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1/141868 (78%)
Visitors : 47458791      Online Users : 101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58594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8594


    Title: 中國教科書中品德教育內涵之分析-以中國初中公民類教科書為例
    A study on the content of character education in China`s textbooks:the civic education textbooks in junior high school
    Authors: 李佳珊
    Lee, Chia Shan
    Contributors: 吳榕峯
    李佳珊
    Lee, Chia Shan
    Keywords: 中國初中公民類教科書
    品德教育
    內容分析
    The civic education textbooks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China
    character education
    content analysis
    Date: 2011
    Issue Date: 2013-06-27 17:05:06 (UTC+8)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討論中國初中階段,7-9年級公民類教科書中品德教育的內涵,希望透過文獻探討了解中國初中公民教科書的發展及品德教育實施的背景,進一步分析中國政府期望培育的公民,其所需具備的品德內涵。本研究藉由內容分析法,採用量化的方式計算教科書中品德內涵及使用策略的次數及分布情形,同時輔以文獻探討的結果,進行質性的分析及討論。
    本研究先進行文獻探討,提出當前中國品德問題的現象,以及各國將品德教育視為教育主流的趨勢,接著分析中國改革開放後對人才素質的重視,導出對初中品德教育實施之迫切。本研究以2003年通過的課程標準,「人教版」之《思想品德》及《歷史與社會》為研究對象,由中華文化的品德內涵以及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及鄧小平理論等為主,輔以其他相關政策,發展出本研究之內涵類目,再根據專家編輯之類目修改之策略類目,由此展開初中公民類教科書之品德內涵分析。
    本研究的結果如下:
    1.依年級觀之,品德內涵分布呈現不連續。七年級重個體品德,八年級重人際及公民品德,九年級重公民品德;環境品德則散見於各年級課文之段落。
    2.依主類目觀之,首重公民品德,次為個體品德;而人際品德分布比例偏低,環境品德明顯欠缺。
    3.依次類目觀之,各有所偏重,呈現不平均情形。個體品德偏重自我概念,人際品德偏重尊重包容,公民品德偏重法紀概念,環境品德重視關懷環境。
    4.教科書的品德內涵編寫符合學生年齡心智之發展,先是自身關係從個體、人際到國家社會,採「由近及遠」;次為內涵深度從個人觀念到公民知識,採「由淺及深」。
    5.編寫策略方面,教科書中多用「提出問題」、「比喻及舉例」,較少使用「類推與歸納」、「相互對比」及「因果關係」。且依年級與主題差異,調整編寫策略,越低年級採用較多圖片,越高年級較多解釋說明。
    The study explores the content of character education in textbooks. The civic education textbooks of junior high school (from 7-9 grades) in China are regarded as object. First of all,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ing of the civic education textbooks could be understood through the reviewing of literatures. Secondly, different kind of character education contents that the citizens of China need could be analyzed. Thirdly, the numbers and distributions of character education contents and tactics we could be counted by the content analysis. 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 the result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ing.
    The study points out the appearing of the character education problems in China, and the trend of character education in countries. Then it exposes that government respects the quality of people, so they eager to implement the character education. The object of the study is the textbooks published by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based on the course standard in 2003. The analytical table of contents is based o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haracter education and the Marxism, Mao Zedong Thought,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other important policies. The analytical table of writing tactics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rofessionals. According to two analytical tables, we begin to the study.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
    1.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grades: the 7 grade focused on self character, the 8 grade focused on interpersonal character, the 9 grade focused on citizenship character. The environment character is dispersed in the textbook.
    2.According to main categories : the most important item is citizenship character, the second one is self character, the third one is interpersonal character, the last one is environment character.
    3.According to the secondary categories: their distributions aren’t averaged. Self character focused on self-concept, interpersonal character focused on respecting and tolerating, citizenship character focused on the conception of law and discipline, environment character focused on caring environment.
