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34/141854 (78%)
Visitors : 47778090      Online Users : 57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51421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421


    Title: 人格特質、性別及學習成就對國小學童師生互動關係滿意度之研究
    The study on the satisfication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mong personalities, gender , and study achievem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uthors: 楊琬如
    Contributors: 陳婉真
    楊琬如
    Keywords: 人格特質
    性別
    學習成就
    師生互動關係
    滿意度
    Date: 2010
    Issue Date: 2011-10-05 14:53:50 (UTC+8)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瞭解不同人格特質、性別及學習成就的國小學童對師生互動關係滿意度的差異,以桃園市國小學生958人為研究對象,採用人格特質量表、師生互動滿意度量表為評量依據,再以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事後考驗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1. 目前國小學童在認知教學因素「支持」層面上不太滿意;但在「控制」層面滿意度呈現滿意的情形。
    2. 目前國小學童在情意相處「影響」和「接近」層面,所知覺的師生互動的滿意度呈現滿意的情形。
    3. 目前國小學童在行為管教因素的滿意度「反應」層面滿意度是呈現滿意的情形;但在「要求」層面的滿意度是不滿意的。
    4. 不同人格類型的學生,在認知教學因素「支持」層面上的滿意度有顯著差異,其中嚴謹自律性學生的滿意度顯著高於和善性學生與外傾支配性學生。
    5. 不同人格類型的學生,在認知教學因素「控制」層面上的滿意度有顯著差異,其中嚴謹自律性學生與聰穎開放性學生的滿意度顯著高於和善性學生。
    6. 不同人格特質國小學生,在情意相處方式「接近」層面上的滿意度有顯著差異,其中嚴謹自律性學生、聰穎開放性學生師生關係滿意度顯著高於和善性學生與外傾支配性學生的滿意度。
    7. 不同人格特質國小學生,在情意相處方式「影響」層面上的滿意度有顯著差異,其中嚴謹自律性學生、聰穎開放性學生、神經質學生的滿意度顯著高於和善性學生與外傾支配性學生。
    8. 不同人格特質國小學生,在行為管教方式「反應」層面上的滿意度有顯著差異,其中嚴謹自律性學生的滿意度顯著高於外傾支配性、和善性以及神經質學生,而聰穎開放性學生的滿意度顯著高於外傾支配性、和善性學生。
    9. 不同人格特質國小學生,在行為管教方式「要求」層面上滿意度無顯著差異。
    10. 在認知教學方式滿意度的「支持」層面,女學生的滿意度顯著高於男學生。
    11. 在認知教學方式滿意度的「控制」層面,男女學生的滿意度無顯著差異。
    12. 在情意相處因素滿意度的「接近」層面,女學生的滿意度顯著高於男學生。
    13. 在情意相處因素滿意度的「影響」層面,女學生的滿意度顯著高於男學生。
    14. 在行為管教因素滿意度的「反應」層面,女學生的滿意度顯著高於男學生。
    15. 在行為管教因素滿意度的「要求」層面,男女學生的滿意度無顯著差異。
    16. 不同學習成就的學生在認知教學因素的「支持」層面,高學習成就學生的滿意度顯著高於低學習成就學生。
    17. 不同學習成就的學生在認知教學因素的「控制」層面,高學習成就學生的滿意度顯著高於低學習成就學生。
    18. 不同學習成就的學生在情意相處因素滿意度「接近」層面,中、高學習成就學生的滿意度顯著高於低學習成就學生。
    19. 不同學習成就的學生在情意相處因素滿意度「影響」層面,中學習成就學生的滿意度顯著高於低學習成就學生。
    20. 不同學習成就的國小學生在行為管教因素的「反應」層面,中、高學習成就學生的滿意度顯著高於低學習成就學生。
    21. 不同學習成就的國小學生在行為管教因素的「要求」層面,低學習成就學生的滿意度顯著高於高學習成就學生。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對學校教育、教師教學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供後續實務工作及研究參考。
    Reference: 壹、 中文部分
    王淑慧(2007)。教學目標學習目標概述。財團法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大林分院教學部研發組,未出版,嘉義。
    王鍾和(1993)。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石文宜(2006)。國中生人格特質、師生互動關係與偏差行為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旻陽(1991)。國中學生學業成績、師生互動與偏差行為關係之探討。私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坤崇 (2006)。情意技能教學目標分類與評量。教育研究,144,123-133。
    洪光遠、鄭慧玲(1995)。人格心理學。臺北:桂冠。
    洪雅雯(2001)。學童之人格特質、同儕接納程度與班級氣氛知覺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洪蘭(譯)(2006)。養男育女調不同。L. Sax著。台北:遠流
    孫旻儀(2007)。學生背景及人格特質與師生互動關係之研究。輔導與諮商學報,29(2),51-72。
    孫旻儀、王鍾和(2007)。國中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在校學習動機關係之探 討," 國民教育研究學報, 18,165-194。
    孫旻儀、石文宜、王鍾和(2007)。學生背景及人格特質與師生互動關係之研究。輔導與諮商學報,29(2),51-72。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0)。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霄亭等編著 (2004)。教學原理。台北縣蘆洲市:空大。
    曹曉文(2001)。個案教師之性別、教師信念、師生互動及學生對科學態度與概念學習之研究—以國小自然科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莊耀嘉、李雯娣(2001)。兒童性格結構:五大模型的本土化檢驗。中華心理學刊,43(1),65-82。
    郭榮澤(1985)。國中高低成就學生師生互動關係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致嘉(1994)。國中學生性別、班級類型對師生互動、班級氣氛、學習態度、學業成就之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嬿竹(2002)。網路與真實人際關係、人格特質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陸洛、吳珮瑀、林國慶、高旭繁、翁崇修(譯)(2006)。Joho D. DeLamater, Daniel J. Myers原著。社會心理學。台北:心理。
