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166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34/141859 (78%)
Visitors : 47675178      Online Users : 111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662


    Title: 班群空間幼稚園學習區規畫之研究-以台北市永安、新生、健康國小附幼為例
    Authors: 楊欣怡
    YANG, HSIN-YI
    Contributors: 湯志民
    楊欣怡
    YANG, HSIN-YI
    Keywords: 班群空間幼稚園
    學習區
    Date: 2005
    Issue Date: 2009-09-14 11:15:10 (UTC+8)
    Abstract: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三所臺北市班群空間幼稚園規畫之理念,分析學習區規畫的原則、運用現況及影響,瞭解三所臺北市班群空間幼稚園進行學習區規畫所遭遇到之困擾、滿意度、解決之道。就研究結果,試擬具體建議,供國內幼教經營者在幼教空間規畫、幼教老師規畫學習區之參考。透過實地觀察、訪談與綜合問卷資料回答研究問題,茲將研究結果與討論做成以下結論,並提出具體建議,給予此三所班群空間幼稚園、未來參與班群空間幼稚園教師規畫學習區之建議,國內幼教經營者、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本研究結果如下:
    1. 臺北市三所班群空間幼稚園學習區規畫多符合五大向度、六大原則,其中以「冷硬」、「柔和」、「低活動性」、「教育性」、「開放性」、「統整性」最具代表性,值得學習,唯「干預」、「隱退」向度可再加強。
    2. 五大向度與六大原則可作為規畫學習區之基礎檢核依據,而班群空間幼稚園裡較難兼顧「低活動性-高活動性」向度。
    3. 規畫班群空間幼稚園理念包括:規畫教師協同運作的空間,幫助幼兒合作學習,藉由班群空間將教學豐富展開出來。
    4. 班群空間幼稚園規畫學習區理念包括:符合孩子興趣、豐富學習區情境、尊重孩子自主選擇,打破班級間的隔閡,其學習區的運用方式大致符合規畫理念。
    5. 班群空間幼稚園學習區規畫之原則包括:將「動靜、乾溼」分離、以「孩子喜好」為主,結合「學習區與主題教學」、符合「幼稚園課程課程標準、多元智能」。
    6. 三所班群空間幼稚園皆善用班群空間彈性,使用90~85公分矮櫃區隔,展現空間的可見性及學習區的可能性、多樣性。
    7. 三所班群空間幼稚園規畫學習區各具特色,與其園所規畫學習區理念及園所教學特色有關。
    8. 三所班群空間幼稚園所教師皆具有高度教學自主權,園所依教學模式與園所特色,規畫多樣化、豐富性的學習區。
    9. 班群空間幼稚園規畫學習區之現況與經驗:最難於布置的是科學區、木工區,最易於布置的學習區是視聽區、益智區、美勞區。器材設備最難於維護與管理的學習區是娃娃家、美勞區。最易於維護與管理的學習區是圖書區、視聽區、益智區。
    10. 班群空間幼稚園內最值得推薦規畫的學習區為積木區、其次為益智區。
    11. 班群空間的設計,增加學習區器材取用的方便性,刺激教師思考空間的運用與安排,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12. 班群空間幼稚園規畫學習區所遭遇的問題:開學初購買設備不適合幼兒使用,新成立時較缺乏充實的教具,初次任教於班群空間幼稚園教師,需花費較多時間、人力。
    13. 四成教師認為噪音問題會影響教學,超過五成的教師體認到班群空間噪音干擾教學問題,認為應該互相體諒,避免高活動量於班群空間內進行。
    14. 教師對於園所的公共空間滿意度、對於所任教的班級空間滿意度、對於自我規畫學習區之滿意度均達八十分以上,顯示教師認同班群空間的理念,並致力於營造環境與教學相輔相成的教學理想。
    研究建議:
    壹、對此三所班群空間幼稚園之建議
    一、班群空間幼稚園值得設置。
    二、班群內應注意降低噪音干擾教學,可藉由增加吸音設備、預先溝通協調班際間的動靜態活動,降低聲音對教學之影響。
    三、設置學習區類別應以適合園所需求為主。
    四、思考學習區的形式與規畫理念,妥善運用每寸空間。


    貳、對幼教老師、國內幼教經營者之建議
    一、班群空間幼稚園需配合協同教學需求而設計。
    二、在有限的班級空間內,新手教師可從規畫積木區、益智區先著手。
    三、班群空間內較缺乏高活動性之學習區,教師應善用社區及戶外空間,增加孩子大肌肉活動。
    四、建立空間管理系統機制。
    五、教師需再次思考私密區之重要性及音樂區使用之時機。
    六、科學區是多數教師認為最難布置之學習區,園所可逐年添購科學領域教具,幫助幼教老師在規畫科學區經驗。
    七、園所進行學習區規畫以園所理念為前提,輔以教師團隊的合作,發展各園所特色之使用學習區模式。

    關鍵字:班群空間幼稚園、學習區規畫
    Reference: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民81)。兒童認知發展導論。臺北市:文景出版社。
    王仙霞(民85)。蒙特梭利幼兒園環境規畫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莉玲(民77)。也談角落教學的實施。國教園地,19,22-25。
    王連生(民81)。幼稚園環境規畫原理與設備充實指標之探究。教師之友,33(3),4-9。
    田育芬(民76)。幼稚園活動室的空間安排與幼兒社會互動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危芷芬譯(McAndrew, F.T.著 )(民84)。環境心理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向盈穎譯(Gandini , L., & Peope .C.,著)(民92)。孩子們萬歲-義大利嬰幼兒保育方案。臺北縣:光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朱沛亭(民82)。幼稚園空間因應幼教理念轉變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朱敬先(民93)。幼兒教育。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吳幸玲(民92)。兒童遊戲與發展。臺北市:揚智出版社。
    Spode , B., Saracho, O.N., & Davis, M. D.(1991).Found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eaching three-four-and five-year-old children(2 nd ed.). Botson : Allyn and Bacon.