    4.The writing of the textbooks are following the tips: from person to the government, and from easy to hard.
    5.The writing tactics of the textbooks: the main tactics are ”asking questions” and ”giving an example”; the least tactics are “reasoning and induction” , ”comparing” and ” cause and effect”. The lower grade prefers using photos and the higher one prefers using explanation.
    Reference: 中文部分
    人民網(2009)。儒家文化視域中的和諧社會。取自http://www.chinese.cn/culture/article/2009-08/29/content_22228.htm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49)。《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取自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12/07/content_2304465.htm
    中國教育部(1952)。《中學暫行規程(草案)》。中國:教育部。
    中國教育部(1980)。《改進和加強中學政治課的意見》。中國:教育部。
    中國教育部(2001a)。《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的通知》。中國:教育部。取自http://library.usts.edu.cn/jygl/1/JCJYGLFLFG/1037.htm
    中國教育部﹙2001b﹚。《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修訂﹚的通知》。中國:教育部。取自 http://202.205.177.9/edoas/website18/46/info346.htm
    中國教育部﹙2001c﹚。《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國:教育部。
    中國教育部﹙2001d﹚。《2001-2010年,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中國:教育部。
    中國教育部(2003a)。《全日制義務初中教育思想品德課課程標準》。中國:教育部。
    中國教育部(2003b)。《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一)(二)》。中國:教育部。
    中國教育部(2003c)。《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國:教育部。
    中國教育部(2004)。《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國:教育部。取自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905/200506/8607.html
    中國教育部(2005)。《關於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中國:教育部。取自http://61.153.231.109/cms/jxdy/view.php?id=5015907
    中國教育部(2006)。《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國:教育部。取自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19/200606/15687.html
    中國國教委﹙1988﹚。《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試行﹚》。中國:教育部。
    中國國教委(1990)。《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幾點意見》。中國:教育部。取自 http://old.hnedu.cn//fagui/Law/15/law_15_1208.htm
    中國國教委(1992a)。《關於印發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畫(試行)》和24個學科教學大綱(試用)的通知。中國:教育部。取自http://library.usts.edu.cn/jygl/1/JCJYGLFLFG/1213.htm
    中國國教委(1992b)。《關於表彰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市的決定》。中國:教育部。取自http://library.usts.edu.cn/jygl/1/JCJYGLFLFG/1179.htm
    中國國教委(1995a)。《中學德育大綱》。中國:教育部。取自 http://www.xqyz.net/deyu/list.asp?unid=142
    中國國教委(1995b)。《關於正式頒發中學德育大綱的通知》。中國:教育部。取自 http://library.usts.edu.cn/jygl/1/JCJYGLFLFG/1227.htm
    中國國教委(1997a)。《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試行)》。中國:教育部。取自 http://202.205.177.9/edoas/website18/46/info346.htm
    中國國教委(1997b)。《關於印發關於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的通知》。中國:教育部。取自 http://library.usts.edu.cn/jygl/1/JCJYGLFLFG/1209.htm
    中國國教委(1998)。《關於中小學德育工作規程》。中國:教育部。取自http://library.usts.edu.cn/jygl/1/JCJYGLFLFG/1230.htm
    中國國務院(1954)。《關於改進和發展中學教育的指示》。中國:國務院。取自http://dyzc.hdavec.org/news_show.asp?f_id=53&wt_id=94
    中國國務院(1994)。《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國:國務院。取自http://gov.hnedu.cn/web/0/200506/07113610234.html
    中國國務院﹙1999﹚。《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國:國務院。取自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tyzcfg/885952.htm
    中國國務院﹙2000﹚。《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中國:國務院。取自 http://fjtct.now.cn:7751/vip.chinalaw.com.tw/newlaw2002/slc/slc.asp?db=chl&gid=34952
    中國國務院﹙2001a﹚。《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國:國務院。取自 http://www.edu.cn/20010907/3000665.shtml
    中國國務院(2001b)。《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國:國務院。取自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6/20011024/589496.html
