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0525/141442 (78%)
造访人次 : 47041374      在线人数 : 72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87675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7675


    题名: 人口對教育的影響:以台閩地區國民教育發展為例
    作者: 王延煌
    Wang, Yan-Whan
    贡献者: 黃國彥
    Hwang, Kou-Yam
    王延煌
    Wang, Yan-Whan
    关键词: 教育
    人口
    education
    population
    日期: 1995
    上传时间: 2016-04-28 15:26:33 (UTC+8)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在探討人口數量及結構對教育的影響, 並透過人口學之人口組成法推估技術, 進行台閩地區八十五學年度至八十八學年度國民中小學學生數及教師數之推估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丁庭宇(民75) 。社會經濟變遷與人口轉型。台北:巨流。
    內政部人口政策委員會(民8 0) 。台灣地區人口合理成長之探討
    。 台北;行政院內政部。
    內政部統計處(民8 2 )。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國民生命表。台
    北:行政院內政部。
    羊憶蓉〈民8 3 )。教育與國家發展一一台灣經驗。 臺北:桂
    冠。
    江南發(民6 8 )。影響教育經費增加的因素。台灣教育轉導月刊
    , 29 (9) , 6-10 。
    李文朗(民77) 。台灣都市化與人口遷移。編於蔡勇美與郭文雄
    主編之”都市社會發展之研究”。台北:巨流。
    李國鼎(民74) 。台灣婦女人力在經濟發展中的貢獻。編於台大
    人口中心”婦女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角色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人口研究中心。
    林忠正(民76) 。台灣人口轉型與老年人口的扶養問題。人口學
    勘,10 , 1-13 。
    林玉體(民81) 。 西洋教育史。台北:文景。
    林瑞穗〈民75) 。台灣地區人口、社會和經濟等變項之間的關係
    及其政策涵義。人口學刊, 9 , 35-59 。
    林義男(民72) 。台間地區小學生人數之推估。人口學刊, 6,
    87-97 。
    林義男(民74) 。台灣地區的人口老化。研考月刊, 9 (9)
    28-36 。
    吳柏林、張鈿富與廖敏治(民8 3 )。模糊時間數列與台灣地區中小學
    教師人數需求之預測。臺北:中華民國第二屆FUZZY學
    術研討會。
    范子華(民7 6 a) 。人口推計的方法(上〉。主計月報, 63
    (1) , 18-40 。
    范子華(民7 6 b )。人口推計的方法(下〉。主計月報, 63
    (21) , 22-41
    台灣省立屏東師範專科學校〈民64) 。台灣省及台北市六十四學年度至七十八學年度國民小學教師需求量之推估研究。屏東:台灣省立屏東師範專科學校。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民79) 。台灣區七十九至八十三學年度國民
    小學教師需求量之推估研究。 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胡德海(民8 1 )。論教育、人和社會的關係。教育研究, 10 ,
    8-14
    涂肇慶〈民7 5) 。人口變遷與社會制度的關係。人口學刊,9,
    25-32 。
    馬信行〈民7 1 )。「延長以職業教育為主的國民教育」可行方案
    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 5 , 77-144 。
    馬信行(民72) 。我國各級學校未來學生數之預測。國立政治大
    學學報, 56, 1 1 1- 146 。
    馬信行(民77) 。時間數列分析之轉換函數模式在學生數預測上
    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1, 237-373 。
    馬信行(民8 1 )。我國各級學校師資之預測。國立政治大學學
    報, 65 , 63-81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民64) 。台灣省未來六年國小教師需求量之推估研究(64~69學年度)。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民6 6 )。台灣省未來六年國小教師需求量之推估研究(66~71學年度)。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民72) 。台灣省未來六年國小教師需求量之推估研究(72~77學年度)。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孫得雄(民6 8 )。我國人口政策與人口計畫之探討。台北:行政
