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6849/147881 (79%)
造访人次 : 63579542      在线人数 : 646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类别浏览

    正在载入社群分类, 请稍候....

    作者浏览

    正在载入作者分类, 请稍候...

    年代浏览

    正在载入年代分类, 请稍候....

    结果 226-250 / 327.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每页显示[10|25|50]项目
    [ 只搜寻有全文项目| 搜寻所有项目]     排序字段 順序

    226五個漢語方言中音節連併之語音組合制約及普遍制約研究 (II)

    蕭宇超2013
    [語言學研究所] 國科會研究計畫
    計畫編號 NSC 102-2410-H004-080
    )(以 500 字為限) 首度建立五個大型的音節連併料庫,包括、華、四縣客、海陸 客及東勢客,合計有 7128 個連併詞。並就所建立的連併料庫提出優選 理論(OT)分析,並以 Stachastic OT 方式預測連併變體。 This text

    227「笠詩社」詩作集團性之研究

    戴寶珠; Dai, Bao-Zhu1995
    [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Pose)..........108 第三節言特性..........110 一、言跨越..........110 二、方言使用..........111 (一)詩..........112 (二)客詩..........114 第四節修辭特色..........116 一

    228感知現在與重塑記憶:評介《台灣史新聞》

    夏春祥2014-07
    [新聞學研究 TSSCI] 期刊論文
    新聞學研究, 120, 197-207,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以這種嬉笑方式認識到明鄭時期的重要歷史人物——陳永華 (1634-1680)。 其它如以「台灣蜢咬」(蜢咬乃漫畫之發音)來作為各式漫 畫的標題也令人會心一笑,案例如第 25 頁的「海島新樂園」與《台灣 島生成祕辛》的地殼電視台今晚首播、「印尼蓮霧」(頁

    2291998 年之後印尼華人的再華化

    鄧峻丞; Teng, Jiunn-Cherng2019
    [東亞研究所] 學位論文
    ,2015,〈印尼華人裡的獨特群體:在大部分地區都以「印尼華」後,為 何他們仍能用流利的交談?〉,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 6639,查閱時間:2018/11/27。 鍾廣興,1975,《印尼華僑報業史》,台北市:鍾廣興。 顏氏網,2017,〈全國各地

    230台灣電視節目內容多元化之研究

    陳一香; Chen, Yi-Hsiang2000
    [新聞學系] 學位論文
    》,第五期:111-135。 方念萱(1989):《方言族群認同與收看方言節目之關聯性研究:以族為例》。台北:政大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石世豪(1999):〈探索「傳播媒體內容管制規範之價值體系」:法學方法與傳播研究接軌的問題 ── 一項研究的批判性記述〉,《新聞學研究》,第五十八期

    231〈渡子歌〉研究

    黃菊芳1998
    [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主編 台灣 文學會出版 1996 《萬巒妹仔沒便宜(客新解)》 曾喜城 中央日報社 1996 《客方言史稿》 張光宇 台北:天書局 1997 《客話本字》 楊恭桓 台北:愛華出版社 1998 《苗栗卓蘭客家方言詞彙對照》 涂春景調查編著 國家文

    232歌仔戲藝人杜玉琴演藝生涯研究

    張椀謹2009
    [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通歌劇團>,《電視周刊》295期,1968.06,頁12-13。 義 文<劇團動態>,《電視週刊》第363期,1969.9,頁26-27。 高宜三<歌劇>,《中國電視週刊》第6期,1969.11,頁30-31。 林澤萬<明霞歌劇團新陣容>,《中視電視週刊》第78期,1971.04,頁23

    233台灣近代的喪禮告別式

    黃芝勤; Huang, Chih Chin2015
    [民族學系] 學位論文
    大學 生死學研究所。 侯明惠   2007 〈新竹市政府殯葬管理所服務績效評估之研究〉(碩論)玄奘大學 國際企業學系。 姜寶河   2002 〈當代台灣殯葬儀式擬態變遷研究〉(碩論)世新大學 社會發展研究所。 洪筱蘋   2009 〈從台灣彙看喪葬禮俗之變遷-以嘉義地區為例

