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525/141442 (78%)
Visitors : 47071025      Online Users : 98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4887


    Title: 女性讀書會領導人學習與成長經驗之研究
    Authors: 陳柏年
    Contributors: 鄭同僚
    陳柏年
    Keywords: 婦女學習
    成人教育
    讀書會領導人
    質性研究
    超驗現象學
    Date: 2001
    Issue Date: 2016-04-15 16:00:39 (UTC+8)
    Reference: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民84)。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 岫(民88)。兒童閱讀年計劃值得支持。民生報,2月10日,2版。
    王維照總編輯(民89)。災區讀書會領導人培訓實錄。台中圖書館。
    中華民國讀書會發展協會(民88)。1999全國讀書會調查錄。國家圖書館。
    中華民國讀書會發展協會(民88)1999教育部邁向學習社會結合圖書館推動書會活動成果報告。國家圖書館。
    江綺雯(民82)。高雄市成人學生中途輟學理由調查研究。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江睿霞(民84)。融入生活的全民運動——瑞典讀書會。社教雙月刊,68,6-15。
    汪文聖(民85)。現象學方法與理論之反思——一個質性方法之介紹。「質性研究法理論與實作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
    李惠絨(民85)。蕙質蘭心的典範。陳思婷編,閱讀運動讀書會參與手冊。台北:天衛文化。
    李宛澍(民86)女人的網路建構女人社區——解讀「台北縣袋鼠媽媽讀書會個案」。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邢小萍(民83)。成年婦女參與繼續教育活動及其家庭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天助(民84)。台灣地區讀書會的現況與未來發展。社教雙月刊,68,7-15。
    邱天助(民86)。讀書會專業手冊。台北:張老師文化。
    邱天助(民88)。讓書活起來——台灣地區讀書會的發展。載於中華民國讀書會發展協會1999教育部邁向學習社會結合圖書館推動讀書會活動成果報告。國家圖書館
    邱育芳(民85)。婦女社區參與和現代母職的實踐:以主婦聯盟的社區運動分析。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所碩士論文。
    余政峰(民88)。讀書會的團體動力因素之研究。高雄: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德慧(民90)。詮釋現象心理學。台北:心靈工坊文化。
    何青蓉(民85)。高雄市讀書會的發展、特色與功能。社區成人教育研討會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何青蓉(民87a)。讀書會:民權初步VS.婆婆媽媽。兩性平等教育季刊,4,24-27。
    何青蓉(民87b)。讀書會的籌組與經營。楊碧雲主編。學習型社區之鑰——讀書會指導人員手冊。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何青蓉(民88a)。閱讀素養指標評估建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何青蓉(民88b)。國內讀書會發展概況與其現象分析。文化視窗,13。
    何青蓉(民89)。台灣讀書會的功能:一項全國性焦點團體的座談結果。教育研究雜誌,71。89-98。
    吳慎慎(民79)。婦女的學習特性及其相關因素。台灣教育,472,20-21。
    林芳玫(民85)。女性與媒體再現:女性主義與建構論的觀點。台北:巨流。
    林妙香(民89)。社區義工參與社區問題解決的學習及其影響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美和(民79)。我國成人學習需求研究報告。社教雙月刊,38,46-49。
    林美琴(民87a)。全國社區讀書會現況調查、遠景評估與經營研究。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獎助研究。
    林美琴(民87b)。讀冊做伙行讀書會完全手冊。台北:洪健全基金會。
    林雪貴(民89)。更年期婦女成長團體經驗知參與式研究。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振春(民84)。學校如何在社區中推廣讀書會。社教雙月刊,65,46-47。
    林振春(民86)。結合圖書館推動人人讀書運動。社教雙月刊,82,45-47。
    林振春(民87)。讀書會召集人的職責,楊碧雲主編。學習型社區之鑰——讀書會指導人員手冊。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林振春(民89)。認識讀書會。災區讀書會領導人培訓研習會實錄。國立台中圖書館。
    林舜文(民89)。離婚女性一致性與穩定性變化歷程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瑩昭(民84)。成人繼續教育—婦女教育。台南家專學報,14,213-230。
    俞玫妏(民86)。影響青壯期婦女學習需求因素之研究——以嘉義市成年婦女為例。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侯怡楓(民88)一位國小女性校長領導實際之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幼慧(民8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與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徐宗國譯(民86)。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胡夢鯨(民84)。成人教育專業化與師資培育的展望。成人教育雙月刊,24,9-17。
    孫小魯(民87)省立基隆高中翠崗教師讀書會之成立與進展。書評,35,59-65。
    姜蘭虹、何淑慧(民78)。從婦女社會參與看女性角色。社會發展季刊,46,64-73。
    教育部(民88)。中華民國教育統計。
    黃玉幸(民84)。家庭主婦參與非正規成人教育的動機與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怡瑾(民90)。讀書會,婦女團體與婦女教育。第六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發表論文。
    黃富順(民74)成人的學習動機。高雄:復文。
    黃富順(民88)。學習社會的意義、特性與實施。成人教育,47,6-13。
    黃富順(民89)。成人教育導論。台北:五南。
    黃羨斐(民89)。婚前性行為之內在衝突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瑞汝(民85)。讀書會的現況與種類。陳思婷編,閱讀運動會參與手冊。台北:天衛文化。
    黃瑞琴(民80)。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麗蓉(民85)。組織中的女性領導。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張其嫻(民82)。台北市示範社區婦女參與社區發展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連文萍(民84)。別叫我「三姑六婆」--臺灣當前女性團體的初步觀察。文訊月刊,113,27-30。
    張青惠(民85)。八位離婚女性離婚歷程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永佳(民88)。台灣女性之母職實踐。嘉義:南華管理學院教育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彥婷(民88)。女性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經驗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豊儒(民89)。女性代課教師的生命史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靜文(民88)。參與讀書會之成年女性其母職角色認同與轉換歷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秀琴(民88)。已婚女性持續參與讀書會學習之原因與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純青(民79)。台北地區職業婦女生活型態及學習需求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國賜(民76)。社會教育的理念。台北,師大書院。