    中國國務院﹙2002﹚。《中共中央關於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的通知》。中國:國務院。取自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38928.htm
    中國國務院(2004)。《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國:國務院。取自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3/22/content_1378742.htm
    中國國務院(2010)。《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國:國務院。取自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中共中央編譯局(編)(197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原作者: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北京:人民出版社。
    毛金素(2010)。傳承與嬗變-從「三言」探析儒家榮辱道德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中國語言學系研究所,新竹。
    王文嵐、黃甫全(2007)。1949年以來中國大陸中小學公民教育課程發展的回顧與前瞻。載於劉阿榮、王佳煌、鄧毓浩、洪泉湖(主編),兩岸四地的公民教育(67-83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第二版)。台北:幼獅。
    王石番(1992)。傳播內容分析法。台北:幼獅。
    王邦雄(2010)。老子道德經的現代解讀。臺北市:遠流。
    王宗光(2003)。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新境界—學習「江澤民教育創新」思想的體會。文匯報。取自http://gfb.sjtu.edu.cn/yjcg_read.jsp?id=37&page=5
    王延年(2004)。中共提倡青少年道德教育,外媒關注。大紀元報。取自 http://www.epochtimes.com/b5/4/7/31/n613494.htm
    王忠林(譯)(2009)。新譯荀子讀本(二版)。台北市:三民書局。
    王明輝(2002)。中國大陸後共產社會階層化機制之探討。「國科會87-89年度專題研究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台灣社會學會主辦。
    王海亮(2011)。北京少工委:本地少先隊最高「三道杠」。鳳凰新聞。取自http://dailynews.sina.com/bg/news/int/int/phoenixtv/20110505/11432425547.html
    王嘯(2005)。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公民教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王讚源(1996)。墨子。台北:東大書局。
    江謝麗雪(2003)。在道德科消失了以後…一位國小教師道德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李方(1999)。教育功能失常:人的素質低落主要原因。載於華南師範大學(主編),「人的素質」論文集(145-151頁)。廣州:華南師範大學。
    李介至、邱紹一(2002)。品格教育的可行性分析。學生事務,41(1),55-60。
    李文演(1991)。荀子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李玉竹(2009)。<墨子>書中平等思想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研究所,台北。
    李奉儒(2004)。品格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一些概念的釐清與可行的作法。「E社會的公共理論、公民德行與公民養成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公民與道德教育學會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合辦。
    李奉儒(2007)。道德(品格)教育於學校之規劃與實施:以尊重與關懷為例。取自 http://192.83.167.53/blog/index.php/60/action_viewspace_itemid_2754.html
    李珀(2005)。品格教育。教師天地,135,66-71。
    李素貞、蔡金鈴(2004)。中小學品格教育之實施與評量。教育研究月刊,120,53-66。
    李淑貞(2008)。品格教育與品格的型塑。取自 http://epaper.ctust.edu.tw/upload_files/test/12251114737.doc
    李琪明(1991)。國中公民與道德教科書之道德內涵分析(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李琪明(2000)。德育課程理想與建構-我國國民中小學德育課程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李琪明(2001)。兩岸德育與意識形態。臺北:五南。
    李琪明(2006)。新品德教育的興起與發展—美國經驗在台灣的反思與轉化。課程與教學季刊,9(2),55-74。
    李德順(1999)。社會秩序與人的素質──關於「提升人的素質」的一點思考。載於華南師範大學(主編),「人的素質」論文集(169-173頁)。廣州:華南師範大學。
    杜作潤主編(199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制度。香港:牛津出版社。
    但昭偉(2002)。道德教育:理論、實踐與限制。臺北市:五南。
    祁珮琳(2006)。中國大陸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教科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
    汪學玲、張建平、李志敏(2002)。如何在心理學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新疆教育學院學報,3,52-54。
    吳文侃(2006)。中小學公民素質教育國際比較。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吳少剛(2008)。群己關係的儒學省察-以<論語><孟子>倫理思想為中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嘉義。
    吳清基(2007)。台灣優質有禮的品格教育。載於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主編),品格教育的蝴蝶效應(105-121頁)。臺北:千代文教基金會。
    吳寶珍(2004)。國民中學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邱沛羚(2009)。九年一貫課程品德教育融入教科書之研究-以社會學習領域第三階段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
    周祝瑛(2004)。臺灣怎麼了?從中小學生價值觀轉變談起。師友,439,44-46。
    周祝瑛(2007)。中國教育發展與改革。研習資訊,24﹙6﹚,13-22。