    234六房媽信仰之變遷研究-以臺北分靈宮壇為例

    黃漢偉2011
    [民族學系] 學位論文
    ——台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媽祖信仰與台灣社會》,臺北縣蘆洲市:博揚文化。 岳永逸 2010《靈驗.磕頭.傳說:民眾信仰的陰面與陽面》,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胡萬川、陳益源 編 1999《雲林縣民間文學集6—故事集(三)》,雲林縣斗六市:雲林文化。頁

    235韓語、漢語嘗試義語法「V아/어 보다」、「V看」之語法化歷時研究

    張明敏; Chang, Ming-Min2024
    [韓國語文學系] 學位論文
    ,pp.177-204 林堅(2009)。朝鮮半島的中國移民歷史考察。中國: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2卷第2期,pp.31-38 林英津、吳瑞文(2009)。論的 [X khuã5 bãi6 le0]。台灣:臺灣文學研究集刊,第六期,pp.145-170 邱月(2017)。藏緬助詞「看

    236宗教景點木柵指南宮的形成

    徐仲杰; Xu, Zhong-Jie2025
    [臺灣史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叢第220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6年。 四、專書 (一)中文 1.《基隆市民間文學采集(三)》,基隆:基市文化,2005。 2.《龜山鄉歌謠(一)》,桃園:桃縣文化,2002。 3.中華民國人事錄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人事錄》,臺北:中國科學,1953。 4.中國

    237清代帆船文化研究

    江佳瑾; Chiang, Chia-Chin2024
    [臺灣史研究所] 學位論文
    船家們也會有添好運的的儀式,期望能保佑航行平安順利的豐收歸來。 最後,將《順風相送》與《指正法》中較為特殊的用分成:距離、時間與深度、駛船術、自然環境用、信仰用四大類。並利用的音來做判讀、解釋,試圖呈現針路簿內記載的駛船技巧。 This study explores

    238邁向公廣集團:數位時代我國特定族群專屬電視頻道之法制研議

    陳彥龍; 劉幼琍2006-12
    [廣播電視學系] 期刊論文
    中華傳播學刊,10,109-152
    「接近權」 外,更包括「使用權」,意謂民眾有權直接經營媒體,或自行製作內容, 並無需顧慮新聞事業一般專業規範(陳清河,2001)。以下分別探討台 灣的言、族群、族群媒體近用之狀況。 台灣的四大族群,分別是:人(福佬人)、客家人(包括台灣 客家和大陸客家)、外省人(大陸各省)、原住民族

    239終戰初期臺灣煙酒專賣事業之研究

    葉彥邦; Yap, Gan-Bang2005
    [國家發展研究所] 學位論文
    69-108。 吳漫沙,〈專賣〉,收入黃玉齋主編,《台灣年鑑》第6冊,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1年,頁1871-1941。(按:本書即臺灣新生報社於1947年6月出版之《臺灣年鑑》的重新排版、分册並更換新出版社發行) 吳槐,〈河洛()中之唐宋故事〉,《臺北文物》,第4卷第3期,1955年11月

    240原住民大專中輟生學習模式之研究:南澳鄉碧候部落為例

    吉渥絲˙拉娃; Ciwas.Lawa2006
    [民族學系] 學位論文
    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高萬金 2003論泰雅爾族gaga的生態倫理:從馬告國家公園共管機制談起。《玉山神學院學報》第10期。頁71-91。 張玉英 2005臺灣不同族教樣文化的用比較—以泰雅族為例。 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言與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木柱,鄭泰安 1992社會文化因素

    241當代台灣法律文化的轉化---以家暴保護令審理庭為例

    王曉丹2009-08
    [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 期刊論文
    黃國昌主編,收錄於《2008司法制度實證研究》,中央研究院出版,頁389 - 444
    (30 個個案都 沒有律師作為代理人在現場)。每個個案開庭的時間從 10 分鐘到 40 分鐘不等, 因為現場不能錄音的關係,研究者在現場做問答的記錄(現場的口包括北京 話以及)。18法庭觀察的過程無法錄音,研究過程除了研究者做對話筆 記之外,事後研究者撰寫每一個個案的備忘錄,成為研究者的觀察

    242廣告如何說故事? —從符號觀點分析全國電子「足感心」系列廣告

    吳肇倫2009
    [廣告學系] 學位論文
    ,取自http://www.haixiainfo.com.tw/FF/51-5674.html 陳惠萍(2003)。《高雄市國小教師教學態度與教師自我效能感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瑞金(1994)。〈把台灣人的文學主權找回來〉,《文學台灣》,11,93-136。 曾書