    曾心怡(1999)。性別、班級組成型式、師生互動與學習動機:以高三自然組物理科為例。國立花蓮師範教育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馮美珠(2008),國小教師人格特質、生活壓力、因應策略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黃堅厚(1999)。人格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楊郁鴻(2002)。不同性別學生與教師之互動及其學習動機—國中理化課室之個案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楊國樞(1986)。家庭因素與子女行為:台灣研究的評析。中華心理學刊,28(1),7-28。
    楊憲明(1988)。國中學生家庭社經地位父母管教方式及學業成就與師生互動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教育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溫麗雲(2002)。師生互動中的性別差異—一所國小一年級生活課程教室觀察。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葉連祺、林淑萍 (2003)。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修訂版之探討。教育研究,105,94-106。
    路婉林(2010),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師效能之相關研究-以台南市教師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廖家興(1997)。國小英語教室師生互動中的性別差異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劉福鎔(1996)。小學教師的A 型人格特質、師生關係與學生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潘正德(1993)。小團體輔導之研究理論-測量方法之選擇。學生輔導通訊,27。
    潘志煌(1996)。師生教學互動中的性別差異—國小班級多重個案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鄭育青(1999)。師生教學互動中的性別差異:一個國小數學教室的觀察。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薛秀宜、陳利銘、洪佩圓(1996)。人格理論新紀元:人格五因素模式之測驗工具與其研究應用」,教育與發展研習資訊,第23卷第1期。
    蘇靜芬(2004)。教師教學互動性別差異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貳、西文部分
    Barrio, V. D., Aluja, A., & Garcia, L. F.(2004).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athy and Big-Five personality traits in a sample of Spanish adolescence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32(7), 677-682.
    Bloom B. S. (1956).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Handbook I: The Cognitive Domain. New York: David McKay Co, Inc.
    Botwin, M. D., & Buss, D. M.(1989). Structure of act-report data: Is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recaptured?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6(6), 988-1001.
    Busato, V.V., Prins, F.J., Elshout, J.J., & Hamaker, C.(1999). The relation between learning styles,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6, 129–140.
    Church, A. T., & Katigbak, M. S.(2000). Trait Psychology in the Philippines.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44(1), 73-95.
    Costa, P. T., Jr., & McCrae, R. R.(1989).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Manual. Odessa,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Costa, P. T., Jr., & McCrae, R. R.(1992). Normal personality assessment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4, 5-13.
    Costa, P.T., Jr., & McCrae, R.R.(1994).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 revised manual. Odessa,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Ehrler, D. J., Gary, E. J., & Mcghee, R. L. Extending Big-Five theory into childhood: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g-Fiv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behavior problems in children.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36(6), 451-458.
    Ewen, R. B.(1998). Personality: A topical approach. Mahweh, NJ: Erlbaum.
    Krathwohl, D. R., Bloom, B. S., & Bertram, B. M. (1973).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Handbook II: Affective Domain. New York: David McKay Co., Inc.
    Simpson E. J. (1972).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in the Psychomotor Domain. Washington, DC: Gryphon House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
    96152001
    99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15200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教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200101.pdf719KbAdobe PDF2485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