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0944/141864 (78%)
造訪人次 : 48023591      線上人數 : 94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664


    題名: 初任幼師專業認同的演化與建構--一種自我敘事取向之研究
    作者: 陳奕圻
    貢獻者: 倪鳴香
    陳奕圻
    關鍵詞: 敘說
    專業認同
    實踐智慧
    幼師角色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2009-09-14 11:15:20 (UTC+8)
    摘要: 本研究從一位初任幼師的困境為起點,雖然接受過師培訓練,卻在正式進入職場後,對於擔任幼師一職的能力和專業感到質疑,個體歸究原因為自身專業知識不足,因而報考研究所,並認定問題得以輕易解決,直到訪談在學前教育領域已工作二十幾年的蘇老師,才開始思索幼師角色對於自身之意涵,同時意識到個體於專業認同上出現危機,至此展開探索之旅程!
    本研究採質化研究中的敘說方法,從個體幼年生活「故事」寫起、受教的經驗與感受、如何成為幼師的歷程,以及之後擔任「家園」裡的「母親」,透過書寫、行動和反思之不斷循環歷程,期望了解自身對幼師角色之體認與如何形構幼師之專業認同。
    本研究整理出幼師個體之實踐智慧:
    1.孩子基礎教育應透過正確的飲食習慣和運動養成勤勞之慣性,以健康身體為基礎,透過與人事物互動後反思、參解,提升人格與心性的平穩。
    2.跳脫傳統教育迷思,重建健康之教育生態環境,也才有可能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個人。
    3.幼師專業認同形構之漸進循環模式:抉擇、磨合、蜜月、危機期。
    4.影響幼師專業認同演化之因素,包括:母職外表、專業技能、教育活動意涵、職業角色價值與自我核心價值。符應倪鳴香研究的幼師職業認同三部曲,「塑形-堆砌-自我引導」由外而內之演進。
    5.幼師專業認同演化歷程中,受到外在現實社會與理想上專業認定兩者的價值衝突,最終須回歸到幼師自身的個人核心價值導引。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中文篇】
    王石珍(譯)(2000)Robert Fisher著。為自己出征。台北:方智。
    王嘉陵(2003)。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下的教師角色。初等教育學刊,16,163-180。
    王儷靜、邱淑玫(2001)。師院生專業認同與任教意願之探究。九十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587-613。
    成虹飛(2000)行動研究的書寫與閱讀-困境與可能性。教育資料與研究,35期,1-7。
    呂漁亭(1999)。從心理學觀點看人及宗教。哲學與文化,26(12),1116-1130。
    李憶微(2004)。菩薩行中的我與場域:一個女性學佛者在宗教社會服務的行動探究。應用心理研究,23,105-130。
    李麗頻(2002)。壓縮的童年~~提早入學兒童自我概念之探究。國立台北師師範大學 國民教育研究所,輔導教學碩士論文。吳毓瑩博士指導
    周淑卿(2003)。教師敘事與當代教師專業的開展。教育資料集刊,28輯,407-418。
    周鳳美、宋佩芬(2005)。實習教師建構教師專業認同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20,1-26。
    林文怡(2002)。祈求父神之愛〜一個教會中年女性的自我敘說。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育瑋(1996)。幼教教師的專業成長歷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9 期,803-832。
    林孟嬌(2006)。教師專業認同的建構﹣﹣兩位不同師資教育背景教師的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惟貞、丁興祥(1999)。朱光潛多重自我的對話與轉化:一種敘說建構取向。應用心理研究,第二期,211-249 。
    柯禧慧(2006)。從身分認定的追尋到研究的再建構:一位小學教師與研究生的發聲。應用心理研究,29,213-244。
    胡紹嘉(2005)。于秘密之所探光:遭遇的書寫與描繪自我。應用心理研究,25期,29-54。
    倪鳴香(2004)。童年的蛻變:以生命史觀看幼師角色的形成。教育研究集刊,50(4),17-44。
    倪鳴香(2005)。工作中的蛻變:以生命史觀詮釋幼師專業角色之自我創化。2005幼兒教育專業、品質與卓越學術研討會。台北:政治大學幼教所(投稿審查)。
    夏鑄九、黃麗玲(譯)(2002)。M.Castells著。認同的力量。台北:唐山。
    孫志麟(2001)。師資培育制度變革下職前教師的專業認同。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一卷二期,59-89。
    翁開誠(2002)。覺解我的治療理論與實踐:通過故事來成人之美。應用心理研究,16,23-69。
    翁開誠主編(2004)。主體性的探索與實踐。應用心理研究,16,前言。
    張德銳(2003)。中小學初任教師的教學困境與專業發展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8輯,129-143。
    陳之華(2008)。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木馬文化。
    陳佩正(2001)。教師和行動研究。國民教育,42(2),76-79。
    陶蕃瀛(2004)。行動研究:一種增強權能的助人工作方法。應用心理研究,23期,33-48。
    陳靜宜(2005)。一個教務主任初任歷程的自我敘說探究。學校行政雙月刊,39,163-178。
    彭懷真等譯(1991)。P.J.O`Connell著。社會學辭典。台北:五南。
    曾雅雯(2004)。回家〜一個助人「專業」學習者的生命敘說與主體實踐歷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素菲(2006)。敘事與理解-用「說」故事來「話」生涯。教師天地,143期, 4-18。
    黃意舒(1994)。任教年資在幼稚園教師教學角色認同及踐行分析。台北市師範學院學報,25,343-374。
    黃騰(2005)。從「角色」到「自我」﹣論教師改變的歷史困境與可能。教育研究集刊,51(4),89-116。
    熊同鑫(2005)。寫出生命的菩提。應用心理研究,26,28-35。
    甄曉蘭(2003)。教師的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教育研究集刊,49(1),63-94。
    劉玲君(2005)。我的變與辯﹣一位國小女性代課老師追尋教師專業認同的生命敘說。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盧莉.科恩.伊佛榮(2004)。新進教師在公立教育體系中的專業認同形成和價值發展。國際藝術教育學刊,74-90。
    謝旻晏(2003)。國民小學初任教師班級經營現況、困擾與成長改善策略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曠文琪 (2008)。不要瞎學習要深學習。商業週刊,1060,114。
    蘇淑婷(2006)。一位幼師實踐「愛」的行動研究。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參考文獻~~外文篇】
    Bruner,J.S.(1986).Actual minds, possible world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ole, A. L. & Knowles, J. G. (1995). Methods and issues in a life history approach to self-study. In T. Russell & F. Korthagen (Eds.), Teachers who teach teachers: Reflections on teacher education (pp.130-154).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Giroux, H.(1985). Education under Siege. London: Routeledge & Kegan Paul.
    Grace, G. R. (1972), Role Conflict and the Teacher,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Katz, L. (1972).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preschool teachers. Elementary School Joural, 73,(1), 50-54.
    Knowles, J. G. (1992), Models for understanding pre-service and beginning teachers’biographies., In I. Goodson (Ed.), Studying teachers’lives, (pp. 99-152), London: Routledge.
    Meyer, R. J. (1995). Stories to teach and teaching to story: The use of narrative in learning to teach. Language Arts, 72(4), 276-187.
    Schwarz, G. (2001). Using teacher narrative research in teacher development. Teacher Educator, 37(1), 37-43.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所
    92157003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1570031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幼兒教育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465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