    院研考會。
    教育部(民6 5 )。師資培育規劃小組研討報告書(65~71 學
    年度)。臺北:教育部。
    陳寬政(民74) 。台灣的都市化與都市問題。編於蔡文輝與蕭新
    煌主編”台灣與美國社會問題"。台北:東大。
    陳寬政、陳文玲(民74) 。時機與轉機:我國現行人口政策之探
    討。研考月刊, 9 (9) , 37-54 。
    陳寬政、王德睦和陳文玲(民76) 。臺灣地區人口變遷的原因與
    結果。人口學刊, 9 , 1-23 。
    陳勝利(民83) 。人口與發展是全球關注的焦點。人口研究, 1
    8 (6) , 39-45 。
    陶鳳娟與何立嬰編譯(民74) 。教育計畫和管理。浙江:教育出
    版社。
    張丕繼(民74) 。由人口成長情勢改變談未來因應之道。研考月
    刊, 9 (9) , 54-62 。
    張丕繼與嚴天秩(民8 3 )。人口改變對高等教育發展的影響。發
    表於中國人口學會八十二年年會暨台灣地區人口變遷與制度調
    適學術研討會。
    張明正(民79) 。盡台灣地區生育轉型與高齡人口結構。發表於中
    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人口變遷與經濟社會發展研討會。
    張細富(民84) 。臺灣地區高中職學生比例規剖與師資需求預
    估。教育與心理研究, 18 , 225-248 。
    越寶恆與李環譯(民79) 。世界教育危機一八十年代的觀點。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彭台臨(民79) 。臺灣地區人口變動與國民教育發展。人口學
    刊, 23 , 21-41
    廖正宏(民73) 。台灣農業人力資源之變遷。編於中研院民族所
    主編之”灣社會與文化費還研討論文”,。台北:中央研
    究院。
    蔡宏進和廖正宏(民76) 。人口學。臺北;巨流。
    董輝(民80) 。試析人口變動對教育發展的影響。人口動態,
    3 , 7-12 。
    楊國全〈民8 1 )。人口數量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分析。北京師範學
    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 1 ,的自26 。
    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民77) 。台灣區76~82 學年度國小教師需求量之推估研究。臺中:國立臺中師範學院。
    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民80) 。台灣區80~84學年度國小教師需求量之推估研究。臺中:國立臺中師範學院。
    省立畫中圖書館(民67) 。台灣省國小教師需求量之推估研究
    (66~72 學年度) 。台中:省立臺中圖書館。
    省立臺南師範專科學校(民6 9 )。台灣省68~73 學年度國小教師需求量之推估研究。臺南:省立臺南師範專科學校。
    魯浩(民80) 。教育社會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省立新竹師範專科學校(民6 9 )。台灣省68~73學年度國小教師需求量之推估研究。新竹:省立新竹師範專科學校。
    省立新竹師範專科學校(民70) 。台灣省(含高雄市)70~7
    5學年度國小教師需求量之推估研究。新竹:省立新竹
    師範專科學校。
    省立嘉義師範專科學校(民7 1 )。台灣省(含高雄市) 71 ~ 7
    6學年度國小教師需求量之推估研究。 嘉義:省立嘉義師範
    專科學校。
    省立嘉義師範專科學校(民73) 。台灣省(含高雄市)73---7
    8學年度國小教師需求量之推估研究。嘉義:省立嘉義師範
    專科學校。
    省立嘉義師範專科學校(民74) 。台灣省(含高雄市)7 4~ 7
    9學年度國小教師需求量之推估研究。嘉義:省立嘉義師範
    專科學校。
    劉克智(民82) 。台灣的人口轉變與教育投資。發表於人口與發
    展學術研討會。
    謝高橋(民74) 。都市化與人口分佈。研考月刊, 9 (9) , 15-
    27 。
    謝高橋(民8 3 )。台灣人口成長過程:死亡率與生育率下降趨
    勢,一九四六至一九九。亞洲研究,11, 2-16 。
    蕭麗卿(民8 3 )。人口老化與老人經濟保障問題探討。經社法制
    論叢, 13 , 305-330 。

    英文書目
    Ahlburg, D. A. (1982). Population forecasting. In
    Makridakis S. & Wheelwright S. (Ed.) , The
    hand-book of forecasting (pp.232-259) New
    York: Wiley.
