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0/141865 (78%)
Visitors : 47638353      Online Users : 118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49279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279


    Title: 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彰權益能情形之研究
    Authors: 陳志和
    Contributors: 湯志民
    陳志和
    Keywords: 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
    教師彰權益能
    彰權益能
    Date: 2003
    Issue Date: 2010-12-08 02:03:30 (UTC+8)
    Abstract: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提倡教師彰權益能的背景因素、重要他人對教師彰權益能的影響、實施教師彰權益能的做法、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彰權益能的現況、探討在不同的教師背景因素下,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彰權益能的表現情形以及在班級教室、同儕團體及學校組織三個層次上的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彰權益能表現情形、分析教師彰權益能中彰權與益能之間的關係,最後作出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師彰權益能及後續研究的參考和建議。
      本研究以桃園縣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樣本,計得有效樣本418人,再就四種不同權能關係類型各抽出三位教師,共十二位教師,進行訪談。在資料分析上,問卷調查資料主要採用描述性分析、次數百分比、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及典型相關分析等方法,訪談資料則依據錄音內容及筆記記錄進行歸納整理,重點列出教師對教師彰權益能情形的看法、經驗及建議。經研究結果與分析發現:
      一、教師彰權益能的背景因素為教育改革、教師角色的轉變及時代變遷的影響。
      二、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彰權益能的現況是權能皆低與權能兼備兩種情形居多,教師參與決定的範圍集中於班級教室並以教學事項為重心。
      三、在教師彰權益能的表現情形上,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因其性別、服務年資、年齡、教育程度及現任職務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四、在不同層次的教師彰權益能表現情形,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因其性別、服務年資、年齡、教育程度、現任職務及是否加入教師會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五、彰權與益能之間有密切的關聯性。
      六、校長、家長、同儕與學生等重要他人會對教師彰權益能表現情形產生重要影響。
      七、實施教師彰權益能的做法可從教師本身、同儕團體、學校組織、師資培育機構與政府單位五個向度著手。
      根據文獻探討與研究發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 對國民小學教師的建議:(一)教師如要彰顯專家權應具備良好的專業能力與溝通能力、(二)教師如要增加能力則必須多與同儕接觸,互相分享教學與學習經驗、(三)教師彰權益能的基礎在於培養正向思考、自我負責與反省等心理能力、(四)教師追求權力彰顯與能力增加要以學生與學校為中心。
      二、對學校的建議:(一)營造學習型學校的組織文化、(二)提供溫馨便利的學習空間、(三)增加溝通管道以利教師的意見表達、(四)邀請資深而權能感高的教師作為教師學習的典範、(五)辦理和教師實際教學能力有密切相關的研習。
      三、對教育行政單位的建議:(一)寬列經費充實外部資源、(二)、營造一個鼓勵教師進修與研究的環境。
      四、對後續研究的建議:內容上兼顧學校外部因素與教師的心理變項;方法上可採現場觀察的田野調查方式;相關研究議題上探討不同學制與不同縣市的教師彰益能情形。
    Reference: 一、中文部分
    丁福壽(民88)。國民教育法增修訂條文之評析。國民教育,39(6),53-56。
    王文科(民83)。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如哲(民87)。教育行政學。臺北市:五南。
    王如哲(民88)。教育行政。高雄市:麗文。
    王永琳(民90)。臺北市政府公務人員授能認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王家通等人(民84)。開放與前瞻─新世紀中小學教育改革建議書。臺北市:漢文。
    王威傑(民86)。國民小學家長會組織及其運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震武、林烘煜和黃旭田(民85)。臺灣教育組織的體質 : 以國民教育為中心的分析。臺北市:行政院教改會。
    王麗雲、高新建、張明輝、游家政和蔡清田譯(民89)。革新的課程領導。臺北市:學富文化。
    王麗雲和潘慧玲(民89)。教師彰權益能的概念與實施策略。教育研究集刊, 44,173-199。
    Reep, B. B., & Grier, T. B.(1992). Teacher empowerment: Strategies for success. NASSP Bulletin, 76(546), 90-96.
    Rice, E. M., & Schneider, G. T.(1994).A decade of teacher empowerment: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eacher involvement in decision making, 1980-1991.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32(2), 43-58.
    Rinehart, J. S., Short, P. M., Short, R. J., & Eckley,M.(1998). Teacher empowerment and principal leadership: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 proces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4,(12), 630-649.
    Short, P. M., & Rinehart, J. S.(992). School participant empowerment scale: Assessment of level of empowerment within the school environment.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52(4), 951-960.
    Snowden, P. E. & Gorton, R. A.(1998). School leadership and admimistration:Important concepts, case studies and simulations. N.Y: McGraw-Hill.
    Sprague, J. (1992)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teacher empowerment.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41(2), 181-203.
    Stimson, T. D., & Appelbaum, R. P. (1988). Empowering teachers: Do principals have the power? Phi Delta Kappan, 70(4), 313-316.
