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7945777      Online Users : 84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2766


    Title: 《水滸傳》詈罵語研究及其在華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A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value of abusive language used in Water Margin
    Authors: 劉佩佩
    Low , Pei Pei
    Contributors: 宋韻珊
    劉佩佩
    Low , Pei Pei
    Keywords: 水滸傳
    詈罵
    詈詞
    文化
    華語文教學
    Date: 2011
    Issue Date: 2012-04-17 09:15:21 (UTC+8)
    Abstract: 《水滸傳》是中國宋朝一部描寫綠林好漢的文學作品,它不僅在文學史上有巨大的價值,在語言研究上也占有一席重要地位。此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在語言的運用更是別具特色,因此筆者選擇了在詞彙中有趣的詈罵詞做為研究方向。
    本論文在一開始先介紹歷來學者對“詈罵”所下的定義及略談其從古至今的發展概況,並根據劉福根先生〈漢語詈詞淺議〉一文中的十一類為藍本,再相較於前人對於《水滸傳》一書中詈罵語的分類表,重新列出了十類。
    其次,筆者對於《水滸傳》書中特有的詈罵詞運用習慣進行了分析工作,因宋朝的詈罵語在漢語詈罵詞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很大的變化—俗化。根據劉福根先生在《漢語詈詞研究》書中將這時期的詈罵詞俗化的因素歸納為兩方面:俗文學的興盛及印刷術的發達,而這些具有獨特風格的詈罵詞全都一一表現在這本著名的文學作品中。
    通過《水滸傳》中的詈罵語運用,我們可以透析宋朝的社會生活情況,同時還能了解中華民族自身的文化涵蘊。因此,筆者嘗試從語用角度去探究該時期的社會與漢族文化,並將之反映在對外漢語的教學工作上。筆者認為要成為一個華語文教師,除了著重於教科書的詞彙、文法運用外,傳承中華文化的精髓也是必要的,而華語文學習者在經過詈罵詞的教學後,也能提升對《水滸傳》書中話語的理解能力及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當然,教師在教學工作的進行中,仍有其所要注意的現實問題存在,所以筆者也就此提出了幾點要素。最後,筆者認為詈罵詞的教學是有其必要性的,不應該被漠視,也不應被鄙視或摒棄。
    Reference: 一、專書
    1. 文孟君,1998,《罵詈語》,北京:新華出版社
    2. 李炳澤, 1997,《咒與罵》,河北:人民出版社
    3. 竺青,1998,《名家解讀<水滸傳>》,山東:人民出版社
    4. 孫順霖,2000,《中國罵文化趣談》,中原:農民出版社
    5. 陳松柏,2006,《水滸傳源流考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6. 愛德華.薩丕爾(Edward Sapir),1985,《語言論:言語研究導論》,北京:
    商務印書館
    7. 趙聰,1983,《中國五大小說之研究》,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公司
    8. 劉福根,2008,《漢語詈詞研究—漢語罵詈小史》,浙江:人民出版社
    9. 羅常培,2004,《語言與文化》,北京:北京出版社
    10. 嚴敦易,1957,《水滸傳的演變》,北京:作家出版色社
    11. 露絲•韋津利(Ruth Wajnryb),2006,《髒話文化史》,臺北:麥田出版社
    二、期刊論文
    1. 王燕,2005,<宗族及性詈罵的文化闡釋>,《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
    學版)第27卷第2期:37-39頁
    2. 王鳳霞,2006,<關漢卿雜劇詬詞詈語分類>《西川戲劇》第4期,84-86
    3. 江結寶,2002,<詈罵的構成與分類>,《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9卷第1期:101-104頁
    4. 江結寶,2003,<自罵:一種言語策略>,《修辭學習》第2期
    5. 李朵,1999,<古代漢語詈語中的文化蘊涵>,《黔南民族師專學報》第2
    期:65-68頁
    6. 李玄伯,1925,<《水滸傳》故事的演變>,《猛進周刊》:28-29頁
    7. 李佳源、廖德明,2007,<“髒話”的多維度解構>,《樂山師范學院學報》
    第22卷第3期:79-81頁
    8. 李玫瑩,2005,<《水滸全傳》中的罵詈語>,《樂山師範學院學報》第2期:59-61頁
    9. 宋玉柱,1999,<要不要學點“罵人話”>《漢語學習》第3期:9頁
    10. 阮幸生,1999,<文學作品與文化的關係>,《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
    學版)第3期:63-67頁
    11. 吳恩鋒、全曉雲,2007,<詈語的語用認知價值探討>,《術語標準化與信
    息技術》第2期:26-30頁
    12. 吳曉燕,2009.6 ,<漢語詈罵使用的性別差異及其原因分析>,《社會科學
    論壇(文學歷史)》:141-144頁
    13. 孟昭水,2006,<漢語詈罵的致詈方式及文化內涵>,《齊魯學刊》第4期:
    77-81頁
    14. 邱慶山 ,2004, <漢語詈語致詈方式的文化心理>,《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 會科學)》:第7頁
    15. 胡士雲,1997,<罵人話及罵人話研究雜談>,《語言教學與研究》第3期:
    83-90頁
    16. 胡健生,2007,<淺議關漢卿雜劇“罵”的藝術>《閱讀與寫作》第4期:
    22-23
    17. 胡劍波,2009,<我國詈語研究綜述>,《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7卷第2期:137-142頁
    18. 查金萍,2009,<對外漢語專業《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探討>,《當代
    教育理論與實踐》第1卷第5期:58-60頁
    19. 柏梅,2009 ,<粗俗語的生成機制及功能探微>《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第25卷第2期
    20. 栗宏2010<社會語言學框架下的英語罵詈語分析>《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
    會科學版)》第2期:202-204頁
    21. 徐兆淮,1998<說罵>《滇池》第3期:56-57
    22. 孫雪巖,2006,<《水滸傳》與中國下層俗文化>《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
    學版)》,第6期:76-79頁
    23. 馬彪1994<談髒話在文學作品中的運用>《求是學刊》第6期78-81
    24. 馬黎,2009,<《水滸傳》裡的道德理念>,《新西部(下半月)》,第4期:
    124,128頁
    25. 郭英德,1985年,<論《水滸傳》的思想意義>《水滸爭鳴》第4輯,長
    江文藝出版社
    26. 郭涌,2009,<習語及其文化內涵>,《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第32卷第
    5期:125-126頁
    27. 梁海,2003,<從《水滸傳》中潘金蓮、閻婆惜、潘巧雲的形象塑造來談
    施耐庵創作的矛盾心態>《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1期:43-46
    28. 陳思坤,2000,<論《水滸傳》中的詈罵詞“鳥”>,《云夢學刊》:86-89