    周慧菁(2003)。品格—新世紀的第一堂課。天下雜誌,287,36-40。
    林巧鵑﹙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品格教育實施現況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縣。
    林宜諄(2004)。人品比人才重要。遠見雜誌,216,176-184。
    林佳樺﹙2009﹚。<論語>對國小品德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
    林新發、王秀玲﹙2003﹚。海峽兩岸義務教育政策演變和形成背景之分析。國民教育,43﹙4﹚,11-19。
    林新發、王秀玲﹙2004﹚。品格的核心意涵及國民中小學實施品格教育之策略。載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主編﹚,教師專業成長與實踐智慧﹙171-193頁﹚。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林瑤伶(2008)。老子崇本思想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學系教學研究所,台北。
    林碧雲(2009)。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內容編製邏輯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韋政通(1992)。中國人的道德思考。載於文崇一、蕭新煌﹙主編﹚,中國人:觀念與行為﹙71-87頁﹚。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胡斌武(2006)。社會轉型時期學校德育的現代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唐克軍(2008)。比較公民教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唐糧(2011)。專家稱中國少兒、大學、品德教育阻礙創新人才生長。新華網。取自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edu/2011-02/09/c_121058116_2.htm
    柴松林(2007)。推動品格教育,消解道德危機。載於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主編),品格教育的蝴蝶效應(199-221頁)。臺北:千代文教基金會。
    郭清霞(2010)。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取自http://www.hbtyzx.org.cn/bbs/dispbbs.asp?boardid=3&Id=38
    郭齊勇(2006)。儒家的公平正義論。取自http://www.confucianism.org.my/childedu/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341&Itemid=104
    張秀雄(1998)。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臺北:師大書苑。
    張峻源(2008)。老子<道德經>與<論語>的教育思想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台中。
    張雪君(2002)。淺談美國學校所實施的品格教育。中師圖書館館訊,40,1-4。
    張傳燧(2000)。毛澤東、鄧小平教育思想比較。長沙:現代大學教育,1,53-60。
    陳金芳、黃楠森(2004)。毛澤東的全面教育思想。北京:教育史研究,4,40-43。
    陳秉璋、陳信木(1988)。道德社會學。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陳建安、吳芝儀、李奉儒(2001)。一般少年與不同犯罪類型少年間道德認知發展之比較研究。犯罪學期刊,8。
    陳迺臣(2000)。教育導論。台北:心理出版社。
    陳逢源(2006)。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台北市:里仁書局。
    陳家毅(2009)。孔孟德行論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研究所,台北。
    陳密桃、陳埩淑﹙2003﹚。多元智能理論在幼兒品格教學上的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10,48-56。
    陳清溪(2004)。新世紀的學生品格教育。研習資訊,21(5),39-47。
    陳碧苓(2011)。孔子與老子有關道德禮治問題之研究-對當代各家詮釋之比較(未出版之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研究所,台北。
    陳璵皙、陳慧珍(2007)。教育之核心本質:品德培養與發展。研習資訊,24(2),141-150。
    陳鏗任(2003)。香港中小學教科書公民教育內涵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梁忠銘﹙2000﹚。日本新教育課程與道德教育內容的研究-以小學階段為主。教育資料集刊,25,265-275。
    陸傑華(1999)。論建立新規範體系與提高「人的素質」。載於華南師範大學(主編),「人的素質」論文集(195-200頁)。廣州:華南師範大學。
    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2000)。2000年中國教育綠皮書。北京市:教育科學。
    教育部政策研究與法制建設司(2002)。現行教育法規與政策選編。北京市:教
    育科學。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4)。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取自品德教育資源網 http://ce.naer.edu.tw/index3.1.html/
    程天君(2007)。素質教育的歷史脈絡與未來取向—兼論新中國教育目的演進。教育理論與實踐,11。取自http://epc.swu.edu.cn/article.php?aid=1775&rid=4
    程晉寬(2005)。中、日、美道德教育目的的比較。取自http://dyzc.hdavec.org/news_show.asp?f_id=53&wt_id=107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8,5-24。
    黃政傑(2008)。品德教育的問題與展望。載於黃政傑(主編),新品格教育:人性是什麼?(262-284頁)。台北:五南。
    黃德祥(2001)。二十一世紀的品格教育。載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主編),「二十一世紀教育改革與教育發展」國際學術論文研討會集(99-116頁)。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黃德祥、謝龍卿﹙2004﹚。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內涵與實施。教育研究月刊,120,35-43。
    傅佩榮(2004)。向經典學習:從孔孟到聖經、約、恕、儉、敬勾勒人生全景。載於何琦瑜、鄭一青(主編),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祕密(104-112頁)。臺北:天下雜誌。