    Sue, J. ,& Maree,H.(1994).School level curriculum decision─A case of battling against the odds. Education Review, 46(3),297-308.
    Yukl, G.A.(1994).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王麗雲和潘慧玲(民90)。以彰權益能觀點檢核學校教師會運作。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校革新研討會手冊暨論文集(第31-49頁)。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羊憶蓉等人(民83)。臺灣的教育改革。臺北市:前衛。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4)。第一期諮議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教 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呂豐謀(民89)。談九年一貫課程教材統整與教學。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 訊,64,64-69。
    吳正成(民88)。臺東縣國民小學校長授能行為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東華大學,花蓮。
    吳明隆(民89)。Spss統計應用實務。臺北市:松崗。
    吳清山(民87)。教育革新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山(民88)。三頭馬車跑不動,三輪馬車跑得快─建立學校行政、教師會與家長會三者良性互動之探究。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主編,現代教育論壇第五集(第3-24頁)。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吳嘉惠(民87)。國小教師的形象與內涵:專業知能=全能?。載於白亦方主編,國小教師新天空(第47-64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李美玲(民87)。英國教育改革新觀念─家長是學校的消費者。教育資料文摘,249,110-114。
    沈珊珊(民84)。教師增權的意義與條件剖析。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教師權力與責任(第137-147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沈姍姍(民85)。專業主義、教師權力與教育行政體制關係:教師權力消長的動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9,103-128。
    沈姍姍(民86)。教師專業與教師自主權之社會學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85-2413-H-134-010),未出版。
    沈姍姍(民87)。學校教育改革中教師的角色調整。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主編之現代教育論壇第四集(第96-98頁)。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你是未來老師嗎?(無日期)。民國91年2月20日,取自: http://hp3.zcjh.tpc.edu.tw/scout/paper/p2.htm
    林志成(民87)。授權增能導向的學校行政。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主編,學校行政新理念(第107-123頁)。臺北市:作者。
    林秀聰(民87)。賦能策略應用於機關組織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彩岫(民76)。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自主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淑芬(民90)。從教師法看國民小學教師權力之內涵及其省思。桃縣文教,復刊21,76-80。
    林海清(民87)。教師會組織的角色定位及運作之探討。臺中師院學報,12,192-207。
    林麗寬譯(民86)。學習革命。臺北市:聯經。
    邱錦昌(民90)。教育視導與學校效能。臺北市:元照。
    周志宏和陳舜芬(民89)。學林分科六法:教育法規。臺北市:學林文化。
    周淑卿(民90)。課程決定的賦權迷思─集中化與離中化的探討。教育研究集刊,47,91-106。
    柯進雄(民86)。校長如何實施行政授權。研習資訊,14(1),64-68。
    桂冠前瞻教育叢書編譯組譯(民88)。教師角色。臺北市:桂冠。
    秦夢群(民86)。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市:五南。
    高強華(民77)。社會變遷與教育革新。臺北市:師大書苑。
    孫瑞鉑(民90)。從無奈到增能--談大湖國小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摘要】。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民90年11月22日,取自「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00/(編號:89NHCT1626017)
    許如菁(民90)。教師權能的描繪與分析:一所國民小學及其學校教師會的經驗。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許素梅(民89)。老師快跟上─從九年一貫課程談教師的專業成長。北縣教育,30,49-52。
    許籐繼(民90)。學校組織權力重建。臺北市:五南。
    翁福榮(民90)。學校本位模式之教師專業發展─以九年一貫課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桃園縣教育局(無日期)。桃園縣各鄉鎮市國民小學基本資料表。民國91年4月20日,取自:http://www.boe.tyc.edu.tw/infor/schooladd/school.asp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編(民90)。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問題與解答。臺北市:作者。
    張心怡(民90)。國民中學校長授能領導之研究【摘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90年11月22日,取自「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00/(編號:89NTNU0331028)
    張志明(無日期)。從權力轉換觀點看二十一世紀學校校長領導。民國90年10月18日,取自:http://www.epa.ncnu.edu.tw/y/changcm.htm
    張明輝(民88)。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容雪(民88)。學校教師會運作情形之研究 以臺北縣市學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稚美(民87)。終身學習與教師增權。文教新潮。3(4),30-38。
    張馨怡(民89)。學校行政對話權力及其對學校革新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梁實秋編(民77)。遠東實用英漢辭典。臺北市:遠東。
    教育部(民84)。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臺北市:作者。
    陳素慧(民84)。權力、決策制定與組織效能間之研究-以臺灣民營企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陳育美譯(民85)。灌能。臺北市:哈佛企管。
    陳伯璋(民90)。新世紀課程改革的省思與挑戰。臺北市:師大書苑。
    郭為藩(民84)。教育改革的省思。臺北市:天下文化。
    湯志民(民89)。邁向新千禧年的學校。載於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主編),第六次教育行政論壇論文集,(第227-271頁)。臺北市:作者。
    湯志民(民90)。知識經濟與教育轉型。教育資料與研究。41,13-16。
    湯瑞雪(民90)。國中教師角色轉變之研究-國家權力與教師專業自主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湯堯(民89)。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會組織與運作功能之研究。教育部委託 之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PG88BE-0008)。臺北市:教育部。