    243幼稚園教師對美術活動教學態度之研究

    高如瑩2009
    [幼兒教育研究所] 學位論文
    立鶴、陳青青(1991)。師院生與師專生教學態度意願與能力之比較。教育部委託專案研究報告。 吳宗立、陳惠萍(2005)。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態度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3,209-229。 吳長鵬(2000)。視覺藝術的繪畫創作。創造思考教育,10,19-25。 吳長鵬(2008)。遊戲與學習

    244新移民家庭親子關係之研究--以伊甸新北市板橋區親子共讀團體為例

    洪若耘; Hung, Jo Yun2011
    [社會工作研究所] 學位論文
    育方案之規劃與實施成效〉,《外籍配偶師資培育講義》(下冊),頁95-134。臺北: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洪福財(1998)。〈變遷中的幼兒教育〉,《國民教育》,第38期第3卷,頁63-75。 洪麗香(2009)。《新移民女性親職教育方案之行動研究-以幼稚園教學為例》。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論

    245台灣認同---形成、類型及其政治效果(I)

    鄭夙芬; 耿曙; 陳陸輝2009
    [選舉研究中心] 國科會研究計畫
    基礎研究, 學術補助, 研究期間:9808~ 9907, 研究經費:647仟元
    主要是的差別是在原、漢之間,但外省、客 家、本省族群的差異,主要也是以言為分界,不過「國」的普遍使用, 以及部分本省客家人以及外省人也都可以流利地使用的情況下,會何言 的使用不同,仍會與台灣認同之間有關聯性存在,頗值得分析。此外,就解釋台 灣意識形成部分,「接觸假說」所提供的論述,頗

    246女性主義的柔性革命:廖輝英小說研究

    吳姬慧2012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166 四、廖輝英小說詞彙意義對照表 ……………………………191 2012 一、廖輝英作品 (一)小說 廖輝英:《油蔴菜籽》,臺北:皇冠,1983年 廖輝英:《不歸路》,臺北:聯經,1983年 廖輝英:《今夜微雨》,臺北:聯經,1986年 廖輝英:《盲點》,臺北:九歌

    247清代臺灣噶瑪蘭廳的成立與社會變遷(1786-1820)

    陳南旭; Chen, Nan Hsu2012
    [臺灣史研究所] 學位論文
    地區為例(1790-1895)〉。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長城 1977 〈吳沙與楊士芳〉,《臺灣文獻》28(3):127-132。 陳國章(等) 1996 〈宜蘭地區使用情況調查報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26:117-138。 陳國棟 1995 〈「軍

    248改宗與族群認同:印尼華裔穆斯林宣教師對華人的宣教策略

    邱炫元; Chiou,Syuan-Yuan2013.09
    [社會學系] 期刊論文
    新世紀宗教研究, 12(1),1-47
    。28 為何華人應當信奉印尼原住民多數的宗教?Jahja舉來自葉門的阿拉伯裔 (Hadrami Arab)印尼穆斯林為例,解釋道:華人與他們一樣都是外國移民 23 「主公」一詞來自,用來指那些印尼華人大財主(tycoon)。 76 有關印尼華商大企業主的政商關係,參閱Christian

    249從髒話看父權在語言使用的權力展現

    蔡珮; Tsai, Pei2004
    [新聞學系] 會議論文
    中華傳播學會年會研討會
    」 便是一種禁忌世界的用。筆者曾經為了查閱「ㄐㄧ ㄇㄞ」二字 的寫法而翻閱了幾十本有關台灣諺、台灣俗的書 籍,然而有關性器的詞彙都付之闕如。好不容易在鄭文海(2000: 468-469)所編《常用台灣俗話》中輯查到「陰部」,然而文中僅

    250現代漢語音韻的國際觀

    蕭宇超; Hsiao, Yu-Chau E.2006.10
    [語言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聲韻論叢,14,21-44
    工作是什麼?它主要有三項基本工作。第一項工作是研究「言 的音韻系統」,也就是一個言中有哪些輔音、元音、聲調或重音等等。譬如,學 者就聲調的調查,四縣客有六個單字調,東勢客則有七個單字調;就輔音的調 查,話有濁塞音,北京話則沒有;就元音的調查,法有圓唇前高元音,英 及日則沒有,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