter the scene to participate in the observation, twice a week to record, supplemented by photographs and videos, depicting and recording children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semester to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The learning situation in formal and informal courses, and interviewing teachers in a semi-structured way to supplement the parts that the researcher can not observe, and collect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files for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is study found that: (1) The biggest challenge for Atayal kindergartens comes from the instability of teachers, which causes administrative and curriculum difficulties; (2) Cultural awareness and cultural competence are two levels, the background and concept of teachers The final appearance of the course; (3) From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the child, it is found that whether it is from the attitude of the parents or the Indigenous and Han children interactive,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re greater than the ethnic differences.
    Reference: 王文科、王智弘(2014)。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慧蘭(2005)。批判教育學:權力抗爭、文本政治和教育實踐,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5(2),85-112。
    王鑒(2008)。教育民族誌研究的理論與方法。民族研究,(2),12-20。
    王畢莉(2010)。我如何把泰雅文化融入幼稚園課程?。原教界–原住民教育情報誌,(31),26-29。
    王畢莉(2015)。就算是微光,也一樣可以照亮回家的路。原教界–原住民教育情報誌,(62),42-47。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7)。原住民教育法。2017年8月12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20037
    吳瓊洳(2011)。促進對東南亞新移民族群態度之多元文化師資培育課程發展。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2(2),157-188。
    何緼琪、林喜慈(2006)。文化回應教學之實踐與省思:一個多族群班級的行動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2,33-66。
    李雪菱(2015)。文化回應的檳榔防制教學之行動研究。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3(1),1-34。
    李雪菱、范德鑫(2013)。文化回應教學的實踐與省思:原住民學童圖文讀寫課程的教與學,教育研究月刊,231,93-108。
    林明芳(2000)。泰雅族學童國語及數學學習式態之探究──以翡翠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花蓮縣。
    林忠雄(2005)。原住民的教育與就業問題之探討-以烏來泰雅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花蓮縣。
    林思吟(2016)。淺談差異化教學。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3),118-123。
    邱怡靜(2014)。A Pilot Study in Role of Teachers and Educational Beliefs in Culturally Relevant Pedagogy,國際文化研究,10(1),1-23。
    洪麗卿(2016)。美國華盛頓州國小階段多元文化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市。
    原住民族委員會(2014)。原住民族介紹。2017年4月24日,取自: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List.htmlCID=FAD81C01A21CEFD8
    孫大川(2000)。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台北:聯合文學。
    高傳正、徐敏琪、李湘凌(2016)。結合社區文化特色探究原住民幼兒科學學習特性與能力。科學教育月刊,(388),14-31。
    張淑美(2010)。烏來附幼的蛻變與轉化。原教界–原住民教育情報誌,(31),18-21。
    張宜珍(2003)。日治時期烏來地區經濟社會的變遷(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台北市。
    張婷婷(2014)。一所原住民幼兒園結合社區資源實施主題教學之歷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花蓮縣。
    陳逸君(2004)。多元文化教育觀點下的原住民族教育:南投縣某國中學校布農族籍學生教育民族誌之初步分析。研究與動態,(11),233-248。
    陳涵榆(2011)。錯身/共舞-原住民幼兒教育學習內容取向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台東縣。
    郭玉婷(2001)。泰雅族青少年學習式態之質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台北市。
    教育部(2017)。當前教育重大政策。2017年4月24日,取自:http://www.edu.tw /News_plan.aspxn=D33B55D537402BAA&page=1&PageSize=20
    教育部統計處(2017)。主要統計表-歷年。2017年7月18日,取自:http://depart.moe.edu.tw/ED4500/cp.aspxn=1B58E0B736635285&s=D04C74553DB60CAD
    曾大千、何思瞇(2009)。從法令規範論臺灣原住民族教育之本土脈絡。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12 (1),141-174。
    黃素琴(2011)。南投縣國幼班原住民幼兒校園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台中市。
    黃文定(2008)。文化差異與文化認同:以兩所阿美族學校學生的語言認同建構為例。課程與教學季刊,11(4),51-74。
    黃玉娟(2004)。蘭嶼島上漢族教師的生命故事:一個教育民族誌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花蓮縣。
    楊皓伃(2016)。文化的認同與傳承:泰雅族青年的尋根之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臺中市。
    維基百科(2018)。大青。2018年3月7號,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A4%A7%E9%9D%92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2017)。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知識網。2017年7月22日,取自:http://www.knowlegde.ipc.gov.taipei/ct.aspxItem=1001669&CtNode=17022&mp=cb01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2015)。認識原住民族。2017年4月24日,取自:http://www.tipp.org.tw/tribe_detail1.aspCity_No=4&TA_No=8
    蔡馨儀(2008)。原住民幼兒數概念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台東縣。
    劉明德、林大巧(2003)。兒童發展與輔導。揚智文化,臺北市。
    劉美慧、陳麗華(2000)。多元文化課程發展模式及其應用。花蓮師院學報,(10),101-126。
    劉美慧(2001)。文化回應教學:理論、研究與實踐。課程與教學季刊,4 (4),143 -152。
    劉美慧(2009)。多元文化名著教育導讀。台北市:學富。
    劉燕(2015)。幼教工作者存在感、情緒勞務與身份畫界的探究—批判教育學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鄭玉雲,潘裕豐(2010)。泰雅族編織知識與才能發展、族群意識與文化認同之研究。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7,209-242。
    韓繼成(2005)。原住民國民教育政策初探。學校行政雙月刊,11 (40),201-212。
    謝琬琦(2016)。原住民幼兒活動課程合宜性探究一以一個主題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花蓮縣。
    譚光鼎(2002)。臺灣原住民教育─從廢墟到重建。臺北市:師大書苑。
    蘇美冠(2009)。泰雅族幼兒自編故事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嚴長壽(2011)。教育應該不一樣。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顧瑜君、廖千惠、石佳儀、蘇素珍(2014)。真知,才能相助。課程與教學季刊,17(4),25-48。
    Coffey& Heather. (2008). Culturally Relevant Teaching. Retrieved November 4, 2017 from http://www.learnnc.org/lp/pages/4474
    Dewey, J. (1990)。林寶山、康春枝(合譯)。學校與社會兒童與課程。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Katz, L.G.(2002)。廖鳳瑞(譯)。與幼教大師對談。臺北市:信誼基金
    會。
    Ladson - Billings, G. (1989). A Tale of Two Teachers: Exemplars of Successful Pedagogy for Black Student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Ladson-Billings, G. (1994). The Dreamkeepers: Successful
    teaching for African-American student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研究所
    105157005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51570051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THE.NCCU.ECE.005.2018.F02
    Appears in Collections:[幼兒教育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1.pdf2930KbAdobe PDF230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