    曾志朗(民90)。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人本教育札記。147,61-64。
    黃乃熒(民89)。後現代教育行政哲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志順(無日期)。深耕易耨:以基層老師的觀點,詮釋「教師增權」的意義附錄一我是不是一個「好老師」?一個小學老師的工作告白。民國91年1月18日,取自:http://www.ntttc.edu.tw/ige/1999行動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黃志順.htm
    黃政傑(民85)。教育改革的理念與實踐。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民89)。臺灣教育改革的政策方向。教育政策論壇,3(1),26-49。
    黃瑞慧(民89)。教師增能與多元文化教育的實踐【摘要】。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90年11月22日,取自「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00/(編號:88NHLTC645013)
    黃義良(民89)。從「認知與態度」中看中小學教師如何因應九年一貫課程。國教輔導,336,40-43。
    曹學仁(民86)。高級中學校長權力運用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馮朝霖(民88)。啟蒙、團結與責任--論教師組織之實踐理性。教育研究,66,76-85。
    詹志禹和蔡金火(民90)。九年一貫課程改革與教師行動研究。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之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創新(第77-99頁)。臺北市:揚智文化。
    楊德東(民87)。國中教師學校革新信念之探究-以宜蘭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虞志長(民85)。國民小學管理模式、教師專業自主知覺與學校衝突感受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廖春文(民88)。二十一世紀的學校組織發展─再生工程理念對學校組織發展的啟示。國民教育研究集刊,7,1-29。
    廖運楨(民91)。臺灣地區公立國民小學教師賦權增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蔡進雄(民87)。授權在學校行政管理上的應用。教育資料文摘,249,168-173。
    蔡麟筆譯(民79)。權力,政治與組織。臺北市:巨流。
    蔣興儀(民86)。權力、溝通與責任─教師會組織運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鄭宏財(民87)。有效的學校行政領導─談授權。教育實習輔導季刊,5(3),87-91。
    齊思賢譯(民89)。知識經濟時代。臺北市:時報文化。
    潘慧玲(民90)。學校革新研究的構思與作法。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校革新研討會手冊暨論文集(第1-9頁)。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潘慧玲和王麗雲(民89)。我國國民中小學學校成員權能感現況與成因調查研 究─以教師會作為研究焦點。論文發表於,學校革新之研究。四個學會聯合年會之「新世紀育發展願景與規劃」學術研討會,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辦。
    潘慧玲和王麗雲(民90)。學校彰權益能組織之研究-以教師會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89-2413-H-003-F19),未出版。
    賴清標(民88)。近十年來的臺灣小學教育改革。臺中師院學報,13,39-55。
    鍾任琴(民86)。國小教師權能感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嘉義師院學報,11,157-186。
    饒見維(民88)。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配套實施策略。載於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第305-323頁)臺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蕭麗華譯(民82)。授權之道─建立有利的組織氣候。臺北市:麥田。
    二、英文部分
    Barner, R.(1994).Enablement:The key to empowerment. Training&Development, 48(6), 33-36.
    Bailey, W. J.(1992).Power to the schools : School leader``s guidebook to restructuring. Newbury Park, Calif: Corwin Press.
    Bragg, M(1996).Reinventing influence : how to get things done in a world without authority. London ; Pitman Pub.
    Chris, M., & Liu, M.(1998).Choices must be made─The case of education in Taiwan. Education 3 to 13, 26(2), 9-15.
    Drake, S. M., & Miller, J. P.(2001).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heir roles:Life in and beyond the classroom.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16(1), 5-23.
    Geoff, S.(1999).Primary school management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Education 3 to 13, 27,(3), 17-23.
    Hargreaves, A.(1994).Changing teachers, changing times: Teachers`work and culture in the postmodern age. London : Cassell.
    Heller, G. S.(1993).Teacher empowerment-sharing the challenge: A guide to implementation and success. NASSP Bulletin, 77(550), 94-103.
    Irwin, J. W.(1996).Empowering ourselves and transforming schools: Educators making a difference.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Kenneth, L., Doris, J., & Rosanne, S.(1999). Changing leadership for changing times.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Marks, H. M., & Louis, K. S. (1999). Teacher empowerment and the capacity for organization lear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5 (12), 707-750.
    Morrison, K.(1998). Management theories for educational change. London : Paul Chapman ; Thousand Oaks, Calif. : SAGE Pub.
    Myers, C. B., & Myers, L. K. (1995). The professional educator : a new introduction to teaching and schools. Belmont, Calif. : Wadsworth Pub.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
    89152009
    9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085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教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1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