    華中師範學院教育系(1982)。教育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葉至誠(1997)。社會學。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葉麗錦(2010)。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以儒家教育思想為核心(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
    鄒雙武、潘洪建﹙2009﹚。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公民教育課程微探-公民教育社區服務活動課程概述。中國德育,2,19-22。
    賈馥茗﹙2004﹚。教育倫理學。臺北市:五南。
    楊孝濚(1989)。內容分析-社會科學研究法。臺北:三民。
    楊國揚、王立心(2010)。中國大陸教科書及學術圖書出版制度。台北:國立編譯館。
    維基百科(2009)。現代世界公民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教育。維基百科。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AC%E6%B0%91
    蔡素慧(2010)。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教材品格內涵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研究所,台北。
    蔡詩欣(2008)。國小國語教科書中品格教育內涵之研究-1975至2006(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
    課程教材研究所思想品德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2009)。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課程教材研究所思想品德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2009)。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課程教材研究所思想品德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2008)。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課程教材研究所思想品德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2009)。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課程教材研究所思想品德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2009)。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品德九年級全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課程教材研究所綜合文科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2008)。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上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課程教材研究所綜合文科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2008)。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課程教材研究所綜合文科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2009)。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課程教材研究所綜合文科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2009)。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課程教材研究所綜合文科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2009)。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與社會九年級全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鄧小平(1994)。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1)。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7)。教育研究法。臺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2003)。教科書之旅。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歐陽青尼(主編)(2003)。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一)(二)教師讀本。武漢:華中師範大學。
    鄭一青﹙2003﹚。國際經驗:台北美國學校、強調四大核心價值。載於何琦瑜、鄭一青﹙主編﹚,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祕密﹙86-91頁﹚。臺北:天下雜誌。
    鄭伊茜﹙2010﹚。品德教育融入國中國文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鄭嘉惠﹙2005﹚。九年一貫國中階段國文教科書「品格教育」之內容分析-以關懷倫理學之關懷關係為分析架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魯吉(2010)。道德教育的根本作為:引導生活的建構。教育研究,6,3-8。
    劉乃華(2003)。荀子道德思想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嘉義。
    劉丙元(2010)。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國學校道德教育應堅持的價值論。教育研究,3,33-38。
    劉國強、謝均才﹙主編﹚﹙2004﹚。變革中的兩岸德育與公民教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劉勝驥﹙2006﹚。中國大陸教育改革:1978-2006年。教育資料集刊,32,61-86。
    簡茂發(1982)。信度與效度?載於楊國樞等(合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冊)(324-352頁)。台北:東華書局。
    蕭揚基(2004)。形塑現代公民:高中學生公民意識發展與培育之研究。台北縣:韋伯。
    檀傳寶(2005a)。德育之重、德育之難與德育之急。載於王嘯(著),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公民教育(1-5頁)。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檀傳寶(2005b)。道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根本。取自 http://dyzc.hdavec.org/news_show.asp?f_id=53&wt_id=94
    顏弘洺(2007)。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取自http://www.nnjh.tn.edu.tw/teacher/principal_yen/paper/B002.doc