    Weinstein, C.S.(1979).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of the school: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 49, 577-610.
    White, C.S. & Coleman, M.(2000).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Building a Philosophy for teachimg. Upper Saddle River,NJ,Prentice-Hall,Inc.
    吳清山(民84)。教育改革與教育發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李淑惠(民84)。幼稚園活動室互動行為之研究-角落與學習區的觀察。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汪素榕(民90)。幼兒教師學習區規畫理念與實務關係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周淑惠(民87a)。幼稚園課程與教學創新:一個個案的啟示。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創新。臺北市:揚智出版社。
    周淑惠、陳志如(民87)。幼兒園室內環境簡介-學習區。國教世紀,179,15-20。
    林勤敏(民76)。淺談學校建築與教育的關係。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幼稚園園舍建築與學前教育。臺北市:台灣書局。
    邱永祥(民77)。從兒童發展之觀點探討都市小學與幼稚園複合之建築空間-以臺北市為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志鵬(民89)。開放教育的回顧與展望。教育研究,71,24-32。
    邱淑宜(民92)。臺北市實施開放教育之國民小學學校空間之研究:以大安區新生、龍安國小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柯禧慧 (民89)。教室安靜的潛在教育學之研究-以一個六年級的開放教室為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倪用直、林佩榮等譯(M. Hohmann, & D. P. Weikart 著)(民88)。幼兒教育概論。臺北市:華騰有限公司。
    徐宗林(民77)。西洋教育思想史。臺北市:文景出版社。
    翁金山(民82)。教學創新、學習環境與學校建築轉型研討會(下)-3月18日綜合討論記錄。空間,53,65-66。
    高忠敬(民81)。 國民小學普通教室使用方式及空間轉型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雄市教育局(民87)。港都、教育、新作標—高雄市開放教育行記。高雄市:教育局。
    高敬文(民65)。開放的教育-中國化之展望。臺北市:文景。
    高廣孚(民81)。西洋教育思想。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張世宗(民85)。幼兒學習空間的規畫與應用。載於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中心,幼兒空間專輯(第10-38頁)。臺北市:教育部國民教育司。
    張春興(民83)。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美玲(民90)。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型態與普通教室空間規劃之研究。載於e世代的校園新貌(第251-266頁)。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學會。
    張善楠(民80)。「開放式教育運動」在美國的興起與衰落簡述。台東師範學院學報,3,131-147。
    張雅淳(民90)。臺北市公立幼稚園教室學習區規畫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麗芬(民76)。幼稚園室內學習環境設計。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幼稚園園舍建築與學前教育。臺北市:台灣書局。
    教育部國教司(民78)。幼稚園設備標準。臺北市:正中書局。
    陳伯璋(民84)。人文主義的課程發展。文載於鄧運林主編,現代開放教育(第112-123頁)。高雄縣:復文圖書出版社。
    陳伯璋(民86)。臺北縣開放教育的規劃與實施。開放教育的理念與實踐(第101-125頁)。臺北市:漢文。
    陳淑琦(民80)。學習區域與幼兒遊戲行為之研究。華岡理科學報,8(6),131-150。
    陳琦媛(民90)。學校開放空間設計對教學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健康、新生和永安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福源(民85)。從開放空間學校建築談臺北市永安國小之規劃。教師天地,81,41-47。
    曾柏元(民72)。從兒童發展與學習觀點探討幼稚園設計。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湯志民(民83)。現有學校建築設施的開放空間設計。教育研究,40,12-26。
    湯志民(民85)。開放空間的教育環境。教育研究雙月刊,52,8—12。
    湯志民(民90)。幼兒學習環境設計。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湯志民(民91)。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黃世孟(民85)。開放教育實施計畫中學校建築設施規劃之課題。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85-2211-E002-040),未出版。
    黃世鈺(民82)。兒童中心取向的早期教育方案。特教園丁,8(4),7-10。
    黃奕碩(民88)。國民小學學生知覺學習活動開放程度與其班級適應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朝茂譯(日本文部省編印)(民81)。幼稚園教育指導。臺北市:水牛出版社。
    黃瑞琴(民87)。怎樣看待「角落教學」。幼教資訊,86,2- 6。
    臺北市教育局(民90)。臺北市92學年度幼稚園評鑑報告。臺北市:作者。
    臺北市教育局(民91)。臺北市91學年度幼稚園評鑑報告。臺北市:作者。
    樓琦庭、黃世孟(民85)。「開放式學校」空間規畫設計準則之研究-以實施開放教育之學校為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出版。
    蔡春美(民83)。幼稚園學習區的本質與實施原則。國民教育,34,2-5。
    蔡春美、張翠娥和敖韻玲(民81)。幼稚園與托兒所行政。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鄧運林(民86)。開放教育新論。高雄縣:復文圖書出版社。
    盧美貴(民80)。開放式幼兒活動設計:夏山學校對我國幼教的啟示。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盧美貴(民84a)。打開兒童學習的另一扇窗-開放教育的實踐。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實習輔導室出版。
    盧美貴(民84b)。開放教育本土化實踐-臺北市幼稚園與國小一年級教學銜接研究。臺北市:臺北市教育局。
    盧美貴(民85)。開放教育在國內實施的問題及解決之道。現代開放教育,42,14-18。
    盧美貴、陳伯璋著(民84)。開放教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蕭秀玲、莊惠秋、黃漢耀譯(民80)。環境心理學。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戴文青(民88)。學習環境的規畫與運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戴玲慧(民87)。臺北縣開放教育實施之研究-以一個都市型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韓婉君(民90)。教師開放教育實施程度與國小高年級學童批判思考、創造思