    29. 陳開舉,2008,<英漢罵語的文化心理分析>,《江漢論壇》:126-129頁
    30. 陳偉武,1992,<罵詈行為與漢語詈詞探論>,《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4期:114-123頁
    31. 陳衛恒,2010<從文獻資料看詈語“王八”的形成過程》>《中國文化研究》
    第4期:102-112頁
    32. 張建梅,2006,<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植入>,《教育研究》第8期:124-125

    33. 張誼生,2010,<試論罵詈語的詞匯化、標記化與結構化—兼論演化中的
    罵詈語在當代漢語中的表達作用>《當代修辭學》,第4期:1-13頁
    34. 張誼生,2010<罵詈語的詞匯化、標記化與構式化—兼論演化中罵詈語在
    當代漢語中的表達功用>《當代修辭學》第4期:1-13頁
    35. 張儀良,2008,<漢語疾病詈詞初探>,《畢節學院學報》第一期第26卷:
    101-104頁
    36. 康燦輝,2008,<語用學視角下的罵詈語言行為類型研究>《湖南工業大學
    學報》第13卷第3期:71-73)
    37. 董陽,2004,<《水滸傳》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女性觀>《重慶大學學報(社
    會科學版)》第5期:91-93
    38. 傅憎享2004<烏龜/王八跌落至軌跡>《尋根》第5期:95-99頁
    39. 賀顯斌,2001,<民族文化個性與英漢罵詈語差異>《韓山師範學院學報》
    第4期:97-101
    40. 劉薇,2006,<淺談語言與文化關係>,《楚雄師範學院學報》第21卷第4
    期:40-42頁
    41. 劉福根,1997<漢語詈詞淺議>《漢語學習》第3期:44-46頁
    42. 劉繼興2009<“王八”如何成為罵人語>《半月選讀》第10期:83頁
    43. 潘攀,1997<《金瓶梅》罵語的藝術功能>《武漢教育學院學報》第2期:
    22-27頁
    44. 鮑廷毅,1994,<短了罵詈,成不了《金瓶梅》--“罵大會”瑣議>,《棗
    莊師專學報》第3期:11-16頁
    45. 錢韻然,2007,<《金瓶梅》詬詞詈語現象考察>《文教資料》第34期:
    49-54頁
    46. 關英偉,2000,<詈語中動物詞語的文化含義>,《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
    學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1期:40-43頁
    47. 譚芳芳,2009,<近二十年來漢語詈詞詈語研究綜述>,《鹽城工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3期:71-73頁
    48. 羅虹、顏研,2009,<透視語言與“文化身份”>,《中國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1期:74-77頁
    49. 矍繼勇,2006,<中英咒詈語差異的文化探源>,《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10:34-36頁
    三、學位論文
    1. 王琴,2006,《<紅樓夢>罵詈語研究》,中國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 王靜,2008,《<水滸全傳>詞匯研究》,中國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3. 李文瑤,2004,《<水滸傳>女性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4. 李洪偉,2007,《<水滸傳>狂歡言語研究》,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5. 周忠元,2008,《金瓶梅詞話》詞匯研究,中國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6. 周榮,2001,《漢語罵詈語研究》,北京語言文化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7. 姜明秀,2007,《漢語詈罵研究》,中國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四、網頁
    1. 李永祜,2010,《水浒传》语言的地域色彩与南北文化融合(一)(二)》
    http://www.confucianism.com.cn/html/wenxue/11397790.html
    2.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路版)(1994)
    http://dict.revised.moe.edu.tw/
    3. 劉仰《閑談“龜-烏龜-王八-王八蛋”中式罵人語言脈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feb7bd0100dr76.html
    五、詞典
    1. 李法白、劉鏡芙,1989《水滸語詞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97161016
    10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161016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華語文教學博/碩士學位學程]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1601.pdf2405KbAdobe PDF2456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