    顏佩如(2010a)。1999-2009年中國大陸初中品德教育發展之研究。「全球化下之地區發展與政策管理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顏佩如(2010b)。中國改革開放後「初中教育問題」研究。「2010臺灣教育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際事務暨研究發展處。
    藍順德(1985)。我國國民小學公民教育內函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藍順德(1986)。公民教育的內涵。高雄:復文。
    蘇芸慧(2005)。國小教師品格教育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
    蘇寄究﹙2001﹚。當代日本的道德教育改革。中國青年研究,6,80-82。
    顧明遠、劉復興(編)(2008)。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紀實。中國大陸:人民出版社。
    顧海良、方曉利(1999)。鄧小平教育理論的主題與科學體系。載於中央宣傳部理論局(主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二十周年理論研討會文集。北京:學習出版社。

    英文部分
    Bennett, William J.(ed.)(1993).The book of virtues: A treasury of great moral stories.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Berger, E.(1996).K.12 character education in Locust Valley.The Fourth and Fifth Rs.Respect and Responsibility,2(2),3-4.
    Center for The Fourth and Fifth Rs(2004).A 12.point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character education.Retrieved from http://www2.cortland.edu/centers/character/12.pt.comprehensive.approach.dot
    Chambliss.M.J.& Calfee,R.C.(1999).Textbooks for Learning.London:Blackwell.
    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2003).CEP`s eleven principles of effective character education.A Framework for School Success.Retrieved from http://www.character.org/elevenprinciples
    CHARACTER plus.Ten Essentials of the CHARACTERplus Process. Retrieved from http://www.characterplus.org/page.asp?page=356
    Dane, F. C. (1990). Research methods, CA:Brooks/Cole.
    Glaston Willian A.﹙1991﹚.Liberal purpose: Good, Virtues and Duties in the Liberal State.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oge, J.D.(2002).Character education,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studies.The Social Studies,93(3), 103-108.
    John, H. G.(2000).Early Character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Marvin W. Berkowitz University of Missouri-St. louis MarQuette University.
    Josephson Institute.The Six Pillars of Character.Retrieved from http://charactercounts.org/sixpillars.html
    Lickona, T.(1997).Educating for character: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In A.Molnar (Ed.), The construction of children’s character (pp.45-62).Chicago’ Illinois: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Lickona, T.(2003).The center of our character: Ten essential virtues.The Fourth and Fifth Rs.Respect and Responsibility,10(1),1-3.
    McClellan, B.E. (1992). Schools and the shaping of character. Moral education in America. ERIC Digest.
    Noddings, Nel (1992).The challenge to care in school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education.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Otten, E.H.(2000). Character education: An ethical choice for higher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uvm.edu/~vtconn/journal/1995/murray.html
    Pearson,Q.M., & Nicholson, J.I.(2000). Comprehension character education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rategies for administrators, teachers and counselors. Journal of Humanistic Counseling, Education & Development, 38(4), 243-251.
    Ryan, K.(1996).Charact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for a Just & Caring Education, 2(1), 75-85.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
    97152007
    10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152007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教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200701.pdf1292KbAdobe PDF2106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