    考能力之關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簡楚瑛(民77)。學前教育環境之研究與應用。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1,193-202。
    簡楚瑛(民83)。方案課程的理論與實務-兼談義大利瑞吉歐學前教育系統。文景出版社。
    簡楚瑛(民88)。義大利Reggio 學前教育系統對我國學前教育的啟示,載於廖鳳瑞主編,幼兒教育的實踐與展望。臺北縣:光佑出版社。
    簡楚瑛(民90)。方案教學之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文景出版社。
    簡楚瑛等(民92)。幼教課程模式-理論取向與實務經驗。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聶筱秋、胡中凡譯(Bel l,Paul A.著)(民92)。環境心理學。臺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顏學復(民9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實踐與反省:以一所開放空間學校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建文等(民84)。發展心理學。臺北:心理出版社。
    蘇愛秋(民88)。開放教育的理論與實務-以政大實幼為例。教育研究,71,33-45。
    蘇愛秋(民92)。學習區與大學習區(第57-119頁),載於簡楚瑛主編,幼教課程模式-理論取向與實務經驗。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網路資料
    臺北市永安國小網頁 http://www.yaes.tp.edu.tw/
    臺北市新生國小網頁 http://www.snes.tp.edu.tw/school
    臺北市健康國小網頁 http://www.jkes.tp.edu.tw/school
    二、英文部分
    American Associts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1971).Open space school. Washington: American Associts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Baron, B.(1972).The open classeoom approach in the kindergarten.(ERIC ED 077 588.)
    Beaty, J. J. (1992). Skills for preschool teachers (4 th ed.). New York: Merrill , an import of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Bronfenbrenner, U.(1993).The ecolog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Models and fugitive findings. In R.H. Wozniak, & K. W. Fisher(Eds.), Development in context : Activing and thinking in specific environments,(pp.3-44).Hillsdale , NJ: Erlbaum.
    Campbell, S.D., & Dill,N.(1985).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spatial density on
    children’s behaviors in a day care setting. In J .L. Frost, & S . Sunderlin(Eds.),When children play .Wheaton , MD: Assocation for Childhoo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Chan, T.C.(1996).Environment impact on student learning.(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406 722.)
    Click, P. M., & Click, D. W.(1990). Administration of schools for young children. Albany, NY : Delmar Publishers, Inc.
    Dewey, J.(1916). Democacy and education : an instr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NY: Macimillan.
    Dodge, D. T.., & Colker, L. J. (1998). The creative curriculum for early childhood. Washington, DC: Teaching Strategies, Inc
    Frazier, A.(1972).Open education for children.Assoc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ERIC document N0.ED 069035.)
    Fullan, M.G., & Stigelbauer, S.(1991).The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London: Cassell.
    Graves, S. B., Gargiulo, R. M., & Sluder, L. C.(1996).Young children :An introduction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ew York: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Holt, J.(1974).Children are sensitive to space .School Review ,82(4),667-670
    Lackeny, J.A.(1999).Reading a school building like a book: The influence of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of educational settings and educational outcome.(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41 3331).
    Myers, B. K. & Maurer, K. (1987). Teaching with less talking : Learning centers in the kindergarten. Young Children, 42 (5), 20-27.
    Nash, B.C. (1981) .The effects of classroom spatial organization on four and five -year-old children’s learning.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51, 144-155.
    Patricia B. N.(1994). Asyatems of privac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4, 65-78.
    Phyllis, M. C. ,& Donald W. C.(1995).Administration of schools for young children.(4th ed.). Albany, New York: Delmar Publishers, Inc.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所
    91157006
    9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157006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Graduate Institut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8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