    楊 蓓(民77)。強化社區婦女活動規劃之研究。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趙碧華、朱美珍(民84)。研究方法。台北:雙葉。
    劉宗馨(民79)。家庭主婦從事志願服務對自我概念的影響。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工作組碩士論文
    劉春田、趙正文、張德永、歐志華、郭雄軍、林瑞昌、彭靜婷(民85)。社區讀書會的發展與現況研究。台北縣教育局專題研究報告。
    蔡培村、王漢源、吳百祿、孫國華(民83)。台灣省城鄉地區成人學習意願之比較研究。
    台灣省教育廳委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研究。
    趙啟蒼(民88)。嘉義地區中小學推動讀書會之模式。高雄:國立中正大學成人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潘慧玲(民89)。性別視域的教師生涯。教育議題的性別視野。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陳仁達(民85)。都市轉化中的組織化專業者——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的個案。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艾妮(民76)。婦女的社區參與、家庭參與及社會參與再定義(上)(下)。社區發展季刊,37-38,54-57;59-64。
    陳幸玉(民83)。雙生涯夫妻性別角色特質、家庭職業角色與學習需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思婷(民85)。一輩子的愛書人。陳思婷編,閱讀運動讀書會參與手冊。台北:天衛文化。
    陳彥蕙(民83)。台北都會區中年職業婦女之發展任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燕錚(民88)。成年期女性從原生家庭到婚姻家庭的心理依附與分離歷程之探討。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徵毅(民88)。讓孩子快樂地閱讀。中國時報,3月5日,18版。
    賴彥如(民87)。組織的社會性別—女性主義觀點。國立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蕙馨(民76)。台北市婦女成長團體的母性意識--「室」的觀念的初步探討。台灣大學人口中心婦女研究室:婦女通訊。
    顏靖卿(民88)。高雄地區民間婦女團體辦理婦女教育活動的意涵——女性觀點論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秀玉(民77)。台北市成年婦女學習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Anselm Strauss、Juliet Corbin(1990). Basic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United States, Lodon and 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s, Lnc.
    Buglielmino, L. M.(1977.) Development of the 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 Scal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ssity of Georgia.
    Campell, D. P. (1971). Handbook for the strong vocational interest blank. Standford. CA: Standford Univ. Press.
    Clark, M. C. (1993). Transformational Learning New Directions For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57(Spring),47-55.
    Denzin, N. K. (1978). The Research Act: A Theoretical Introducation to Sociological Methods(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Emauel, R. C. & Potter, W. J. (1992). Do students style prefer-ences differ by grand level, orientation toward college, and aca-demic major?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33(3),395-414.
    Grant, R.(1989). Woman teachers` career pathways: Toward an alternative model of `career`. In S. Acker(ED.), Teachers, gender and career. 35-50. New York: The Femel Press.
    Homan, R. (1991). The Ehtics of Social Research, London: longman.
    Jick, T. D.(1979). Mix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riangulation in Ac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4,602-611.
    Lammers, J. C. (1991). Attitudes, motives, and demographic predictors of volonteer commitment and service duration. Social Service Research, 14(3/4), 125-139.
    Maccoby, E. E., & Jacklin, C. N.(1974). The psychology of sex differences. Standford, CA: Standford Univ. Press.
    Mathews, D. (1985). We the People. National Frum, 64(4),46-48. Moustakas, C. (1994a).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 Inc.
    Moustakas, C. (1994b).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Thousand Oaks/London/ New Delhi: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Publisher.
    Oberman & Jesselson, R. (1996). Matrix Of Tensions: A Model Of Mothering. 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 20, 341-359
    Oliver, L. P. (1987). Study Circle: Coming Together for Personal Growth and Social Change. Washington, D.C.: Seven Locks Press.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1977).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Adult. Paris: OECD.
    Patton, Michael Quinn(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2nd ed. Newbury PARK, CA: Sage.
    Reimer, J.W.(1977)Varieties of Opportunistic Research. Urban Life. (5), 467-477.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Scientific Cultural Organization(1979). Women, Education, equality: A Decade of experiment. Paris: Unesco.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8715201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077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7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