    Almond, G. A. & Sidney, V. (1965). Civic culture: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democracy in five
    nations.Boston:Little Brown & Company.
    Anderson, L. & Douglas, M. W. (1982)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Lexington: Lexington Books.
    Ascher, W. (1978). Forescating: An appraisal for
    policy makers and planners. Baltin10re, M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Astin, A. W. (1985) . Achieving educational
    excellence. San Francisco: Jossey.
    Bell, D. (1973). 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New York: Basic Books.
    Clark, W. A. V. (1986) .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In
    Anlerican cities. 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 5, 95-127.
    Clark, W. A. V. (1987) . Demographic change, attendance
    area adjustment and sc-hool system impacts. 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 6, 199-222.
    Coale, A. (1972). The growth and structure of
    hunman populations. NJ: Princeston University Press.
    Cohen, J. E. (1986). Population forescats and confidence
    intervals for Sweden: A comparis on of modelbased
    and empirical approaches. Demography, 23,
    105-126.
    Dore, R. (1980) The future of formal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xford: Pergamon.
    Gavin, J. W. (1975). Population growth and
    educational planning In developing nation .. NY:
    Irvington Publisher.
    Griffith, F. (1991). Fertility decline In Taiwan: A
    study using parity progressIon ratios. Demography,
    28 (3) , 467-479.
    Griffith, F. & Lutz, W. (1990). Distribution analysis
    of period fertility.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Jolly, C. L. (1994). Four theories of population
    change and the environment.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16 (1), 61-90.
    Jones, G. W. (1975). Educational planning and
    population growth. In W. C. Robinson (Ed.) ,
    Population development planning (pp.69-93) NY :
    The Population Council Press.
    Jones, G. W. (1971) . Effect of population change
    on the attainment of educational goals In the
    developing cuuntries.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Press.
    Keyfi tz, N. (1981). The limits of population
    forecasting.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ivew,
    7, 579-593.
    Kim, S. & Masri, S. (1990). Maternal education
    child immunization. Demography, 27 (3), 447-
    455.
    Land, IZ. C. (1986). Methods for national populations
    forecasts: A review.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as Sociation, 81, 888-901.
    Lee, Mei-lin. (1990). Fertility and fertility transition
    In Taiwan. Journal of Population Studies, 13,
    144-146.
    Lee, R. D. & Carter, J. (1990) . Modeling and
    forecastin the time series of U. S. mortal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population association of America, Toronto.
    Liu, Paul K. S. & Tsai, C. L. (1991). "Urban
    growth and employment in Taiwan." In N. Ginsbrg,
    B. Koppel and T. G. McGee (Ed.), The extended
    metropolis settlement trainsition Asi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Marshall , F. R. ( 1986) Population change and the
    future of Texas. New York: Amsterdam.
    Murphy, M. J. (1984). Population forecasting:
    Alternative approaches.. London: Office of
    population census and survey.
    OECD (1988). Aging populations: The social policy
    implications. Paris: OECD Press.
    Preston, S. H. (1982) . Individual life cycles and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47, 253-263.
    Samuel, P. s. (1978).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aiwa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Sloan, C. H. (1980). The survial of small and
    rural schools :_Concepts and practices. Baltimore,
    M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ERIC micro No.
    ED194246 )
    Spencer, G. (1989) Projections of the population of
    the U.S., by age, sex, and race: 1988 to 2080.
    Washington, DC: U.S. goverment printing office.
    Tan, J. P., & Haines, M. (1984) . Schooling and
    demand for children. Washington, D. C.: The
    world bank.
    Tomas Frejka (1975) Population growth, manpower,
    And employment.New York: The population
    council.
    Tsurumi, E. O. (1977). 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
    in Taiwan, 1895-1945. Cam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UNESCO (1993). UNESCO Statistical Yearbook. NY :
    UN.
    William, L. & Ronald, F. (1990) . The ongins of
    the Chinese fertility decline. Demography, 27 (3)
    ,357-363.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8215202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2775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教育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206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